
一塊電池賣出5個價
家電維修新規鮮有人知 收費亂象仍然存在
“以后,維修家電不能亂收費啦!”8月1日,這條消息伴隨著《家電維修服務業管理辦法》的實施橫空出世。一直以來,家電維修投訴率長期居高,標價不明、夸大維修問題等等惹人煩心。《辦法》的推出,可讓市民著實開心。眼下,《辦法》實施已經一周多了,效果如何?昨天,記者走訪一些家電維修點發現,收費亂象仍然存在。
問題1:都說是原廠,價格卻不同
588元、200元、180元、300元、288元,不要以為這是不同產品的價簽,這是不同維修店給一塊手機電池出的報價。
昨天,張女士手機進水,需要更換電池。她先來到三好街、小北手機市場的幾家手機維修店咨詢原廠電池的報價。第一家是在文萃路上的一家維修店,商家報價200元;第二家、第三家在三好街東側,報價為180元和288元;第四家在小北手機市場,報價為300元;第五家在青年大街,報價為588元。
《辦法》第五條規定,家電維修經營者應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懸掛營業執照,明示服務項目和家電配件的收費標準、質量規范、質保期限以及投訴電話。
而記者按照張女士提供的5家店地址走訪發現,只有1家店可以提供上述規定內容,而這家店因為是廠家特約維修店,每隔一段時間廠家會進行檢查。另外4家店都屬于私人維修點,都不能按要求提供全部內容,沒有明碼標價的他們,都是由維修師傅根據實際情況來報價。
問題2:帶個螺絲刀,就成維修工
“現在這個《辦法》還沒讓我感到有啥變化。”大東區機校街的馬先生指著《辦法》的第六條“家電維修經營者應通過企業互聯網站、電話等形式向消費者提供本企業維修服務人員身份資質查驗,應為上崗工作人員配制職業資質標識,要求在崗工作時佩戴或向消費者出示。”他說,“8月3日,我家來的一個維修師傅不但沒有維修資質,還把空調修壞了。”
原來,8月2日,馬先生發現自家立式空調漏水。于是撥打樓下家電維修店的電話,半小時之后,維修師傅拿著螺絲刀等工具上門。本以為《辦法》發布后,來給維修電器的師傅肯定是有資質的,但對方并沒有在衣服上佩戴職業資質標識也沒有提供證明資質的材料。因為著急維修,馬先生也沒再追究,誰知這位師傅修了2個小時,也沒修好空調漏水問題。而在這2個小時過程中,對方不停地打電話咨詢如何修理。最后見修理不好,只好將機器各零部件重新安裝,可裝機完畢后竟然還剩了一個螺絲,空調外殼也裝不上去了。
“當時,他還問我空調外殼是不是原來就按不上,弄得我哭笑不得。”馬先生說,現在家電維修店維修人員不是不出示職業資質標識,而是有資質的太少了。
問題3:山寨特約授權,“400”電話蒙人
“被山寨!”沈河區二經街程先生用這個詞來形容自己近期經歷。6日,他家剛買不到一年的海爾灶具突然不能啟用。因為前段時間搬家匆忙,產品保修書找不到了,所以他想從網絡上查找特約授權維修商。將“沈陽海爾特約維修電話”輸入到搜索引擎中發現有很多條信息,按照自己灶具產品的類型,他點擊了一個網頁并撥打400開頭的電話。半個小時內,對方登門,但進門之后并沒有要求查看客戶保修書等材料而是直接拆機維修。這時,程先生才發現這名維修人員并沒有穿統一服裝,維修工具箱上也沒有海爾品牌標志。維修起來對家電一點也不精心,和當初來他家維修電視的人員做法截然不同。
“我覺得我是上當了。”程先生立即到網絡上搜索,發現和海爾官網上的400客服電話不一樣。撥打官網上的電話,對方表示他們只有這一個客服電話,程先生很可能是碰見了山寨維修店。更讓他難過的是,未經過特約維修商拆機的機器屬于私自拆機,將不再享受三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