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片衛(wèi)生巾,他們卻要榨出200%的利潤,秘密就是:造假
三個破舊的黑作坊里做出3億片不衛(wèi)生的衛(wèi)生巾
長沙郊區(qū),一間老舊的房子,面積不過30平方米,破舊而雜亂,幾個女人和老人,以及三臺封口機,徹夜忙碌。
這個黑作坊里生產出來的假冒衛(wèi)生巾,卻“暢銷”全國17個省。
用了三個月時間,臺州、仙居兩級警方終于查清整個銷售網絡,最終收網時,抓獲41名犯罪嫌疑人,搗毀位于長沙、廣東、福建的三個黑作坊,以及其他十多個儲藏窩點,光是現場查獲的假冒品牌衛(wèi)生巾成品和半成品,就有2600萬片。
小店里買來的衛(wèi)生巾用后出現過敏
4月初,仙居警方得到了一條有些“婆婆媽媽”的線索:當地一些女孩子從小超市、便利店里買衛(wèi)生巾,看包裝,都是電視上常做廣告的知名品牌,可使用后卻出現下體過敏,身體不適的狀況。
再往下一查,很快就發(fā)現有人開著一輛外地牌照的面包車,向這些超市兜售品牌衛(wèi)生巾。
奇怪了,一線品牌都有自己嚴格的配送物流,怎么可能上門流動兜售呢?憑著經驗,警方判斷,這可能是一個制售假冒衛(wèi)生巾的團伙。
4月20日,警方以一家超市新開業(yè),要大量備貨為由,將這一團伙“騙”回仙居。江西籍男子王某等4人不知是陷阱,一出現就被蹲守的民警控制。
面包車里,查獲品牌衛(wèi)生巾71箱,共計3000余包,一鑒定,全是假貨。
更重要的是,車里還有一個本子,上面全是在浙江境內銷售的清單。
賣假冒衛(wèi)生巾的“方老板”在湖南很有名氣
看來是個大案子。
一番審訊之后,王某等四人很快就全都說了:從去年開始,他們從湖南人鄧阿萍那里批來這些衛(wèi)生巾,然后再用面包車拉著,向浙江各地城郊結合部的小超市、商店兜售,而鄧阿萍的“上線”,是長沙“方老板”。
方老板到底是誰,混跡在浙江的王某等四人沒見過,不知道。
但民警到了長沙一帶暗訪,問了幾個做紙業(yè)生意的小老板,很快就“找到”了,他36歲,是湖南平江人,名叫方阿珍。
整整盯了“方老板”三個月,一個分工明確,橫跨全國17個省,集生產、運輸、倉儲、銷售于一體的制假團伙終于浮出水面。“方老板”方阿珍是帶頭大哥,主管貨源組織生產和整個協(xié)調運作,案發(fā)之時,他已經在全國各地有76個“代理商”。
曹警官全程參與了對方阿珍的跟蹤。他告訴記者,大概在2006年時,方阿珍曾在上海當過某品牌衛(wèi)生巾的推銷人員,知道如果造假,利潤將會很大。
于是,到了2007年,方阿珍的黑作坊開工了,從一開始的小打小鬧,最終構建起一個龐大系統(tǒng),“和方阿珍最接近的一批‘代理商’,都是他的同鄉(xiāng);后來慢慢做大了,才有其他人加入進來。”
“山寨”衛(wèi)生巾成本一角五,利潤三角五
這些“山寨”衛(wèi)生巾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方阿珍交代,每片衛(wèi)生巾的原料,7分錢;每片的包裝袋,8分錢。
本文開頭的那個黑作坊里,老人、女人,用幾臺簡易的封口機日夜加工包裝,搖身一變就成了市場上的“品牌”衛(wèi)生巾。
賣給小超市和商店的價格,大約在每個5角錢。每一片的“利潤”至少有3角,而方阿珍團伙,從2008年8月以來,已經賣掉了3億片左右,整個案件的案值達到1.5個億。
“百分之二百以上的利潤,怪不得方阿珍的團伙,擴大地很迅速。”曹警官說,“想想看,一片衛(wèi)生巾的成本只要7分錢,這樣的地方包裝好的,能衛(wèi)生嗎?”
38歲的曾阿華,就“負責”寧波地區(qū)的銷售,他最初自己開著一家小批發(fā)部維持開銷,2008年春節(jié)回湖南老家時,認識了方阿珍,“我當時一看樣品就知道是假冒的,心里也害怕啊,但利潤實在是高,而且心里想,假的衛(wèi)生巾,又用不死人,誰會來查啊。”
偵辦此案的民警也說:一開始根本就沒想到居然會辦成一個大案。最后的抓捕,是由公安部統(tǒng)一指揮的。也可見這個案子的級別。17省聯手收網,主犯方阿珍等人在湖南長沙落網。最終共抓獲疑犯4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