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11月14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隨著人們理財理念的變化,收藏金銀紀念品日益受到追捧,各種產品也是讓人眼花繚亂。但是有人成千上萬買的金銀紀念品經專業檢測卻發現,根本就是表面鍍金鍍銀。今天上午北京海淀法院開庭審理一起因購買金銀紀念品引發的糾紛。
原告張女士起訴說,今年8月16日,她從被告北京鼎瀚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購買了九套“銀元大系”紀念品,每套6000元,商家承諾是純銀制品,含量為99%。收到貨后,張女士卻發現,被告的發票中寫的是含銀量改成了0.99%。在她的多次要求下,被告才按照承諾將發票中的含銀量修改為99%并加蓋公司的公章予以確認。之后,她又委托國家有色金屬及電子材料分析檢測中心檢測,結果是表面鍍銀內部基本成份是銅和鋅。她認為被告在銷售過程中存在欺詐,請求按照相關法律給予雙倍的賠償。
被告方答辯說,純銀和鍍銀產品陳列很清楚,外包裝盒上也標注了兩者不同價格,原告當時選擇了28880的外包裝盒,卻購買了6000元鍍銀紀念品,可以印證她購買產品就是想買一個鍍銀當作純銀的東西去送禮,被告工作人員受到原告退貨威脅,被迫寫上了含銀量99%并加蓋公章,認為自己不存在欺詐,不同意原告的訴求。
這個案子今天沒有結束。同時,今天還有一個因國寶九龍金幣引發的類似訴訟,也在北京西城法院開庭審理,所以此類糾紛的法政提示消費者,消費的時候要擦亮眼睛,理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