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報記者 王永娟
光明寶寶奶酪被曝違規添加“乳礦物鹽”事件還未平息,近日又有媒體報道稱,涉嫌違規添加“乳礦物鹽”的乳企還包括蒙牛。記者走訪市場獲悉,盡管此款產品在渝并未在售,但在網上其產品依然未下架。蒙牛公關部負責人回應稱,該公司所有含有乳礦物鹽產品均為非嬰幼兒產品,符合國家標準。
我市無此款產品銷售
昨日有媒體報道稱,有消費者爆料蒙牛“未來星兒童成長奶酪”違禁添加“乳礦物鹽”。記者昨日聯系上蒙牛公司,其公關部負責人回應記者稱,衛生部2009年第18號公告批準乳礦物鹽等7種物質為新資源食品,該公司所有含有乳礦物鹽的產品均為非嬰幼兒產品,符合此公告的要求。
國家二級營養師吳曉靜對此表示,奶酪中有礦物鹽是正常也是符合國家標準的,但是企業要標明一定的含量標準,如果不標注則有誤導嬰幼兒消費之嫌,此外她還提醒,對于4歲以下的孩子而言,吃了奶酪不容易吸收,會造成腎的負擔。
昨日記者走訪市內永輝、重百、新世紀等大型超市,暫未發現有蒙牛“未來星兒童成長奶酪”在售。永輝公共事務部經理帥振怡向記者證實,該超市僅售賣伊利和法國百吉福等品牌的兒童奶酪。
為何頻頻空有指標無檢測
國家二級營養師吳曉靜說,在乳制品企業中,空有指標而沒有檢測的現象并不少見,如此前就有洋奶粉被曝光含有香蘭素、乳清蛋白含量不符合國標事件,但國家的檢驗項目中并不包括這些選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這些項目檢測成本過高,另一方面則是國家相關檢驗標準的缺失。
中投顧問的《2012-2016中國乳制品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國內乳制品市場需求很旺盛,但是乳制品行業頻頻出現質量問題,嚴重降低了消費者信心。中國奶業網CEO王緯表示,乳制品行業要加強質量安全檢驗,深化自身內部管理。
光明再陷質量門
牛奶加熱呈豆腐花狀 客服只賠償不解釋
近日,上海一位消費者高小姐反映,自家訂的光明致優牛奶在加熱后呈現出豆腐花狀和膠質狀。更加奇怪的是,在光明客服上門操作時,剩下的牛奶在微波爐里加熱不到50秒便爆炸。這個情況讓工作人員及高小姐都始料未及,高小姐說,“工作人員按照他們領導電話里的要求讓我加熱50秒,莫名其妙爆炸了,領導還在電話里說我操作不當。”
25日,記者致電上海光明乳業客服,接線員先是表示知曉該事情,稱牛奶出現豆腐花狀和膠質狀有可能是運輸途中保存出了問題,但當記者要求進一步了解時,電話則被轉接至另一位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會盡快聯系具體負責的工作人員,并為客戶盡快合理解決。
記者發現,光明在問題曝光后總是第一時間向消費者道歉,并稱將吸取教訓加強管控,似乎已經成為一個慣例。有消費者指出,光明再三道歉卻沒有改觀,不僅暴露出公司管理漏洞百出,更凸顯了企業誠信的缺失。 據央視
新聞鏈接
自建牧場 重慶乳企避開原奶虧損“颶風”
商報見習記者 朱妍 熊野
近日,由于進口原料奶粉市場價格下跌、國內原料奶粉企業虧損不斷,甚至傳出“賣一噸虧損6000~8000元”的說法,部分乳企開始限制收購原奶。昨日,記者走訪了我市主要乳企后發現,我市企業不但未現低迷,反而“產銷兩旺”。據悉,老牌乳企天友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友乳業”)的年銷量保持在25%的增幅,而重慶光大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大集團”)位于巴南區的第四牧場也將投入運營。
昨日,天友乳業相關負責人透露,由于飼料和人工成本不斷增長,企業的成本也水漲船高。“我們的原奶收購價格比前兩年起碼漲了3成。”不過,天友通過自建、控股和參股等形式直接“對話”牧場,削弱了成本上升的副作用。在多地原奶限制收購的情況下,天友乳業仍保持在年10萬噸左右收購量,今年還將增長約20%。而我市另一家大型乳企光大集團的發展態勢同樣樂觀。據集團行政總監石瀏介紹,光大擁有魚嘴、主牧場、玉峰山三大牧場,每年能提供原奶28000余噸,充分保障供應。記者了解到,目前北方很多地區還在采用“散養”方式養殖奶牛,而我市乳企早已轉向規模化的養殖方式,避免了管理難度大、安全控制難、養殖水平低的弊端。
此外,天友乳業相關負責人還向商報記者透露,天友正在計劃向奶粉領域拓展:“市場對于奶粉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特別是功能性奶粉如三歲以下嬰兒奶粉。我們正計劃與國外一知名品牌合作,走高端化的奶粉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