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地溝油第一案”開庭宣判
52噸“致癌油”流向餐館糧油店 兩黑心商販獲刑
記者 龔化 王智芳 通訊員 宋一異 鄧夢曦
本報9月6日訊 158噸豬腸油、豬雜碎,甚至還有血跡未干的死母豬皮,在一戶農民家中,卻變成了52噸成色各異的地溝油。今天上午,長沙“地溝油”第一案在寧鄉縣人民法院開庭。
工人:病死豬皮熬油,熏得想吐
如果脫下身上印有監所編號的“黃馬褂”,50歲的唐谷民看上去與鄉間的老農并無多大區別。審判庭大屏幕上公布的起訴書,解釋了他站上被告席的原因。
“2011年年初至2011年12月,被告人唐谷民從寧鄉縣南田坪鄉大地肉類制品有限公司購進158余噸豬小腸油、碎豬皮、豬皮上剝下的碎肉等肉制品加工廢棄物(俗稱‘地溝油’)……煉制油脂共計52噸,分別作食材銷售到餐館、糧油店。”
而提煉這批“地溝油”的場地有兩個,一個是唐家院子里的水泥池,約4平方米,池中放豬雜碎,池底用煤炭加熱。另一個,則是唐家的廚房。平均每天產油量700斤左右。
“原料就堆在地上,主要是豬心、豬肺等豬身上的雜碎,還有一些病死母豬的豬皮。”據唐谷民雇傭的兩名工人介紹,煉油時,工人們不得不戴上口罩,“臭味熏得人想吐,為了賣相好看還會添加一些消泡劑。”
老板:全家都吃這種油,吃不死人
這些用病死豬皮提煉出來的油,工人們不敢吃,但唐谷民卻敢吃。在庭審現場,唐谷民承認曾授意老婆用這些油炒菜,并發動兒女和工人們一起吃。
“吃不死人,不會造成什么后果。”庭上,唐谷民反復狡辯著這一句話。他堅持認為,自己購買的原材料來自冷庫,比較新鮮,只是生產衛生不達標,根本不能算地溝油,不會給食用者帶來身體危害。
但一份來自執法部門的油品化驗報告,卻給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案發后,工商部門對油脂進行了抽樣化驗,從中發現了大量對人體有害的成分和致癌物質。
寧鄉縣人民檢察院的公訴人指出,這批“地溝油”的主要流向除了岳陽的一家動物飼料廠,還包括糧油鋪、工地附近的小飯館、食堂以及少量寧鄉居民的餐桌。
寧鄉縣玉潭鎮的糧油老板陳建新因銷售唐谷民生產的地溝油,與其一同站上了被告席。因為貪圖便宜,陳建新購進了1000斤地溝油,工商部門查扣時只剩下400多斤,大部分已被轉售至工地食堂。
檢察院:制、售地溝油最高可判死刑
經過一上午的庭審,法院認為唐谷民生產、銷售有毒、有害產品(地溝油)罪名成立,判處有期徒刑2年,罰金1萬元;陳建新銷售有毒、有害產品罪名成立,判處有期徒刑1年,罰金5000元。
據了解,此案是長沙市首例涉“地溝油”食品安全刑事犯罪案。而唐、陳二人也成為因制、售“地溝油”而獲刑的頭兩名罪犯。
“依照我國《刑法》第144條規定,因制、售地溝油,致人死亡或者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的,最高可判死刑’。”寧鄉縣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易為志表示。
■記者 龔化 王智芳
通訊員 宋一異 鄧夢曦
新聞連線
全國首個
特大地溝油案
58家企業浮出水面
9月6日,國內首個特大全環節“地溝油”案牽連企業浮出水面,共計58家企業被證實牽涉其中,涉及飼料、食品和制藥等領域,其中湖南省宜昌正大有限公司為湖南唯一“上榜”企業。據了解,該案于8月22日至29日,在寧波進行了開庭審理。目前,已有初步結論,但尚需評估再向外公布。
此外,湖南還有兩家上市公司的關聯公司深陷其中。其中,湖南正虹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000702.SZ)旗下的駐馬店正虹飼料有限公司,使用了河南惠康油脂公司勾兌過的油脂產品作飼料油。
■據廣州日報
三招識別“地溝油”
在煉制地溝油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對人體有重毒的物質,如黃曲霉素、苯并芘可以致癌癥。那么怎么識別呢?
1.看顏色。及格的油是透明狀,而地溝油有多種化學成分,會混濁和不透明,瓶底可能還有沉淀。
2.聞氣味。及格的油會有油脂本身的香味,細聞地溝油,可以聞到一點酸味,有一種怪怪的化學成分的氣味。
3.嘗味道。正常的油嘗起來會有香的味道,但是地溝油嘗起來會酸,也有苦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