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明治、和光堂、森永等品牌,凸顯跨境代購風險
繼通報香港市面6個進口奶粉(其中包括4款日本產品)樣本碘含量低于國際標準后,日前,香港食物及衛生局食物安全中心再次公布有4款日本嬰兒奶粉檢出碘含量較低,有可能影響嬰兒健康。該中心建議家長停止讓嬰兒飲用不合格奶粉,并呼吁業界如有售賣有關產品,應停止出售全部批次。
四款日本奶粉都“缺碘”
香港政府從今年5月起,全面抽查市面嬰兒奶粉的33種營養素含量,是否符合食物法典委員會的建議。目前已經化驗了14款香港市面常見的奶粉,有6款含碘量低于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要求(每100千卡含10至60微克的碘)。其中和光堂初生嬰兒奶粉和森永初生嬰兒奶粉的碘含量不足。
日前,香港再次披露4款含碘量過低的奶粉。這4款有問題日本奶粉分別是明治HP無乳糖配方奶粉、和光堂奶粉、森永奶粉及森永罐裝縮氨酸低敏奶粉。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若根據奶粉罐上所列的建議喂哺嬰兒,即使將飲用水內的碘含量計算在內,單純以該產品喂哺嬰兒,其碘攝入量依然少于世衛組織建議攝入量(即每日每公斤體重15微克)的三分之一。
或影響腦部發育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強調,過低的碘攝入量,可能影響嬰兒的甲狀腺功能,若甲狀腺功能顯著受影響,可能影響腦部發育。
他說,為確保嬰兒安全和健康成長,港府選擇采取預防性措施,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已聯絡進口商,商家已表示會主動停售和自愿回收有關產品。雖然本次檢查涉及的樣本屬于和光堂及森永初生嬰兒奶粉的某批次,但香港政府建議市民停用這兩個品牌嬰兒奶粉所有批次的產品。
港府還將會繼續檢驗香港市面的嬰幼兒奶粉,預計今年年底完成,而6至36個月大嬰兒奶粉的檢測,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完成。
據悉,為了釋除家長疑慮,港府從明天晚上開始,在衛生署指定母嬰健康院,為食用該兩款奶粉的1至8個月大嬰兒抽血,檢查嬰兒的甲狀腺功能。
受消息影響,國內也有個別超市如華堂超市緊急將相關產品下架處理。
日本規定食品中不可加碘
此前已被檢出碘含量不足的森永和和光堂兩款奶粉,在港代理商已安排全面回收。不過這兩家均發表聲明稱,奶粉的碘含量符合日本國內的要求,因為日本規定食品中不可添加碘。森永乳業株式會社宣傳部負責人表示,日本食品衛生法對于食品中碘的添加量有嚴格限制,碘含量接近于零。日本人的日常飲食中海產品較多,嬰兒可以從輔助食品中攝取碘,因此日本不存在缺碘的問題。
這一說法也得到了明治奶粉中國公司相關負責人的證實。“因為日本人的日常膳食結構特殊,他們食用大量海產品,碘的自然攝入量已經夠了,所以日本是規定食品中不可以再添加碘的。”
不過,該負責人進一步介紹稱:“我們了解到這次在香港檢出碘含量不達標的產品并非來自正規銷售渠道,它們的包裝上都是全日文標注,根本沒有合法的進口手續。事實上,這些產品是僅限于日本市場銷售的。但由于香港是個自由貿易港,產品入境監管可能不是那么嚴格,從現在我們掌握的情況來看,當地銷售的明治奶粉很可能涉及走私,因為明治并沒有專門針對香港市場推出產品,在當地也沒有指定的經銷商。”
而針對大陸家長很多都喜歡跨境采購或找網絡代購的現象,專家也提醒,因為各國存在法規差異,各地嬰幼兒的體質特點也不相同,所以各地區的嬰幼兒奶粉配方并不完全一致,家長如果盲目選購容易產生潛在風險。
大陸地區產品以國標為準
據了解,明治在大陸地區銷售的產品采用的是與其他地區不同的配方,設計標準以中國的國標為準。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分析師陳連芳介紹,很多國際大品牌如多美滋等都在中國設有生產產地,他們在生產奶粉時都是按照中國的國家標準來進行生產的。他表示,洋奶粉如果要合法地出口到中國,那么原產地生產也必須考慮到中國的標準對其中的含碘量進行一定的調整。
我國嬰幼兒奶粉碘含量的標準是每100千卡含量10.5至58.6微克。這一標準遠遠超出了國際規定的每100千卡至少含10微克碘。陳連芳說,中國標準的制定一是參照國際標準,二是考慮國人自身體質因素。 南方日報記者 周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