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稱此次事件對白酒行業敲響警鐘
【深圳商報訊】針對媒體報道的“酒鬼酒涉嫌塑化劑超標260%”,酒鬼酒副總經理范震昨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對媒體報道非常困惑”。
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報道,范震表示公司已經和報道這一事件的媒體——21世紀網進行了溝通,目前還不能確定媒體送檢的就是酒鬼酒公司的產品,而且作出檢測的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是一家商業檢測機構,其檢測標準、檢測手段不具權威性。
范震說,白酒行業檢驗的國家標準里,沒有塑化劑檢驗這一項,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謂超標2.6倍的問題。由于國家沒有檢測要求,酒鬼酒公司目前還不具備塑化劑檢驗的手段。但是在媒體報道后,公司已經積極將產品送檢權威檢測部門進行塑化劑檢測。
第三,酒鬼酒生產仍使用傳統工藝,包括酒鬼酒在內的整個白酒行業,釀酒過程中都不需要添加任何塑化劑產品來多釀酒、釀好酒,沒有利益驅動。
21世紀網曾經報道,經天祥集團(Intertek集團)檢測,酒鬼酒中測出3種塑化劑成分,分別為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 (DIBP)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而財新網昨天報道,記者收到1個月前開始流傳的匿名舉報人鑒定報告稱,酒鬼酒含有5種塑化劑成分,并且DBP超過最大殘留量。
匿名舉報人出具的天祥集團的鑒定報告稱,酒鬼酒中含有五種塑化劑成分,并且DBP超過最大殘留量。這五種塑化劑分別為:DEHP為1.62mg/L、DIBP為1.13mg/L、DBP達3.18mg/L、DPP(鄰苯二甲酸二正戊酯)為0.64mg/L、DMP(鄰苯二甲酸二甲酯) 0.06mg/L。
另據人民網[微博]報道,中國酒業協會早在去年6月份就知道了白酒中含有塑化劑的消息,但是并未公諸于眾,僅在小范圍傳達。記者連線塑化劑領域的專家、四川大學教授雷景新,雷教授表示,白酒在生產過程中是沒有塑化劑成分的,但在管道輸送和包裝等環節會接觸到塑料制品,這是行業弊病。雷教授強調,他注意到,鄰苯二甲酸酯類也是臺灣塑化劑事件的主體。這種塑化劑毒性很強,長期食用塑化劑超標的食品,會損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對免疫系統和消化系統造成傷害,甚至會毒害人類基因。因此,雷教授建議無論此次檢測結果是否真實,都對白酒行業敲響了警鐘,他建議白酒行業改用環保可食用的增塑劑,避免酒精對其溶解產生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