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青島10月29日消息(青島臺記者趙珺 山東臺記者單亮)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秋季,很多市民打算選一些海參等高檔滋補品用來進補。可記者在走訪市場時發現,眼下,市場上的海參質量參差不齊,價格差距大,劣質產品魚龍混珠。業內人士爆料:海參在加工時加糖、加鹽,已經成為行業內的普遍現象。
海參不僅是美味,還一直被人們推崇為滋補的佳品。由于它其中含有的酸性粘多糖、海參皂苷等豐富的活性成分,并且膽固醇含量極少,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隨著市民消費能力的提高,海參市場這塊大蛋糕也被更多商家看中。
但記者調查后發現,同樣的貨品在不同的店里賣,最多的甚至能相差一倍。在青島一家“長島海參”的商店里,一款標價3880元的海參,沒有經過任何討價環節,店主直接給記者優惠了1000塊錢。而在另外一家海參專賣店,記者發現,純淡干參的價格明顯比上一家貴了很多。
就此問題,記者找到了業內人士張先生。張先生從事海參養殖和銷售多年,他的說法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張先生:加食用膠、加礬。礬可以讓這個海參加工出來以后“杠杠硬”,掰不動都。
那么,是不是像張先生說的那樣,市場上有沒有加了各種物質的海參呢?在一家海產品專賣店,摻假海參被堂而皇之擺上柜臺。老板很實在,他說,他們銷售的海參中有純淡干的,也有加糖的,比如這款價格為2300塊錢的海參就多少有點糖。
看來,加糖、加明膠、濃鹽水浸泡在海參加工中已經不是新鮮事。而在2009年10月1號起實施的國家農業部干海參行業標準中規定,干海參制作過程中,僅允許使用食鹽,不允許使用其他食品添加劑。
對于用量標準則顯示,即使是對等次最低的三級品海參,規定其含鹽量也不準超過40%。一些無良廠家便瞅準了這一點,為使海參增大、增重,最普遍的方式就是把鮮海參在飽和鹽水中煮一遍,浸泡3到4天后曬干,然后再浸泡,再晾干…如此循環往復,連續進行四五次之后,1公斤海參就變成了2公斤。
那么,花高價是否能買到絕對放心真正物有所值的海參嗎?記者發現,并非如此。一些賣家推銷的所謂野生海參6000甚至8000塊錢一斤,他們宣稱這些參都是來自大海深處,營養要比養殖的海參高出好多倍,數量稀少,因此價格昂貴。
對于這些野生海參,業內人士給出了這樣的說法:
業內人士:人為把它們圈池,但是不人工喂養,在行業內這就屬于野生的。
近幾年,我國海參產業以年均15%的速度遞增。有關海參產品安全方面的國家標準亟待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