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喝可口可樂中獎卻無處兌換,企業商家互相推脫。企業設獎,到底是為促銷還是在賭博?天天315本期關注:可口可樂,虛虛實實的中獎。
中廣網北京9月14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道,這些年,為了促進銷售,不少商家都會搞有獎促銷活動。前一段時間,可口可樂公司又搞了一次有獎銷售,北京的消費者李女士買了兩桶可口可樂之后,沒想到還真中了獎。李女士本來挺高興,誰想到,可口可樂這個獎中得容易,可是,兌獎的時候,就不是這樣了。
李女士:8月初,我在四道口的樂天瑪特買了兩瓶兩升的可口可樂促銷裝。上面有一個硬紙做的提手,里面有刮刮卡可以刮獎,我刮出一個三等獎——送一聽可樂。當時我去樂天瑪特總服務臺兌獎,結果被告知兌不了,說他們這沒有這個活動。
在這家超市買的可口可樂中了獎,卻不能在這里兌獎。李女士仔細看可口可樂包裝上的兌獎說明,發現上面指定三等獎是到沃爾瑪超市、華聯超市和華潤超市的門店服務臺去兌獎。于是,李女士便到附近的一家華聯超市去兌獎。
李女士:四道口的樂天瑪特斜對面就是一個華聯超市,我去華聯被告知,只能是在他們這買,而且要出示小票才可以兌獎。可可口可樂促銷裝上面寫得很清楚,只要拿著刮刮卡刮出獎來就可以直接兌獎。
華聯超市本來是可口可樂指定的兌獎地點,可是卻要求消費者必須出具在他們店里購買可樂的小票才給兌獎,從別的店里買的就不給兌獎。沒辦法,李女士只好到可口可樂指定的另一家兌獎地點華潤超市去兌獎。
李女士:我到華潤超市的時候還是這樣,只能是從他們這買的,才可以兌獎。
明明是中了獎,去的也是指定的兌獎地點,但是要求兌獎的時候卻被拒絕。李女士不明白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就給可口可樂公司打電話,想問個清楚。
李女士:最后我直接給可口可樂公司打800的電話,客服小姐問得很仔細,具體是什么樣的情況,并說大概兩個工作日會有相關人員給我回復,結果等了三個工作日,還是沒有人跟我聯系。等我再打過去,客服說,這是超市不給兌是超市的問題,和他們沒有關系。
中了獎本來應該是件高興的事兒,可是,李女士從頭找到尾,也沒有找到一個地方給兌獎。李女士由最初的高興轉為失望,又由失望轉為生氣。她生氣不是為了這一罐可樂,小小的一罐可樂并不值錢,但是兌獎的過程卻讓李女士心里覺得很不舒服,有一種被愚弄、被欺騙的感覺。
李女士:我不明白他們搞這個活動有什么意義,也確實沒有抱希望能夠兌出來,只是覺得這件事情真的讓人很生氣。你既然搞了活動,承諾的東西就要做到,我不在乎一聽可樂,只是覺得這么大的公司都能把事情做成這樣,以后我不會再買可口可樂了。
對于李女士的投訴,可口可樂公司又怎么解釋呢?可口可樂公關部負責人李先生對這件事情做出了這樣的回復:
李先生:首先從客戶的角度上來講,我們也希望客戶可以支持我們的工作和活動。我們并非終端售點,但是在客戶的執行層面上,其實我們也希望他們能夠獲得更好的服務,在這點上我先代客戶向消費者表示歉意。兌獎超市并非我們指屬的門店,我們也沒有辦法給太多的意見。這樣的活動其實并不是打著活動的幌子來騙取消費者消費產品,是我們真正想回饋消費者,并不是說拿出一個獎騙你來買我的東西。我們幫消費者做完梳理,解決之后會給相應的回復。
其實,有這樣遭遇的絕不僅僅是李女士一個人,可口可樂出現這樣的問題也已經不是第一次。這些年,可口可樂各種各樣的有獎促銷活動不斷,可是,消費者對可口可樂只承諾、不兌現的投訴也一直不斷。為了吸引消費者購買,可口可樂這幾年開始標稱自己的中獎率有多么高,甚至幾乎高達100%。
的確也有不少消費者買了之后中了獎,可是,到兌獎的時候,許多人就遇到了前面李女士遇到的問題,很多都因為無處兌獎,最后只好放棄了。這樣的事情不僅出現在北京,同樣也在上海、南京、杭州、武漢、昆明等很多地方出現過。可口可樂在多個地方搞的有獎促銷活動都因為同樣的問題而引起消費者的不滿,不斷有消費者投訴可口可樂口惠而實不至,言而無信。
前不久,可口可樂還舉辦了一次“揭蓋贏獎”的促銷活動中,可口可樂的廣告說:如果瓶蓋內印有“送壹罐可口可樂330毫升汽水”的字樣,就可以獲贈可口可樂330毫升汽水壹罐,中獎者需要攜帶中獎瓶蓋前往指定兌獎點兌獎,兌換時間為2012年3月15號至2012年7月31號。
這條廣告登出后,廣西南寧的一位老板就召集工人回收清撿可口可樂的這種中獎瓶蓋,一共收了10多萬個。可是,當他聯系可口可樂公司要求兌獎的時候,卻被可口可樂公司拒絕,理由是這些兌獎瓶蓋是回收而來,并不是正常的消費者行為。
不過,法律界人士認為,可口可樂公司開展的“揭蓋贏獎”活動,實際是一種要約行為,可口可樂公司無權拒絕。消費者可以自己親自去兌獎,也可以委托商家或者其他個人去兌獎。
可口可樂以不是正常消費為理由,拒絕兌換這10萬多個中獎瓶蓋。但是,真正的理由是不是這樣呢?有媒體算了一筆賬,如果按廠家宣稱的中獎率,“揭蓋贏獎”或者“再來一瓶”全都能兌獎的話,那么沒有哪個廠家能夠承受得了。“揭蓋贏獎、“再來一瓶”是營銷概念,前提是保證實際兌獎率至少要低于50%,有的廠家的實際兌獎率甚至還不到10%!
可以說,可口可樂的這種“揭蓋贏獎”、“再來一瓶”的促銷活動與其說是一種概念,不如說是一種賭博。
其實這樣的賭博游戲不只是可口可樂在玩,不少飲料企業都在不斷地玩這種游戲,但是同樣也經常因為找不到可以兌獎的地方而被眾多消費者抱怨和投訴。不少消費者說,中了獎卻又找不到兌獎的地方,如果都像這樣無處兌獎的話,那么再多的中獎機會又有什么意義?這樣的企業還有什么誠信可言?
中華工商時報總編室主任張立棟說,廠家的兌獎行為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誰銷售誰兌取,還有一種比較規范,設立一些專門的兌獎點。這兩家超市既然是可口可樂指定的兌獎點,就應該無條件的兌換。超市以不是在他們超市買的為理由,不給消費者兌獎,無非就是嫌麻煩,怕增加成本。
北京潮陽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星艷也認為,超市以不在他們超市購買為理由,拒絕給消費者兌獎涉嫌違法。張星艷說,如果廠家和商家之間有過協議,在這里設立了兌獎點,商家就應當按照他們的協議來進行執行,商家自身出于經濟利益考慮,私自設定了兌獎條件不符合合同約定,這種做法是不合法的。
可口可樂指定的兌獎地點不給兌獎,消費者找到了可口可樂公司,可是公司那是超市單方面的問題。張立棟認為,作為供應商,可口可樂其實是有辦法去約束這些渠道。如果可口可樂說不是他們的問題,是超市單方面的問題,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只是注重銷售,而不重視消費者的感受。這說明可口可樂公司的渠道管理中有問題,沒有很好的執行公司的營銷計劃,所以口可樂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張星艷也表示,可樂公司作為生產商,與經銷商之間的合同不能免除他應該對消費者負責責任。可樂公司作為一個國際知名企業,在促銷活動設計的當時就應該考慮到消費者兌獎的便利性。目前出現這種兌獎難的問題,說明可樂公司根本就沒有很好的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是對消費者非常不負責任的態度。
由于超市和可口可樂公司互相之間的推諉,消費者現在不知道到哪里去兌獎。張星艷表示,可口可樂和超市雙方都有責任。可樂公司在設計促銷活動之初,沒有考慮到后續可能會發生一系列的問題,后期出現問題之后可樂公司又沒有積極主動去為消費者解決這問題,所以出現的消費者因為一罐可樂到處去兌獎無門的現象。
超市作為可樂公司指定的兌獎商,為了自身利益的考慮怕麻煩,然后私自把可樂公司設定的兌獎條件改變了,超市的這種行為也是對消費者不負責任的態度。張星艷說,可樂公司的解決方案還有很多,針對沒有兌獎的消費者,可樂公司可以采取補救措施,比如多增設一些兌獎的地點,方便消費者就近兌獎。
中獎容易兌獎難確實已經成了最近幾年飲料市場普遍的現象,張立棟認為,廠家可能不是故意進行欺詐,問題在于管理的協調有很大問題:一是沒有足夠兌獎點,獎品和商品在一些環節中被中間代理商、銷售商就克扣,造成消費者產生很大的落差感。二是監管不到位。一方面,廠家要對渠道銷售商進行約束,另一層面,市場的監管部門應該對營銷進行監管,對于涉嫌欺詐的行為進行處罰,提高違規的成本,從而減少商家類似行為的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