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出租車瘋狂宰客違章綜合治理須緩解運力緊張
新華網合肥8月28日電(記者葛如江、張紫赟)牌照、頂燈、計價器、發票,應有盡有,連坐墊和車身外形都與正規出租車一模一樣。近日,安徽合肥交通運輸管理處集中銷毀156臺“克隆”出租車,這些車通過非法途徑“喬裝打扮”成正規出租車,進行非法營運,從中牟利。
專家分析指出,利潤高、違法成本低是“克隆”出租車泛濫的根本原因,而正規出租車覆蓋率不足也為其提供了市場,建議加大處罰力度的同時,理性對待增加運力問題。
下線出租車換個“馬甲”再上路
日前,記者走進合肥一家能源再生公司的分解場地,綠色的出租車在堆如小山高的已拆解車體中格外顯眼,只不過被拆解成鐵塊,早已看不出車形。旁邊,工人們手持氧割機將剩下的“克隆”出租車切割成塊,據公司業務主管李付禮介紹,“這些車都要被完全銷毀,回爐煉鋼,防止再流入市場。”
“經過檢查,多是下線出租車‘喬裝打扮’而成。”合肥市運管處工作人員介紹,合肥市規定,下線出租車轉戶前需要去除頂燈等明顯標志。那么,這些脫了“外衣”的車,是如何又穿上“馬甲”混入市場的呢?
調查顯示,目前合肥市場上的“克隆”車輛,多是市內出租車下線轉出后,非法獲得假牌照、計價器等,改裝成正規模樣,進行非法營運,“下線出租車賣得便宜啊!才幾千塊錢。”
“合肥出租車一般每四年更新一次,每年下線的車在1000輛左右。”據合肥市運管處出租車管理所所長姚紅松介紹,在這些下線出租車中,很小一部分是達到年限報廢的。不少出租車搖身一變成“克隆”出租車,回流到市場。
據合肥警方介紹,僅8月8日凌晨,合肥街頭至少9輛出租車的頂燈、計價器和發票全被洗劫一空。警方表示,類似事件早有發生,被盜物多用于“克隆”出租車。
合肥市運管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查獲“克隆”出租車的方式主要是:市民舉報、的哥舉報、交通違法檢查與稽查辨別。
自恃“一身假貨” 違法、宰客無顧忌
“由于其隱蔽性強,闖紅燈時有恃無恐,很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存在很大安全隱患。”據合肥市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這種“克隆”出租車是黑車中危害性最大的,“本身車況就差,而且所有信息都是假的。發生交通事故后,車主棄車逃逸,根本找不到責任人。”
這種信息造假嚴重影響到市民正常出行,正規出租車的營運秩序也因此受到危害,“因為它的車牌號是偽造的,經常出現和正規車‘撞號’的事情,正規車莫名承擔了它所有的違法責任。”
“當時我在市區南邊的經濟開發區開車,接到公司電話,說交警在東邊例行檢查時發現了一輛車,和我一樣的號牌。”合肥市新亞出租車有限公司李祥師傅曾遇到過這種狀況,“當時交警讓他靠邊停車,他做賊心虛,就跑了。”
李祥告訴記者,現在自己和其他的哥約定好,以后只要看見對方車牌號,如果司機對不上,就一定要互相打電話提醒一下。
專家稱:“克隆”出租車盛行折射市場管理難題
盡管道交法與安徽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對涉牌涉證偽造都有明確處罰規定,但因為市場需求大,利潤高,而違法成本低,“克隆”出租車仍然屢禁不止。
出租車司機汪師傅告訴記者,在黑市弄到一輛“克隆”出租車,僅需幾千元。“如果跑起來,一個月就能收回成本。而在出租車公司,每月交給車主4500元份子錢,交給公司200多元,還要天天干,不干也要交錢給車主。”
“很多都是偷來的,也有買來的,從運管處、報廢公司、處理廠,這里面很多環節都能夠把設備弄出來。”汪師傅說,連燃氣罐都能搞到,而且燃氣站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加氣時根本不看加氣證。
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副院長范和生分析,出租車管理監督上存在很大漏洞,才會讓不法分子在多個環節有機可乘。“現在打車難問題普遍存在,才讓‘克隆’車有市場。”
據了解,合肥市市區常住人口在不到10年時間從100多萬猛增到300多萬,而出租車數量僅增加2000輛左右,目前登記在冊的出租車8359輛。伴隨著城市快速發展,打車難問題再度凸顯。
既然出租車需求大,為什么不增加出租車運力呢?“營運證”成了出租車行業里解不開的“死結”。
據了解,目前合肥市場上出租車的營運證已炒到四五十萬元一個,甚至更高。如何解開“營運證”這個“死結”,專家建議:一方面,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加大監督力度與范圍,讓不法分子無機可乘;另一方面,理性看待新增運力的問題,“出租車的運力是重大民生問題。亟須以科學和發展的眼光思考是否放開、如何放開的問題,應當有計劃地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