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被爆出葡萄酒中可能有“農藥殘留”物質后,國產葡萄酒龍頭企業“張!惫蓛r急速下跌。盡管張裕及相關行業協會立即做出澄清,打消消費者疑慮,但事件的影響顯然已讓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很受傷”。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次“農藥殘留”風波或許會是國內葡萄酒行業的一個分水嶺。在督促相關行業標準出臺的同時,消費者未來也會開始關注所選葡萄酒品牌的“安全”問題。
新華08網上海8月13日電(記者王淑娟)A股市場再現“黑天鵝”事件—被爆出葡萄酒中可能有“農藥殘留”物質后,國產葡萄酒龍頭企業“張裕”股價急速下跌。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繼古越龍山“致癌”風波后,國內第二家陷入食品質量安全風暴的酒類上市企業。而盡管張裕及相關行業協會立即做出澄清,打消消費者疑慮,但事件的影響顯然已讓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很受傷”。
分析人士認為,這次風波對于整個國內葡萄酒行業而言都是一個打擊。這或許會成為一個分水嶺,促使相關行業標準出臺的同時,農藥問題可能也會成為未來企業質量把控的重要關口。
——“農藥殘留”風波重創張裕股價
8月10日,有媒體爆出,“將三家國內葡萄酒上市公司的十款葡萄酒送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均檢測出多菌靈或甲霜靈農藥殘留,張裕葡萄酒殘留值超過另兩家。多菌靈為美國禁用的農藥,有導致肝癌的風險。”
上述消息一出,立即引發資本市場的強烈震蕩。8月10日,“張!惫善狈帕看蟮=刂10日收盤,張裕A報55.23元/股,跌9.83%,張裕B則跌停。
目前,兩市葡萄酒板塊的上市公司并不多,有張裕A、莫高股份、*ST通葡、ST中葡以及ST皇臺等。受“張裕”股價暴跌的拖累,10日這些葡萄酒上市公司的股價也都紛紛下跌。
此外,張裕“黑天鵝”事件也使得此前走強的釀酒板塊在8月10日顯著回調。除張裕A高居板塊跌幅榜首之外,*ST通葡、貴州茅臺、老白干酒、洋河股份、沱牌舍得等的跌幅也都超過3%。
8月13日,張裕A以55.58元/股小幅高開,早盤上漲1.70%,收于56.17元/股。
——“黑天鵝”頻頻來襲 市場“談農藥色變”
針對“農藥殘留”報道,張裕公司迅速做出了澄清。在公告中,張裕稱,公司葡萄酒中多菌靈和甲霜靈殘留量遠低于歐盟標準的規定,質量安全可靠。而中國酒業協會和中國食品協會也紛紛站出來“力挺”張裕,稱我國葡萄酒生產標準中尚無對農殘的專項規定,參照國家食品農殘限量標準,張裕送檢產品的低毒殺菌劑含量,遠低于食品的限量標準,即使按國外相關標準衡量,仍然遠低于限量值。
張裕方面更表示,按此次檢測結果的殺菌劑含量計算,相當于一個人每日喝123瓶葡萄酒,也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農藥殘留”事件目前對于張裕的銷售終端尚未產生很大影響,記者在上海 “樂購”“華聯”等大型商超看到,張裕的多款葡萄酒仍然在售,并沒有下架。
但在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情況下,消費者和投資者對于“農藥殘留”“致癌”等字眼相當敏感。前不久的“古越龍山”黃酒“致癌門”風波和這次的張!稗r藥殘留”事件如出一轍,企業和相關協會都“站出來”證明自身產品是安全的,但一旦卷入了和食品安全相關的危機,企業形象和產品質量就迅速被“拉黑”。
——或成行業分水嶺
國內葡萄酒行業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后,去年起行業增速就出現下滑。在進口酒的沖擊之下,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品牌和產品質量至關重要。
張裕最近公布的2012年半年報成績就不太“好看”,其上半年總營收同比下跌了2.51%,這是其上市以來營業收入首次出現下滑。
剛剛經歷半年報業績下滑,張裕隨即又被“農藥殘留”事件突襲,而這對于整個國內葡萄酒行業而言都是一次沖擊。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次“農藥殘留”風波或許會是國內葡萄酒行業的一個分水嶺。在督促相關行業標準出臺的同時,消費者未來也會開始關注所選葡萄酒品牌的“安全”問題。而對于企業而言,農藥問題可能也會成為未來質量把控的重要關口。
據悉,張裕目前有“自營型”與“合同型”兩種葡萄基地模式。自營型基地由張裕公司直接管理,統一采購、使用農藥,合同型基地則與種植戶簽訂《葡萄原料質量安全承諾書》。
業內人士認為,加大自營模式,加強對采購制的監督和把關,才能避免“定時炸彈”的爆發。
酒類專家肖竹青還建議,政府部門要改變事后監督的行為方式,要提前介入,提前預防,教育農民科學種植葡萄,學會使用無殘留農藥。此外,可以嘗試將葡萄酒分級銷售,如國外現在有機葡萄酒的市場份額已經開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