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周末見習記者 蔡長春
10月銷售旺季來臨,眾多淘寶商城(也叫“天貓(微博)商城”)的商家都還沉浸在賺個盆滿缽滿的美夢當中,沒想到卻迎來“天貓屠夫”的悄然登場。
沒有任何提示或通知,淘寶商城的一場神秘抽檢突襲而至,眾多商家均或多或少地被扣了1萬元到10萬元不等的保證金。
在部分“很受傷”的商家眼中,淘寶商城的保證金無疑充斥著“雙重罪”。
一方面,淘寶商城是否有權扣除商家保證金,有待查證。另一方面,商家退出商城后,保證金的退還時間往往會被拖太久。有商家向法治周末記者反映,從前期退出審核到正式退款,整個時間加起來要6個月以上。
扣取保證金遭質疑
“淘寶商城只是個企業,又不是執法部門,它有什么權力扣壓別人的財產?”
采訪中,商家們紛紛向法治周末記者表達著自己的不滿與質疑。
日前,淘寶商城一項旨在保障消費者權益、打擊假冒偽劣的抽檢行動悄然登場,迅速引起了商家們的激烈反對。
此次淘寶商城的抽檢選擇了“秘密”的方式進行,商家事先完全不知情。
“涉及范圍極廣,手段特別殘忍。”商家小莫向法治周末記者訴苦,“很多商家打開自己的網頁,發現的都是被扣除各種額度保證金的通知,還有五花八門的理由。淘寶商城人員說是為了維護消費者權益,那我們的權益誰來維護?”
諸多被扣除保證金的商家自發組織維權群聯合抗爭,甚至有將淘寶推上被告席的想法。
問題的焦點在于,商家的保證金究竟該不該扣,淘寶商城有沒有扣取的權限?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委員趙占領認為:“淘寶商城與商家之間存在服務合同關系,為了加強對商家的管理,可以根據合同約定對違規商家進行相應處罰。因為假產品本質上屬于商家的違約責任的范疇。淘寶商城可以‘打假’這一點,法律上不存在爭議。”
但他同時也指出:“淘寶商城對商家的處罰要基于充分的證據,通過第三方權威質檢機構、品牌商等途徑進行檢測的整個程序需要沒有瑕疵。否則。被處罰的商家可能會質疑商城通過抽檢所獲證據的有效性。在這些方面,淘寶商城仍需改進。”
而淘寶商城公關總監顏喬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扣除的保證金應該稱為‘合同違約保證金’,所有處罰都是基于商城的條款進行的。”
針對淘寶商城抽檢自查自罰的質疑,顏喬則回應稱:“此次檢測是第三方檢測,由8家享有國家認證檢測資質的檢測機構實施,并嚴格執行了國家規定標準。”
“這么多商戶被扣,數額又這么大,淘寶商城此次扣除的這么一大筆違約金究竟去了哪里?”一些商家對此非常關注。
顏喬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扣取的違約金直接進入了消費者保障基金,并在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的監督下使用。”
趙占領認為:“違約金可以由淘寶自行掌控,但如果淘寶考慮到交付第三方托管,就要增強公信力,諸如可以考慮對資金變動進行公示、或者定期找審計部門出具審計公告等。”
即便如此,仍有諸多商家質疑淘寶扣取的保證金額度過高。“動輒就被扣個一兩萬元,有的甚至全額扣除,這處罰是不是也太狠了點。”一位商家抱怨道。
“違約金的額度不宜過高,在實際操作上,可按照事實進行調整,這是有相關規定的。”趙占領說,“但現在的問題是,實際損失很難衡量。比如商家賣假貨給淘寶商城究竟帶來了多大的損失,很難在現實中操作取證。”
保證金退還拖太久
“我的保證金到現在還沒退,真是有點拖不起了。”商家劉先生很為自己的保證金問題犯愁。
與被扣取保證金的商家不同,劉先生代表的是另一個群體,他們是決定要退出淘寶,正在等待商城返還自己曾經繳納的保證金。
他們也建了一個群,叫做“天貓保證金維權群”,群里已經人滿為患。
關于退出商戶保證金的返還問題,淘寶商城是有明確規定的。
淘寶商城的公告顯示:商家如果退出天貓商城,保證金和技術服務年費會在工作人員為您辦理完成退出流程開始計算滿3個月的第10個工作日自動解凍/返還至您申請開店時提供的支付寶(微博)賬戶內。
“我們中絕大多數人遇到的情況是,工作人員以各種理由不給辦理退出流程。只要不辦理退出流程,就永遠不會到3個月的時間,商城也就會一直拖下去。”劉先生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要催得緊的話,還可能在3個月之內退到錢;不過一般來說,等管理員給你辦理好退出流程就得有3個月的時間,再加上規定退款的那3個月,半年時間就出去了。”另一位商家對此很不理解。
法治周末記者以一位未退款商家的名義撥通了淘寶商城的客服電話,相關工作人員給出的答復與淘寶商城的公告基本一致。
記者再次致電另一位工作人員,反映問題都已經解決,這位工作人員給出的答復是,還需要進行審核。
“這還需要等多久?”記者追問。
“大概15到20個工作日。”該工作人員回答。
記者把類似情況反饋給相關商家,得到的答復卻是:“一個核實的環節就要這么久,擺明了就是忽悠,我們聽了太多類似的話了,照他說的等下去根本沒個頭。”
顏喬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商家在退出之前很多都有交易存在,保留著對消費者的售后責任。保證金也不存于淘寶賬戶上,等售后問題解決好了之后,會根據相關交易情況退款的。”
“就算退也不能拖這么久啊。”陳先生對于這樣的答復并不滿意。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保證金必須及時退還,而不能拖延,3個月的時間規定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維權律師宋一欣也指出:“保證金須及時退還,未獲得退款的也可以向工商局等相關行政部門進行申訴,監管部門也應介入調查,充分保證商家的正當權益。”
顏喬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3個月的時間規定會不會調整,這要根據實際市場情況的變化而定,可能會有這方面的考慮,但是現在還不能明確答復。
商家權益如何維護
“我們商家的權益誰來保證?”商家小莫在保證金的維權問題上表示“很受傷”。
“淘寶商城有好多處罰規則,真正看過的人可能不到50%,有些規則大家入駐商城的時候看都沒看。”另一位淘寶商家小毅告訴記者。
對此,趙占領表示:“如果是商家在簽訂合同時自己沒有留意相關條款,那么責任自然也在自己,這是基本原則。在這方面,商家亟須提高自身的維權意識,要對合同條款了解清楚再行簽約。”
充分了解了相關規則,能夠更好地保護自身的權益,卻也讓小毅覺得“危機四伏”。
比如廠家給你的吊牌上面寫的100%純棉,淘寶商城抽查的結果是95%,商城就可以罰款賣家兩萬元。可是這其實是廠家的問題。小毅說,“在這方面,我們根本沒有話語權,規則都是它一方制定的。”
趙占領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淘寶商城用的是格式合同,條款都是自己事先擬定好的。商戶與之簽訂合同基本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不排除里面充斥著一些疑似霸王條款的可能。”
劉俊海認為:“淘寶商城或在規則建設上存在缺失,需要加強與商家溝通,不斷完善自身規則。”
作為《網絡零售管理條例》起草專家組副組長,劉俊海還提出:“需要加強對淘寶商城這種大型第三方交易平臺的監管,互聯網再大也大不過法網。其監管權源于被監管者,也要接受別人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