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麥郎先后遭遇酸價超標、外包裝熒光物超標等事件,最近又爆出經銷商篡改生產日期,業(yè)內人士懷疑與方便面排名座次有關。CFP/供圖
■新快報記者 邱春燕
生產日期改晚一年多,已過期產品再回流
公司承認有此事但拒透露細節(jié)
前段時間才遭遇“酸價超標”、“外包裝熒光物質超標”風波的今麥郎方便面,最近又被卷入負面事件,且此次事件始作俑者并非來自外界,而是與今麥郎公司有直接關系的經銷商。據媒體報道,今麥郎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今麥郎”)近日有一批方便面、雞蛋面產品被查封,原因是將一款已過期的、2010年9月29日生產的產品,改成2012年6月28日生產,生產日期足足推后了一年多。
業(yè)內分析
今麥郎篡改日期事件存疑點或因行業(yè)“內斗”與排名有關
有業(yè)內人士分析指出,雖然今麥郎方面對此難辭其咎,但此事還存在多處“疑點”。其表示,近兩年來,方便面行業(yè)競爭激烈,“江湖”座次排名每年都在變,這或許也是方便面行業(yè)近半年來糾紛不斷的一大原因。
疑點
1
六月保質期內都不處理?
業(yè)內人士向記者分析,一般來說,方便面的保質期有6個月,這個時間段看起來雖不算長,但相比很多新鮮、需冷鏈保存的食品而言,也有足夠時間讓經銷商和商家去處理快過期產品。“食品過期了不但沒有銷售價值,而且銷毀還會增加成本,一般經銷商和商家都會盡量避免,在方便面保質期到之前采取促銷的方式賣給消費者,或者以搭贈的方式送給消費者。如果這兩種方法都無法銷出去的話,廠家才會拿去銷毀。而廠家絕對會盡量避免出現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情況。”
該人士稱,以這種業(yè)內最普遍的處理方式來看,就會發(fā)現此次今麥郎篡改生產日期一事有蹊蹺:為何有大量方便面過期存放著,卻不在過期前促銷或贈送給消費者消化掉?要知道無論是將產品銷毀還是再非法賣出,要不增加成本,要不徒增風險,實在得不償失。
疑點
2
過期一年多不怕惹投訴?
業(yè)內人士還指出,還有一大疑點就是,這批方便面既已過期這么久,重新包裝銷售風險非常高,為何不直接銷毀?“要知道重新包裝過期產品也有成本和風險,沒有足夠的利益廠家為何要冒險賠本做?”業(yè)內人士表示,推算這批產品過期已經有一年半多,產品已經質變很久賣出去很容易遭致投訴,今麥郎篡改生產日期事件或另有隱情,有業(yè)內人士猜測,今麥郎此次或只是方便面惡性競爭中又一“箭靶”,因方便面行業(yè)已步入“多事之秋”。“2010年,方便面市場份額排名是康師傅、今麥郎、白象、統一,此后隨著統一發(fā)力‘老壇酸菜牛肉面’單品,在2011年市場份額險勝白象1%,2012年更是追上今麥郎,首次坐上方便面市場第二把交椅。”業(yè)內人士指出,這幾年方便面市場排名一直在變動,競爭異常激烈,這令部分方便面品牌不甘于人后、引起一系列負面事件,導致多年來平靜的方便面市場也陷入惡性競爭事件。
今麥郎強調是個人行為
前日,新快報記者致電河北今麥郎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相關工作人員稱此事還沒有被證實,并表示可直接采訪該公司新聞發(fā)言人侯興福了解詳情。但記者昨、前兩日多次撥打侯興福的電話,其卻一直未能接聽。另一知情媒體人士則告訴記者,侯興福此前曾向他表示,修改日期一事是經銷商所為,目前公司法務部正在處理此事,具體情況等他找到法務部電話后回復。但隨后此人士既未再接到侯興福回復,也未能再打通他的電話。
在多方尋證無果的情況下,新快報記者撥通了河北今麥郎公司法務部的電話,該部門工作人員在獲悉記者是想采訪此事后,立即表態(tài)稱法務部領導非常重視此事,目前正在處理,具體結果很快就會出來,因領導正在開會處理此事,因此也無法直接接受記者的電話采訪。
對于篡改生產日期的今麥郎產品總量有多少、是否流入廣東等外地市場,該人士稱暫時不清楚,但強調此事僅是“個別員工的行為”,而不是“公司的行為”。因無法直接聯系上處理此事的法務部領導,新快報記者留下了工作單位及電話等聯絡信息,但直至新快報記者截稿時,尚未收到任何來自今麥郎的回復。
同款產品廣州市內有售
雖然今麥郎方面遲遲不肯透露具體產品信息及事件進展,但已有媒體先行報道稱,這批產品由沈陽市工商局查處,并查明是一家名為沈陽華龍商貿有限公司將大量今麥郎產品生產日期篡改。
據報道,被查獲的過期產品中,有一款生產日期為2010年9月29日的產品,已經過保質期,卻被改成了2012年6月28日生產,生產日期足足推后了一年多。報道中稱,華龍商貿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承認存在篡改日期的事實,該公司銷售人員表示,主要改的是小“東三福”(今麥郎系列產品),還有部分“手打雞蛋面”。執(zhí)法人員介紹,這些過期的掛面是通過更換外包裝的方式直接更改,而方便面則是將外包裝原生產日期處理掉,再重新印上新的日期。
由于今麥郎方面至今未透露產品流向,當中或有部分被篡改生產日期的方便面流向其他市場。新快報記者前日走訪了廣州多家超市及批發(fā)市場,發(fā)現少數特產店有售這兩款產品。
過期產品回流是因銷售下滑?
截止至昨日新快報截稿時,據北京部分媒體報道,今麥郎曾對其表示公司今后將加大對商貿公司的管理,堅決杜絕此類事件發(fā)生;問題產品未流入市場,因此不涉及“召回”問題。但對于經銷商為何篡改日期一事,并未再作解釋。
有媒體對此報道稱,此事的出現一方面可能因公司管理本身存在漏洞;另一方面則或因方便面滯銷給經銷商帶來損失,才令其另想他法處理產品。據報道,侯興福曾公開向媒體表示,從7月11日起,受“酸價超標”風波影響,被曝的三款熱銷產品銷量比去年同期下降55%,而有關工商部門要求今麥郎產品全部下架,令其損失巨大。有營銷專家稱,這或造成今麥郎的銷售指標對經銷商而言過大,導致嚴重滯銷的后果。
近年方便面市場份額排名:
年份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2010 年 康師傅 今麥郎 白象 統一
2011 年 康師傅 今麥郎 統一 白象
2012 年 康師傅 統一 今麥郎 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