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牛奶躥紅,多家超市開專柜
購買者多為80后父母,進口液態奶價格比國產奶貴一倍,消費者稱花錢買安全
進口牛奶正在悄悄地成為市民的新寵。這些遠渡重洋的“洋牛奶”在各大超市占領了越來越多的貨架。記者走訪長沙多家超市發現,多家超市有“洋牛奶”銷售,王府井、家樂福等超市還專門設置了“洋牛奶”貨架。本報記者王琛 長沙報道
“從今年年初開始注意到有賣,有時候會買一點”,正在逛平和堂超市的劉小姐將一盒產自新西蘭的田園牌純牛奶放進購物車,她告訴記者,盡管自己不是每天都喝,“但現在已經不喝國產牛奶了”。
進口液態奶銷售看好
據統計,平和堂超市的“洋牛奶”品種最多,共有12個品牌、27款產品;王府井超市有9個品牌,黃興路家潤多超市和家樂福韶山南路店也分別有3個和4個品牌的“洋牛奶”正在銷售;步步高超市王府店工作人員則表示,該店也有“洋牛奶”出售,但是目前處于缺貨狀態。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超市在售的“洋牛奶”主要來自新西蘭、澳大利亞、德國、法國等國家,涉及低脂牛奶、高脂牛奶和脫脂牛奶等多個品種,一升裝的價格在15元至30多元不等。
而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在內,同等容量的國產牛奶價格均在10元以下。
王府井超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進口液態奶賣得很好,“很多人路過看到了就買回去試一下”。家樂福工作人員則介紹道,購買“洋牛奶”的顧客以“80后”父母為主,大部分都是買來給孩子喝。而步步高超市工作人員也表示,步步高在長沙、湘潭等地的大部分門店中,“洋牛奶”的銷售都比較樂觀。
“09年之前,國內市場只有新西蘭的液態奶進來,現在有大概十一二個國家的十五個品牌的液態奶在銷售”。廣州市奶業協會會長王丁棉告訴記者,不僅僅是在長沙,目前進口液態奶在全國的大中型城市都非常受歡迎,但是尚未對國產牛奶的市場產生沖擊。
專家:洋牛奶營養與國產奶沒有區別
“進口牛奶和國產牛奶在生產工藝上完全相同”,王丁棉認為,目前“洋牛奶”的消費熱潮與國內乳制品企業頻頻爆出食品安全質量問題不無關系,“消費者在心態上認為洋品牌一定是好的”。
王丁棉介紹道,與國產牛奶相比,來自新西蘭、澳大利亞等畜牧業發達國家的牛奶所采用的奶源相比國內略勝一籌,在加工之后的風味保留上具有優勢,但是在營養成分上兩者幾乎沒有區別,“放了8、9個月的進口奶肯定還不如新鮮的國產奶”。
“進口牛奶在瞬時超高溫滅菌的時候,一般把溫度定得比較高,這樣可以延長保質期”。王丁棉分析認為,進口牛奶從生產到進入中國超市,至少要經過4個月的時間,而記者調查發現,長沙超市所售洋牛奶的出廠日期多為今年2至4月,保質期為9至12個月,而除伊利蒙牛牛奶的保質期為9個月之外,大部分國內牛奶的保質期僅有6個月。
王丁棉稱,從理論上來說,鮮牛奶保質期達到12個月是有可能的,但是受奶源、加工溫度、包裝密封程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果任何一個因素沒有滿足,牛奶在經過八九個月之后的營養氧化和損失后,已經不具有營養價值,甚至會產生致癌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