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報首席記者 劉敏 實習生 喬貴林
上下班路上還在收發郵件,到家了還和客戶、同事用QQ、微信、飛信等保持聯絡,這種“無意識加班”狀態是不少白領的寫照。
近日,本報聯合大渝網對白領“無意識加班”進行了調查,4908名網友參與,其中81.36%的網友都存在“無意識加班”的情況。
無意識加班 八成網友中招
“無意識加班”你中招了嗎?本報聯合大渝網進行的調查顯示,81.36%的受調查網友稱“有”,18.64%的受調查網友稱“沒有”。
姚小姐在我市一廣告公司從事銷售管理工作,每天與客戶、下屬、上級領導對接的許多工作都是通過電話和QQ處理。“從早至晚,不僅手機要保持開機,手機上的QQ、微信也要保持長期在線。”姚小姐說,為此,她的智能手機辦理了高流量的套餐,安裝了QQ、微信、郵件收發、OFFICE等多種軟件,以便于及時收發文件、回復郵件以及與客戶溝通。
記者通過QQ群調查了解到,服務咨詢類企業員工“無意識加班”最多,在媒體、廣告、公關、IT、證券等行業,這個現象比較明顯。
無孔不入 上廁所都在忙碌
每天“無意識加班”累計時間有多長?59.43%受調查網友表示在1小時內,18.26%網友選擇1~2小時,6.72%的網友是2~3小時,還有的15.59%的網友表示,時間累計在3小時以上。
網友陳婭(化名)在我市一婚慶公司做行政工作。今年初開始,公司開通了官方微博,而負責微博管理的工作就落到“微博控”陳婭頭上。“自己發微博比較隨意,高興就發,但當發微博變成了工作,簡直讓人想死的心都有了。”15日,陳婭說,老板要求必須第一時間回復網友的咨詢,不要放過任何一個潛在客戶。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翻微博,晚上躺在床上,也要看看手機才能安心睡覺。”陳婭說,微博已無孔不入地滲透到她的私人生活時間,吃飯、逛街、看電影,甚至上廁所,都在為工作忙碌。接受調查的5名企業微博管理員都叫苦說,這種工作模式,完全擾亂了他們的生活節奏,感覺一整天都在工作。
原因
超四成網友稱工作壓力大 近三成網友有“強迫傾向”
什么原因讓他們“無意識加班”?
41.81%受調查網友表示,“工作壓力、事情太多”;30.05%受調查網友表示,是工作責任心的驅使,希望把事情盡快做好;還有28.14%的網友表示“養成強迫傾向,看到事情就想馬上處理”。
姚小姐表示,她加班就是因為工作壓力大,由于廣告行業的特殊性,需要隨時溝通處理的事情比較多,下班后處理工作是常事。“這種‘無意識加班’在我們行業很常見。”姚小姐告訴記者,她很多同事和同行都處于這樣的狀態。這樣的狀態已影響到她的生活,因為隨時可能需要切換到工作狀態。
“我都覺得要神經衰弱了,恨不得把手機扔了。”陳婭表示,有時做夢都在發微博。近日,陳婭向老板提出,希望增加一個人管理官方微博以減輕壓力。“要是不增加,我就要考慮辭職了。”陳婭無奈地說。
27歲的周先生在企業從事公關工作。“公司事務多,回家路上經常都在處理公事。”不過,周先生認為,他正處于事業上升期,更好更快地辦好事,反而能體現自己的價值,“事情越多,責任心越重”。
“下班后,如果有人咨詢我,我就會立刻回復。其實有的郵件第二天處理也行。”旅行社工作的周小姐表示,有一次下班,手機沒電了,“看不到手機上的工作信息,我反而覺得心里空落落的,不安心”。
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教授、部長助理楊東稱,在“無意識加班”狀態下,如果帶著一種煩躁、郁悶的情緒,應當引起警覺,這屬于有強迫傾向。
影響
“屏幕奴隸”無時間充電 缺深入溝通影響交際效率
這種“無意識加班”會帶來什么影響?
“在移動互聯時代,等人、公交上、上洗手間……都是黃金時間。”資深互聯網觀察家、評論人丁道師表示,移動互聯網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甚至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對工作影響最大的是實現了真正的移動辦公。
“不過移動互聯網在方便我們的同時,又把我們‘綁架’了。”丁道師表示,休閑時間更多地被移動互聯網上的娛樂軟件占據,在現實中卻很少動彈,運動的能力被扼殺了。同時,當大部分閑暇時間被“綁架”,抽不出時間學習和充電,扼殺了我們學習的能力。丁道師認為,這還沒有把隱性加班,以及手機對人輻射和視力等生理上的影響算進去。丁道師認為:“移動互聯網方便了我們,但事實上我們正逐漸成為它的奴隸,而不是主人。”
而重慶麗達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律師段勤表示,白領的這種隱性加班,如果單位沒強制要求,并沒有違反勞動合同法。如果受工作壓力而長期處于“無意識加班”狀態的白領,可以保留好記錄,酌情向公司申請獲得加班工資。
“工作應該有張有弛,如果一直繃著保持工作狀態,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職業倦怠,甚至產生抑郁、強迫等精神疾病。”楊東表示,如果大量碎片時間都被工作占用,跟家人的溝通就會減少,處理不好會造成家庭矛盾,使工作和家庭生活不平衡。
重慶著名社會學家譚剛強表示,移動互聯網的新工具,使人們上下班時間沒有了明確的界限,會使家庭結構的穩定性受到沖擊。移動互聯網的交流都比較簡短,有時候甚至就只是問候,如果長期這樣與朋友、同事交流,減少了面對面的碰撞,會缺少深層次的溝通,將影響交際效率。譚剛強表示,過度依賴移動互聯網,減少了人們鮮活的社會化的生活,會對企業和社會組織產生影響。丁道師也認為,人與人的溝通更多地依賴網絡,真實距離反而被拉遠了。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孝正表示,“無意識加班”肯定會對工作和生活產生影響。不過,他表示,如果受影響人群的數量不大,不會對社會造成影響。
對策
克服強迫心理
避免被“綁架”
面對“無意識加班”帶來的種種影響,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從無意識加班這種普遍現象,我們可以看到,移動互聯網使人們的工作狀態已融入生活當中。”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教授、部長助理楊東表示,要處理好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工作壓力,企業應該形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圍,上司盡量不要打擾員工的休息時間。“有的工作比如危機處理,需要員工隨時待命,但不要放在一個人身上,可以安排幾個人分時段來處理。”楊東認為,這可讓員工有休息調節的時間。
“當然,工作壓力對每個人的影響不同。”楊東表示,有些人精力旺盛,工作壓力反而讓他處于一個很好的狀態、很充實。“我調查研究發現,這樣的人,會經常主動加班,往往都能走上管理層的職位。”楊東認為,這類人把工作當作生活的一部分,本身并沒有因為工作造成強迫、焦慮、抑郁等心理,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很有幫助。
不過,楊東稱,對有強迫傾向的,長此以往可能會心理失調,應及時調整心態,下班后盡量不要處理工作事務。楊東說:“在國外,人們工作和生活有一個很好的平衡狀態。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還達不到那樣的水平,就需要自己有意識地調節兩者的平衡。”
丁道師認為,人們需要加強自控能力,去利用好移動互聯網這把“雙刃劍”,避免被“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