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光明乳業在小小光明寶寶奶酪中違規添加含有乳礦物鹽的食品添加劑,且未按規定向質監部門報告,9月20日,上海市質監部門表示,已責令企業停止該產品的生產,將在進一步調查核實的基礎上,對企業存在的違法行為,依據相關法定程序進行查處。專家認為,對于任何一個企業而言,誠信都是立身和發展的基石;對于企業不誠信的行為,監管部門和消費者都應“零容忍”。
光明要“光明”
上海市質監部門20日表示,光明乳業未依照規定就小小光明寶寶奶酪違規添加含有乳礦物鹽的食品添加劑一事向質監部門報告,存在隱瞞相關事實的“不誠信行為”。
質監部門當日公布的調查顯示,光明乳業在去年和今年兩度向質監部門提交的食品添加劑報告中,均沒有告知將復配食品添加劑用于寶寶系列的產品。
2011年5月20日,由寶寶奶酪生產企業(上海光明奶酪黃油有限公司梵古易乳制品分公司)向上海市奉賢區質監局遞交的2011年食品添加劑報告中,提到使用含有乳礦物鹽成分的復配食品添加劑,但報告中并未明確該添加劑將用于寶寶系列。2012年5月8日,企業向上海市奉賢區質監局提交的年度自查報告中,依舊顯示含有乳礦物鹽成分的復配食品添加劑只使用于成長系列奶酪中,未包括寶寶系列奶酪。
據光明乳業自述,今年2月開始在小小光明寶寶奶酪添加乳礦物鹽。事實上,調查結果顯示,自2011年12月11日起,就已經開始添加含有乳礦物鹽的食品添加劑。
“光明乳業要對得起‘光明’二字。”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沈偉民說,在連續出現食品安全事故的情況下,企業更應該重視輿論質疑和消費者訴求,認真全面查找本集團相關企業存在的問題,如實對社會和公眾作出合理解釋。
3個月5個問題
20日,光明乳業發布官方聲明說,我們完全接受政府監管機構的處理決定,并對廣大消費者和社會各界表示深深的歉意;會深刻吸取教訓,一定嚴格按照相關處理的要求,迅速進行徹底整改并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
事實上,3個多月以來,光明乳業已經連續出現5次問題,前后3次向公眾道歉。
僅僅在不到兩周前的9月8日,上海部分地區220ml光明小口玻璃瓶裝牛奶出現酸敗口感現象,光明乳業隨后就此對消費者致歉并表示,初步分析產品發生酸敗的原因是配送車輛溫度沒達到標準導致其中部分產品發生酸敗。
2012年7月20日,光明乳業還在其官方網站上就三件事情作出聲明。
一是7月20日,關于廣州公布抽查光明乳業某批次840片50%減脂奶酪,其中有2片菌落數超標。光明乳業表示:“發生以上事件我們深表歉意,我們會承擔由此帶來的全部責任。就以上事件,我們再次向廣大消費者鄭重道歉”。二是6月15日安徽潁上6名學生飲奶后發生不適事件,光明乳業表示:“公司獲悉此事后非常重視”。三是6月26日,光明上市950ML優倍牛奶中滲入少量清洗液體,光明乳業表示:“已對涉事廠長作出免職處分”。
然而,消費者和資本市場對光明乳業的道歉并不買賬。光明乳業的股票大幅下挫,從9月8日至20日8個交易日,公司股價從7日的9.28元/股,下跌至20日的8.43元/股。9月17日、19日降幅均在2%以上。
監管應更加主動
業內人士認為,光明乳業短期內頻現問題,再三道歉卻沒有改觀,不僅暴露出公司管理漏洞百出,更凸顯了企業誠信的缺失。
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乳業分析師陳連芳認為,乳業是特別容易出產品質量問題的行業,如果企業為了發展,將誠信、對消費者負責、社會責任等放到一邊,只會本末倒置,欲速而不達。中國乳品行業仍處于很不成熟的階段,各大乳品企業都應引以為戒。
復旦(微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說,雖說食品安全很難實現“零風險”,但公眾和監管部門應該對此類事件“零容忍”,從源頭上進行保障。一方面監管部門需加強不定期的突擊抽檢,及時發現問題;另一方面生產企業應加強自檢,提高自身的社會責任感,盡量降低風險和事故發生率。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研究員宋亮說,執法監管陷入消費者發現在先、執法介入在后的局面,顯示有關部門監管科學化仍在探索中。“要改變監管被動化的現狀,需要執法部門有計劃地進行重點檢查,變被動為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