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成本能否有本明細賬
本報記者 王倩 郭靜
無償獻血,有償用血,一直讓獻血者心存疑惑的問題還是采血成本到底是多少?能不能有本明細賬?血液價格是不是合理?血液價格可降價的空間還有多大?
估算 9個檢測項目成本約百元?
面對無償獻血有償使用的疑問,血站的公開解釋是采集、儲存、檢測血液都是有成本的。但血液成本究竟是多少,其中檢測費用又能占到多大的比例呢?獻血的人始終不明白。
濟南一家省級三甲醫院輸血科內部人士透露,無償獻血中,第一步就是血液中心采血,采血的成本包括采血車出車費用,汽油費、血袋費、棉棒等材料費用,流動采血車的電費、停車費等。這些成本中,血袋的價格在30元—40元之間。
按照省血液中心向社會公開的無償獻血相關信息,無償獻血者首先要進行健康體檢,并會采集獻血者血樣進行快速檢測(ABO血型、Hb、ALT、HBsAg)。
采血后要進行檢測,這些主要項目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體(HCV抗體)、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HIV抗體)、梅毒螺旋體抗體、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ABO血型、RhD血型、血紅蛋白測定、血常規測定(適用于機采成分獻血)。
但在各省市血液中心公開的信息中,并沒有對這些檢測項目的收費標準進行公開。這家三甲醫院輸血科內部人士將檢測費進行了成本估算。其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檢測、丙型肝炎病毒抗體(HCV抗體)價格成本均在5元左右,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HIV抗體)加上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成本總共在4元錢左右,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成本檢測費用為3元—5元,ABO血型、RhD血型成本檢測費用10元錢左右,血紅蛋白測定、血常規測定(適用于機采成分獻血)成本檢測費用不超過15元。
9項檢測項目按照這樣的成本估算,一次檢測的成本不足50元,而省血液中心要對各項目進行兩次檢測,加起來的檢測成本在100元左右。有血液中心內部人員曾提出檢測費用占血液成本的絕大比例。
到底血液成本包括哪些部分,檢測成本在血液成本中占多大比例,血液價格的降價空間還有多大?目前為止,各省市血液中心都沒有公開這些信息,我們也無法得出準確數據。
“如果檢測費占血液成本大頭,那現在血液價格的降價空間還是有的。”這位內部人士說。
疑問 血液分離成分血是否重復收費?
除了采血、檢測的費用,血液在運輸到醫療機構之前,還要由專業人員進行分離、保存。以400毫升全血為例,一般情況下都能分離出400毫升紅細胞、200毫升血漿以及400毫升的冷沉淀。“分離出的紅細胞、血漿、冷沉淀就是我們所說的成分血。”上述內部人士稱,在臨床上,鼓勵患者使用成分血,使用率能占到99%左右。
根據記者從濟南這家省級三甲醫院獲得的信息,400毫升全血送到醫療機構的價格為540元,但分成三種成分血后的價格在千元以上,其中400毫升紅細胞價格為520元,200毫升血漿的價格為200元,400毫升冷沉淀的價格為480元,加起來總共為1200元。當然,這些價格都是國家制定的,省血液中心只是負責執行。
“一袋血只檢驗一次,分離成三種成分血,這三種成分血各自的價格又是怎么來的呢?是不是各自還要收取檢測費用?”陪妻子在濟南住院治療的劉先生質疑,如果真是這樣,是否存在重復收費的情況?
“國家制定血液成本的時候,相關的信息從來沒有被詳細公開過,如果公開這些信息,獻血者心里明明白白的,也許就不會有那些關于血站靠無償血牟利的說法了。”一位熱心市民說。
記者了解到,對于儲存環節,紅細胞需要儲存在2℃—6℃的冰箱內,血漿、冷沉淀需儲存在-30℃的環境中,而血小板則需要在22℃環境下震蕩保存。這個過程中所需的費用主要就是冰箱的價格、電費、房費、監控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