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酒陷塑化劑旋渦:白酒股蒸發330億
酒鬼酒昨停牌,并將同批次產品送檢,白酒業或陷入新一輪危機
去年飲料、方便食品以及藥物不斷爆出塑化劑超標之后,消費者可謂談“塑”色變。因此當酒鬼酒一款白酒被爆出一種塑化劑成分被檢測出超標260%時,引發了整個白酒行業一次不小的“地震”,這同時也揭開了行業一個共同的潛藏風險。
昨日,酒鬼酒方面向南都記者稱,目前已將同一批次的產品送到北、上、廣、深四地國家級權威檢測機構檢測,結果最快需要48小時后才能出來。
一知名白酒技術專家程曉(化名)向南都記者透露,白酒生產不會人為添加塑化劑。該專家稱,白酒中檢測出塑化劑,很可能是白酒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塑料管道,塑化劑從塑料管道中產生被動遷移所致。昨日受該消息影響,一眾白酒股股價齊刷刷大跌,市值蒸發了330億元。
酒鬼酒:送檢有法律瑕疵
昨日據媒體報道,酒鬼酒在知名第三方檢測機構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查出了3種塑化劑成分,檢測報告顯示,酒鬼酒中共檢測出3種塑化劑成分,分別為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 E H P)、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D IB P)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 BP),其中D BP含量為1.08m g/kg。
而2011年6月衛生部簽發的551號文件《衛生部辦公廳官員通報食品及食品添加劑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最大殘留量的函》,該文件規定,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是可用于食品包裝材料的增塑劑,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劑,嚴禁在食品、食品添加劑中人為添加。而這份文件規定D BP的最大殘留量為0 .3㎎/㎏。報道以此認為,酒鬼酒中的塑化劑D BP超標達260%。
“對于這個送檢我們仍有疑惑的地方。”昨日,酒鬼酒負責人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稱,此次送檢存在有法律瑕疵的地方。其認為,抽樣過程中并沒有當地的質檢部門到場確認樣本的真實性。而酒鬼酒方面昨日也公開對媒體稱,作出檢測的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是一家商業檢測機構,其檢測標準、檢測手段不具權威性。
該負責人同時強調,白酒企業沒有必要在白酒中添加塑化劑。“如果檢出白酒中有塑化劑成分,很可能酒在運輸等過程中有使用塑料管道,塑化劑出現了釋出。”
昨日酒鬼酒向南都記者稱,目前已將同一批次的產品送到北、上、廣、深四地國家級權威檢測機構檢測,結果最快需要48小時后才能出來。
白酒業的潛藏風險
塑化劑即我們常說的增塑劑,塑化劑是2011年5月中國臺灣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角,此后,塑化劑的“陰霾”效應不斷擴散,在飲料、方便食品以及藥物不斷被曝出塑化劑超標后,其殺傷力讓很多人談“塑”色變。不過程曉認為,白酒產品中被抽檢出有塑化劑含量,這和臺灣去年的塑化劑中企業惡意添加是兩碼事。
那么白酒中的塑化劑從何而來?據程曉透露,酒從生產車間轉到儲藏車間、從儲藏車間轉到勾調車間,中間可能會用到塑料管。此外在陶壇儲酒時,陶壇口要以塑料布封口,另外,部分白酒產品的瓶蓋也是塑料的。“白酒中檢測出塑化劑很可能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被動遷移所致。”程曉稱。
一位大型白酒企業的負責人何正鳴(化名)告訴南都記者,白酒里檢出含有塑化劑與白酒的流程管理控制有關。“比如將酒從這個酒庫泵到另外一個酒庫,塑料管的流動性要好于不銹鋼管,這也是為何有些白酒企業會使用塑料管的原因。”
南都記者了解到,其實對“塑化劑”,白酒行業或者并不陌生。“行業在過去一年都在進行內部整頓,之所以沒有公開是因為怕引起消費恐慌。”程曉透露,去年在中國臺灣塑化劑風波之后,行業要求白酒企業進行整頓,比如將塑料管道換成不銹鋼管道。按照程曉的說法,企業過去生產的老酒,有可能還存在檢出塑化劑的問題。但是整改之后,出來的新酒這種風險會被降低。
據了解,2011年6月,獲知白酒產品中含有塑化劑有關信息后,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分別與全國重點白酒企業、國家相關檢測、科研機構進行溝通并布置調研任務,于2011年12月發布通知,明確要求白酒企業要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全面貫徹國務院食安辦《關于進一步加強酒類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食安辦[2011]23號),禁止在白酒生產、貯存、銷售過程中使用塑料制品,加強對接觸白酒的塑料瓶蓋的檢測。
何正鳴向南都記者稱,雖然白酒行業對白酒企業發出過風險警示,但是白酒常規監測中并無涉及該指標。對于被監測出超標260%一說,昨日酒鬼酒方面也表示,白酒行業檢驗的國家標準里,沒有塑化劑檢驗這一項,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謂超標2.6倍的問題。由于國家檢測沒有這方面的要求,酒鬼酒公司也不具備塑化劑檢驗的手段。
白酒股暴跌危機
受此消息影響,18日在央視廣告招標會上瘋狂砸金的白酒企業一夜之間從天堂跌到谷底,股價齊刷刷地暴跌。昨日上午9:27,酒鬼酒公告,因媒體報道出現上市公司尚未披露的信息,臨時緊急停牌,酒鬼酒因此躲過一劫。9:30正式開盤后,白酒類個股紛紛跳水。
白酒板塊在中午14:00許跌至低點,市值一度蒸發約430億,之后股指突然急速拉起,滬指重返2000點之上,白酒板塊亦開始回暖,最后酒類指數下跌4.58%,市值蒸發了330億元。截至昨日收盤,老白干酒跌幅最大,達10 .01%。有6家白酒企業的跌幅超過了5%,沱牌跌7.91%,水井坊跌7.09%,洋河股份跌5 .25%,瀘州老窖跌6 .13%,五糧液跌5.82%,山西汾酒跌5.34%,貴州茅臺跌4.61%。
程曉向南都記者透露,今年上半年,國家質檢總局以及行業協會曾就白酒塑化劑問題召開過一個會議,并向衛生部擬了一個報告。“報告在要求行業加強監管的同時,希望將16項塑化劑成分在檢測中做總量的限制,而不是針對每個分項做量的限制。”程曉稱。
而一位白酒企業的內部人士表示,白酒不同于飲料等食品,飲料可以每天能喝一兩瓶,但人們不會每天喝一兩瓶白酒,因為白酒中微量的塑化劑對人體幾乎沒什么危害。
南都記者昨日欲向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秘書長趙建華證實上述事項,不過其手機一直未能撥通。何正鳴稱,其實要解決白酒行業的塑化劑問題并不難。“只要企業盡量使用金屬管道,如果一定要使用塑料管,也應該選擇材質比較好的塑料管來降低風險。”
程曉稱,前段時間白酒企業使用食用酒精勾調也引發了軒然大波,此次的塑化劑風波也很有可能讓行業陷入另一輪危機,這說明白酒行業需要思考和整頓。行業協會應在此類事件面前積極推動行業調整和發展。 南都記者黃麗嫦 實習生林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