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綜合報道】據《北京商報》報道,對于消費者予以廣泛關注的乳品質量及奶源問題,最常見的“藥方”就是企業自建奶源基地。在上周末舉行的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第18次年會上,光明乳業總裁郭本恒認為,自建奶源在很多情況下都是企業“做做樣子,給媒體、給社會一個交代”,因為自有奶源成本太高,“企業根本投不起”。
他認為,解決奶源問題還是要走“社會化、專業化分工”的道路,幾年內就能有徹底改觀。
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把“企業自建奶源基地比例較低”作為當前中國乳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加以強調。宋昆岡也在會上表示建立奶源基地、發展自有奶源是行業發展重點。據其透露,目前企業自有奶源比例為30%左右,“十二五”的目標是超過50%。
“中國乳品工業水平應該說是世界最高水平。我們唯一的差距就在于奶源。”郭本恒說,新西蘭等乳業發達國家乳企管理水平未必有中國的好,“他們為什么很少出事?因為他們的奶好”。
“中國的原料奶奶價已經成為日韓以外世界上最高。”郭本恒說,這還沒有算奶的質量問題。如此高昂的原料奶成本,讓企業很難消化。據了解,目前國內部分廠商的主要奶源已經不再是收購原料奶,而是進口奶粉,從新西蘭等國家進口奶粉后,再制成常溫奶、酸奶等產品。
據郭本恒介紹,今年新西蘭進口奶粉的價格最便宜時每噸2.2萬元,現在在2.3萬-2.4萬元左右,如果用國產奶源,成本就要3.5萬元。
中國乳協理事長宋昆岡也認為“目前我國原料奶價格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之一”。
此外,郭本恒說:“現在國家對乳制品的抽查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郭本恒說,去年國家抽查光明乳業4553次,折算下來是抽查了幾十萬個指標,沒有一個不合格。今年上半年已經抽查了2600多次,“這么抽(查)會抽死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