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網青島頻道8月27日訊 臨近中秋,月餅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生產銷售旺季。然而,包裹在精美外衣下的月餅是否能讓人吃的放心?生產加工過程能否經得起采訪鏡頭的檢驗? 8月13日,環球網青島頻道記者應聘到位于青島四方區宜昌路的青島福岡工貿有限公司。這是一家生產經營糕點、面食、冷凍食品的企業,旗下主營“笑蕾”、“麗馳”、“和道”等知名食品品牌。在擔任搬運工人的近10天時間里,記者目睹了這家知名公司生產加工流程的各個環節,發現這些包裝考究的品牌食品只是“看上去很美”。
實習期內沒假期,干不滿15天不發工資
8月13日上午,環球網青島頻道記者根據網上看到的招聘信息,來到青島福岡工貿有限公司辦公樓的人事部辦公室,負責招聘工作的王經理接待了記者,他簡單地詢問了記者的個人信息后,介紹起公司的用工情況:“我們有一個月實習期,工資是1500元。工作時間是早上七點半到下午五點,中午可以去食堂吃飯,實習期自己花錢吃飯。”王經理告訴記者,這個季節在這里工作每天基本上都要加班,每小時加班費8元。實習期內沒有調休,但是如果實習期沒能干滿15天,將不發放任何工資。如果實習期試用合格,工資可以漲到1700元一個月,還能調休。”
過了一會兒, 負責工廠管理工作的陶經理找到了記者,表示記者已經通過面試, “我們工廠最近生意很忙,正是缺人手的時候,你要是覺得合適,明天帶著身份證、健康證、還有100元工作服押金,就可以過來上班了。”溝通后,陶經理最后要求記者第二天上午七點半來工廠上班。
工裝不臟不洗,一次性頭套反復用
8月14日上午7時20分,環球網青島頻道記者來到了青島福岡工貿公司的人事部,再次見到了王經理,他讓記者填寫了兩份表格,并交納了100元工作服押金。記者辦理了飯卡、上交健康證之后,王經理聯系了陶經理,將記者帶入一間辦公室領取了工作服。按要求,工作服包括工作帽、頭套、口罩 、手套、工裝褲,但記者只領取到了兩件短袖上衣和一個一次性頭套。
記者在以后的工作中發現,雖然公司負責清洗工裝,但是工人往往要臟到不能穿的時候,才會送到洗衣房去洗。由于天氣比較炎熱,易出汗,很多工人身上都有異味。記者工作第一天,由于勞動強度比較大,汗水浸濕了一次性頭套,下班之后便找到發放工作服的女士再要幾副,卻被告知:“咱們的頭套最少也要一到兩周才能換一次,你說你一天用一個,頭套好好的就扔掉多可惜,連破都沒破,扔了干嘛?”至此,記者才知道,一次性頭套并非只使用一次。
消毒池成擺設,工人消毒走過場
在更衣室換完衣服,首先要經過消毒間和吹風室才能進入生產加工車間。根據消毒間的圖示,記者了解到,整個消毒過程需要先在洗手池洗手,繼而再通過酒精噴灑機消毒。記者按圖示要求進行消毒時發現,雖然消毒間內設備一應俱全,但是消毒池已經不能正常工作了。員工在衛生消毒過程中,也大都簡而化之。記者特意在上班的時候觀察員工的衛生消毒情況,發現在進入車間的18名員工中,只有3人在洗手之后噴灑酒精,勉強完成消毒步驟,有10名員工只是簡單用水淋一下手,甚至有5名員工連手都沒洗就直接進入工作車間。
在與員工的交談過程中,記者發現大多數員工對消毒過程表現得滿不在乎。“不用那么認真,沒有人管這個。”其中一位同事勸導記者不用太較真。
經過消毒室,就來到吹風室。吹風室的功能是將工人身上的頭發和細小的異物吹落。但記者發現,吹風室的機器時常關閉,或者有員工刻意將吹風室兩側的大門打開,導致吹風室不能工作。記者詢問原因,一位員工告訴記者,關掉機器是工人們嫌風力太強,動靜太大,大家都認為帶上頭套已經足夠防止頭發掉落在食品中了,不需要再吹風。
通過吹風室以后,還有一個二次更衣、消毒室,但記者發現幾乎沒有人在這里進行二次更衣,酒精消毒器也已經不能使用。有工人告訴記者:“這里從來沒人用。”
打噴嚏不戴口罩 干燥劑散落一地
經過三重消毒程序之后,環球網青島頻道記者根據之前陶經理的安排,來到月餅的包裝車間,在包裝車間記者看到,現場共有三臺包裝機器在包裝月餅,每個機器有7至8名員工進行操作,一名組長負責操作包裝機,兩名女工負責用小棍分揀流水線上發過來的月餅,一名女工負責檢查每個包裝袋是否有漏氣現象,兩名工人負責將包裝好的月餅裝到中轉箱內,還有一名員工負責將中轉箱內的月餅送往一樓倉庫,或者送往三樓的月餅外包裝車間。
記者注意到,在包裝車間內,只有分揀月餅的工人佩戴了手套,其他工人只穿了工作服,戴了頭套,沒人佩戴口罩。車間內到處堆放著雜物,沒有使用的干燥劑、塑料包裝袋、膠帶散落了一地。一名工人在不停打噴嚏,由于沒戴口罩,只得用袖子遮掩,用袖口擦嘴后,又繼續低頭裝月餅。
一位班長告訴記者,“你現在剛來,什么也不懂,就先幫著送貨吧。這活挺辛苦的,注意自己的身體。”于是,記者正式開始了第一天的工作。
工作前衛生消毒環節不盡如人意,那么食品加工環節又將是怎么樣的情形呢?環球網青島頻道將就此次暗訪推出連續報道,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