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記者 李揚帆 見習記者 劉秋鳳 朱妍
近日,一則“碧生源被曝每包只值3分錢”的消息盛傳,據稱,消費者以平均每包2元的價格買到的產品,除去包裝、營銷等開支后,所謂的“茶”實際只值3分錢。業內人士稱,眼下,保健品價格虛高幾成常態。
據碧生源2010年披露的年報顯示,公司在報告期內實現營業額約8.742億元,其中碧生源減肥茶和碧生源常潤茶各自實現營業額3.042億元、6.662億元,兩大產品的營業額占當年公司營業總額的99.6%。就銷量而言,碧生源減肥茶當年共銷售2.929億包、碧生源常潤茶則在報告期內銷售約3.71億包。據此測算,2010年碧生源減肥茶、碧生源常潤茶的出廠單價約為1.04元/包、1.53元/包。在此份年報中,碧生源還同時公布了2010年的銷售成本,但在總計9113.5萬元的銷售成本中,涉及原材料的成本僅有2971.9萬元,僅占當年營業總額的3.4%,若將此原材料成本均攤到當年所銷售出的6.639億包減肥茶以及常潤茶中,每包的原材料成本僅有0.045元。考慮到這2971.9萬元的原材料成本中還包含有碧生源生產的其他少量產品,碧生源減肥茶、常潤茶的實際原材料成本應該還低于0.045元/包。
昨日,商報記者就此電話采訪了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公關部經理陳洋,陳洋說,“我們不去做辯解,因為我們所有的東西都擺在這里了。”陳洋表示,原料成本低,不代表產品質量差。質量是一個綜合因素,從原料到成品,需要生產、物流、終端銷售等環節,是企業的一個綜合運營管理過程,絕對不是單一環節。
“保健品行業原料成本低廉的現象是整個行業中的普遍現象。”昨日,重慶華森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游洪濤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稱,除去直接消耗的原料成本,大量廣告成本、流通費用等投入也占了很大的成本比例。因為有高價才有價格空間,才好操作,企業才能賺錢,因此成本和售價之間差異大,也就成了常態。但就目前整個保健品市場很難改變這種盈利方式。
商報記者從市物價局醫藥價格管理處了解到,保健品不是藥品,是一般商品,屬于市場定價,不受物價局的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