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劉冉冉)光明乳業再陷質量風波。9月8日,光明牛奶被曝酸敗現象,原因目前尚不明確,這是3個月來光明第四起被爆出質量問題事件。記者昨日從廣州市工商局獲悉,廣州暫時未發現同批次問題產品銷售。業內指出,乳制品冷鏈配送環節普遍存在幾小時“盲區”。
9月8日,上海楊浦、浦東、長寧等多個區縣的光明乳訂戶發現,早上收到的220毫升裝的小口瓶鮮牛奶味道怪異,疑為變質。
8日下午,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官網發布致歉聲明,稱當天上市的光明小口瓶鮮奶(220毫升/瓶,批號:20120907)為上海乳品四廠生產,初步分析產品發生酸敗的原因是“該批次產品從工廠下線后集中存放于大冷庫,為滿足今早的送奶上門服務,在配送前進行移庫的過程中,因車輛溫度沒達到標準導致其中部分產品發生酸敗”。
然而,送奶公司在此后接受上海某電視媒體采訪時卻稱,光明小瓶口鮮奶出現大量變質產品的原因是“昨天公司員工有一個失職,關(冷庫)門的時候把冷氣關掉了”。
昨日,記者走訪廣州部分超市、士多及配送點,暫未發現220毫升裝的光明小口瓶鮮牛奶在銷售。人民路上多個士多老板告訴記者,光明早已不在廣州銷售短保質期鮮奶產品,即使有該品牌鮮奶產品,也是利樂磚包裝的較長保質期產品。
廣州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工商部門日前對廣州市場上的短保質期鮮奶制品進行了檢測,該品牌乳制品在最近一次的抽檢中并未檢測出質量問題。不過,該負責人同時表示,乳企應保證冷鏈供應,工商部門下一步將對乳制品在生產、運輸等環節出現的問題加大監管力度。
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昨日接受本報采訪時稱,由于行業自身監管疏漏,仍普遍存在從冷庫到貨架的幾小時“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