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貨架藏貓膩 新鮮的 擺后面 便宜的 放下面
本報訊 (記者杜安娜 實習生施維嘉)超市貨物擺放有玄機。近日,一則超市貨架營銷內幕的消息引起網友熱議,網友@陳陳陳陳小一說:快過期的放前面,最新鮮的貨物“埋沒”在后面,最便宜的在貨架下面,而與人視線同高度的商品往往利潤較大,這在業內是通行的法則。
昨日,記者在幾家大型超市發現,奶制品等易腐壞食品的擺放確實都依照“生產日期越靠前擺放就越靠前”的原則。正在采購的顧客告訴記者,他們往往只關注這些食品是否在保質期內,并不會刻意向后尋找生產日期最新的食品。在一家小型超市,保質期較短的面包,11月8日生產的堆放在11月9日生產的產品前面,消費者隨手拿到的大多是出廠時間相對較久的產品。
在其他商品的貨架前,記者發現不同品牌商品的擺放雖偶有出入,但大都符合同類商品中“與視線齊平的價格最高,其他位置的價格較低”的原則。例如在一家超市的與人身高大致相等的八寶粥貨架前,首先進入眼簾的八寶粥標價為4.6元,向下是另一款3.8元,擺在最下面的一款則為3.0元。
專家:
貨架“黃金段”商品利潤高
“貨架的陳列方式看似隨意,其實從營銷學的角度上看,都是有講究的!奔止ど虒W院管理學教授李叔寧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根據人的觀看習慣和拿取的方便程度,可將貨架空間分為上、中、下三種不同的段位。其中中段是黃金位置,最易被人看到和拿取,上段醒目易于指點,下段位置較差。因此超市常把貨架最顯眼的黃金位置用來陳列高利潤商品、獨家代理或經銷的商品、走貨量大知名度高的商品,最上層通常陳列需要推薦的商品,下層則通常是銷售周期進入衰退期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