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殺人啦?
李玢巖
8月,一則因敷屈臣氏面膜致顧客死亡的消息,在微博及各大論壇上傳開,引發全國網友關注。消息稱,死者是福州一位40來歲的金女士,所用面膜為屈臣氏一款珍珠美白面膜,使用后全身發紅,嘴唇發紫,后來死亡。
面膜能殺人?在引起一陣恐慌的同時,不少網友表示難以置信。微博網友“蓬蓬要瘦瘦瘦”說:“估計本來就要什么病吧,正好發作了。”網友“老馬甲六”也表示:“不會那么簡單的。肯定還有別的因素。”
8月8日下午3點多,福州網友“眾創票務”發帖爆料,金山一家屈臣氏店爆出產品問題,據了解,一顧客購買某種面膜產品使用后全身抽筋,后來死亡。當天,死者丈夫及其家屬兩次到商家門口討說法。
多名網友稱,8月8日下午3點多,逛街經過一家屈臣氏店門口時,看到一名中年男子躺在地上,自稱其42歲的妻子用了屈臣氏的面膜死亡。
當天下午4點半,有媒體記者趕到現場時,死者家屬已經離開。旁邊店鋪的一位圍觀者說,“當時聽他們說是一女的因為敷面膜而亡。家屬說,死者敷完面膜后被送進醫院,醫生檢查說是面膜有毒。”
微博網友“喂喂喂_維小唯”覺得很難相信那位醫生的說法:“應該是自身有些其他毛病,面膜是個誘因吧?莫非還真因為面膜就掛了?”
也有一些網友從理論上提出:難道此面膜是武俠小說里沾到就死的奇毒?否則怎么敷個面膜就能死了呢?微博網友“冰寒”表示:“我認為此事還需要進一步調查才會能有一個公正的結論。理論上說,很難有經皮毒性導致人快速死亡的。”此語引得不少人表示贊同。
8月9日,關于敷面膜死亡的消息在網絡上鋪天蓋地傳開。微博上一名自稱死者家屬的網友“橄欖”說,“我是死者家人,是屈臣氏自己出產的產品,讓我嫂子當時就死了。全名是屈臣氏珍珠臻致美白面膜。”
8月9日下午4時許,媒體記者聯系上使用面膜后出現意外的顧客家屬,該家屬稱死者是其嫂子,但對于整個事情的情況,她表示目前正在和屈臣氏方面協商處理此事,不便接受采訪。
網友“寫寫畫畫dch”問:“敷面膜前有沒有洗臉?那為什么不是因為洗臉死的?有沒有吃東西?為什么不是因為食物中毒死的?為什么就是因為面膜死的?具體原因可以專業機構判定,不通過相應的途徑維權而,是去人家店里鬧,就算是因為面膜出問題了,也反感這種人,嚴重抵消了我的同情心。”
微博網友“Lisa_黎”拿海鮮過敏打了個比方:“真是有得賴就賴了,過敏死人很正常。在飯店吃海鮮過敏死了還去堵飯店啊?”也有網友表示這種做法其實可以理解。微博名為“zZ-1ena”的網友說:“也是,莫名其妙的死了,總要找個人墊背。死都死了,賠點錢找個心理安慰。”
對于此事,屈臣氏公關部陳小姐說,他們從死者家屬口中得知,死者是40來歲的金女士。7月份,金女士在該屈臣氏店購買了一款面膜,在8月6日使用面膜后,出現全身發紅、嘴唇發紫的現象,當即被送往醫院,后來便身亡。
她表示,金女士家屬稱金女士因使用了他們店銷售的面膜出現不適而亡,目前還在多方了解和調查中。“金女士購買的這款面膜,是屈臣氏珍珠美白面膜,至于批號和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因家屬已把面膜交到警方手中,所以暫時未知。”
陳小姐介紹,該家屈臣氏店和福州大部分分店,這款面膜基本已經賣完了。這款面膜上市兩年多來,未接到顧客投訴使用后出現過敏或不適的現象。為了對消費者負責,8日晚開始,公司開始命令全國各門店將該款珍珠美白面膜進行下架處理,截至8月9日7點,全國已下架。
網友“勤奮羅娜”問:“難道產品上架銷售前沒有經過相關部門的檢測嗎?屈臣氏對消費者太不負責任了吧!”對此,陳小姐的說法是這款產品上架前也通過了歐洲第三方機構毒理評估測試和國家第三方機構皮膚斑貼測試,檢測結果都符合國家安全衛生標準,質量合格。
此事發生后,不少網友表示不管屈臣氏的面膜是否真的致死,但具體結果沒出來之前還是不敢亂用了。微博名為“RS_SUNNY”的網友表示:“看來現在的面膜不能亂敷,都是些化學藥劑,能不用最好。”
不過很多人還是呼吁大家要冷靜。微博名為“等我莫等”的網友就說:“強的致敏原加超敏體質是有致人死亡的可能。比如青霉素過敏者,聞到青霉素的味道就能休克。不過,從未見過或聽說過面膜出現如此反應。大家還是靜待檢查結果吧。”
中華中醫藥學會美容分會常務委員陳先生說,從醫二三十年了,其中從事醫學美容10多年來,從來沒有聽說過面膜致死的病例,一般都是皮膚過敏。“敷面膜敷死人不太可能,除非是發生意外情況。以前宮廷中曾有一種酷刑,就是將“面膜”緊緊套在人的臉上讓其窒息而亡。但現在的面膜設計,很少會導致人的鼻孔被堵住,而且如果堵住了,一般人都會掙扎,所以這種情況也極不可能發生。”
對于此事的結果尚在調查中,具體情況有待進一步觀察。
目前,市面上的化妝品名目繁多,良莠不齊。如此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就曝光了“東洋之花美白水潤面貼膜”等18種化妝品含超標禁用或限用的有毒物質汞、苯酚、氫醌等。那么消費者在選擇化妝品時,要注意什么呢?
對此,陳先生說,汞、苯酚、氫醌等都是含有增白效果的有毒化學成分,國家禁止或限量添加在護膚品中,這些成分與人的皮膚接觸后,對人體的皮膚、肝臟等都會有不利影響。但護膚品成分中不會寫明所含有的有毒成分,消費者購買時無從判斷。
因此,陳先生提醒,消費者在選購護膚品時一定要稍微瀏覽一下成分說明書,建議購買含有維生素C及水果成分的護膚品;購買或使用護膚品時,如果存在皮膚破潰等問題最好咨詢相關專家的建議。如果使用了化妝品后,出現皮膚紅腫、刺痛,就說明出現了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使用。
所謂“經皮毒”
經皮毒是“經由皮膚進入人體的毒素,在血液和淋巴液中溶解,對人體產生的危害”。經皮毒是通過皮膚吸收的,例如洗護用品、洗滌劑、化妝品、防蚊液、涂抹于身上的藥物等,這些日常用品中都含有大量的化學物質,并且這些化學成分通常分子較小,容易通過皮膚吸收,沉積在身體內,對身體造成損害,這個過程叫做“經皮吸收”。
經皮毒最直接的反應是皮膚過敏,但是大部分的經皮毒卻沒有明顯病癥,它能潛伏體內幾年之久,往往一發現就是大問題,如”乳癌“。專家在一個乳癌切片的醫學報告中,曾發現有沐浴露里的防腐成分paraben,這成分能潛伏體內達10年之久。而能導致經皮毒害的化學物質實在太多,如下列:
熒光劑(洗衣液、洗衣粉)/化學界面活性劑(幾乎所有清潔劑都有)/任基酚、苯、磷(洗衣液、洗衣粉)/矽靈(洗發水)/EDTA(肥皂、沐浴露、卸妝品)/甲醛(個人、居家清潔劑都可能有)/三氯沙(洗面奶、牙膏、香皂、洗手液)/防腐劑(各類清潔劑)、香精及定香劑(幾乎各種清潔劑都有)等等,每一款產品添加的有害化學物質往往不止一種。
皮膚對于經皮毒素的吸收,會根據皮膚角質層的厚薄不同產生不同的吸收程度。而對于經皮毒素吸收最多的,是每天使用的洗護用品及一般家具清潔劑,如洗潔精、洗衣液等。衣服上殘留洗劑里的化學物質,也能通過與皮膚的接觸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