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奶粉”在華售價節節走高已成為一種趨勢,但日前亨氏大中華區總裁司馬瀚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卻直言,“這樣的(高價)局面難以為繼,中國市場的奶粉價格最終將回落。”他還表示,亨氏不會跟隨市場走超高端路線。
中國市場奶粉價格被扭曲
羊城晚報:業內一直評價,中國的奶粉價格是公認全球最高的,你對此怎么看?
司馬瀚:中國奶粉的價格確實是全球最高的市場之一。從絕對價格的金額來看,中國每罐奶粉的價格已居于全球最高之列。奶粉主要是在三聚氰胺事件后被推高的,因為中國本土很多消費者都認為,價格越高,感覺產品的質量就越高。企業如果推出價格偏低的奶粉,不一定能被中國的消費者接受。
另一方面,中國的供應鏈非常長,從奶粉廠家到終端有很多批發零售環節,每個環節都希望獲得較高的利潤,使終端產品的價格被扭曲。但我想說明的是,更高的價格不一定就等于更高的質量。關于價格與質量,有一個上升的曲線,到一定峰值后,價格再上升也不一定等于質量的上升。
高價格局難以為繼
羊城晚報:那亨氏是否也有推超高端奶粉的計劃?
司馬瀚:我認為,目前奶粉的高價格局面難以為繼,將來中國市場的奶粉價格終會回落。因為隨著本土乳制品行業的發展,將取得越來越高的可信度,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必定會帶來價格的下降。
亨氏一直有意識要確保自己的產品價格符合中國主流消費者的支付能力,尤其在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定價上會更加謹慎。未來亨氏沒有做超高端奶粉的計劃,并不是說這樣的奶粉不好,只是我們不會朝那個方向去,因為那與我們的產品定位和定價策略不符合。
與其他洋奶粉錯位競爭
羊城晚報:亨氏奶粉是在三聚氰胺事件后才進入中國市場的,會否感覺時間太晚,錯失了一些機會?
司馬瀚:不得不承認,亨氏并沒有在三聚氰胺事件后為奶粉業務博取很大的機會,但這與亨氏全球戰略有關。亨氏全球業務的宗旨是要提供全方位種類齊全的食品方案,而奶粉只是其中一個部分,要與其他果泥、米粉、嬰兒輔食等產品一起形成完整的產品組合。
但亨氏奶粉并沒打算要將奶粉業務做到和美贊臣、惠氏、多美滋等品牌一樣大,且我們實施的是不一樣的戰略。我們專注于針對精準定位的細分市場而不是全線配方奶粉。
從配方奶粉、果泥和米粉等其他產品組合來看,我們是嬰幼兒食品領域排名前三的企業。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陸志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