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開媒體見面會 茅臺高管、行業協會負責人和專家昨日紛紛表態
也許是連日來受到多番質疑導致怨氣太多,也可能是急于自證清白,茅臺高管、行業協會負責人和專家昨日在媒體見面會上頻頻亮出“雷語”。其中,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更是一邊“感謝”網友送檢,一邊指責有人從事件中牟利。而受貴州茅臺控股大股東承諾未來將增持不超過1%股權刺激,茅臺股價昨日收報211.86元漲4.72%。
文/表 記者劉俊
見面會大佬言論精選
“把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利用和放大食品安全問題,制造公眾恐慌,打擊白酒行業,損害投資者利益,從中牟利。 ”
——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
“(塑化劑的多少)跟高檔酒、低檔酒的多少毫無關系,這是在處理文件過程中的失誤,所以給企業、行業和媒體造成了不少的影響!
——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王琦
“目前為止有關塑化劑對人體是否有害,沒有在人身上得到驗證。(人們的)排毒、解毒能力實際上是非常強大的!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李可基
本報訊 昨日,備受“塑化劑門”疑云困擾的貴州茅臺(600519)在股價下跌多日后,其高管終于在貴陽召開首次媒體見面會。見面會一開始,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就對“‘水晶皇’到香港送檢茅臺”一事發表了一番評論。
董事長:
危機撲面我自穩坐釣魚臺
“對水晶皇這個人,首先我要感謝他,是他給中國白酒行業提了個醒,讓企業更加注重產品質量,但我同時要提醒這個人,白酒行業發展了幾千年,不會因為一個人的質疑而衰落!痹蕠f。
袁仁國解釋稱,塑化劑本來不是問題,有人想利用大眾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和關切心理,“把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利用和放大為食品安全問題,制造公眾恐慌,打擊白酒行業,損害投資者利益,從中牟利!
然而,對于上述“陰謀論”,茅臺高管昨日始終未能亮出實質證據說明。袁仁國隨后話鋒一轉,開始夸起產品來,稱茅臺酒是“享譽五洲四海的國酒”,是“充滿神奇色彩的國酒”,是“表現中華智慧的酒”等。
對資本市場,他表示關鍵是投資者要有信心,“我曾在深圳投資見面會上說過幾句話,我說:各種危機撲面來,堅定信心出好牌,同舟共濟化風險,我自穩坐釣魚臺!
酒協:
文件失誤 無關高檔酒
記者注意到,和袁仁國相比,昨日行業協會和專家的發言更加“精彩”。昨日,當有記者提出為何中國酒業協會早前發出聲明說“塑化劑在白酒行業是普遍存在的,而且高檔酒的含量比較高,低檔酒含量比較低”時,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王琦回復說,塑化劑的來源在塑料管道和塑料容器里,它的多少就應該跟在塑料管道和容器里停留時間的多少和頻次有關系,“跟高檔酒、低檔酒的多少毫無關系,這是在處理文件過程中的失誤,所以給企業、行業和媒體造成了不少的影響!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馬勇也表示,該協會組織專家調查顯示,我國一部分土壤4種塑化劑達到每公斤3.43毫克,一旦土壤存在動植物體內也可能存在。
當回答到塑化劑和三聚氰胺的對比時,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李可基說:“目前為止有關塑化劑對人體是否有害,沒有在人身上得到驗證!睂πl生部早前出函規定塑化劑限值,他直指該函(551號文件)是“很粗線條的參考”,人們的“排毒、解毒能力實際上是非常強大的”。
李可基進一步說,三聚氰胺基本上是一個無毒的物質,在體內一兩天大概都會排出去,問題只是給了嬰兒喝,“不要對我們中國的奶業太沒信心!
網友:面對危機
要誠意而非霸氣
對于一眾主講者的高見,網友紛紛吐槽!叭怂蜋z就是為了讓白酒行業衰落?把自己的茅臺直接擴大成為白酒行業,還附帶了幾千年的歷史,用這樣的身份去俯視別人的質疑嗎?”一位微博網友如是說。也有網友指出,大上市公司面對危機,需要顯示的是誠意,不是蠻橫霸氣。以捍衛行業的姿態回應,非但無助反而有害自己的形象。
最新消息
香港有關部門
證實收到3宗白酒投訴
網友“水晶皇”日前透露,在港送檢茅臺塑化劑超標并已向香港監管部門舉報。昨晚,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環署”)發言人回復本報記者時證實,截至12月12日為止已透過電話中心接獲三宗有關某品牌白酒的投訴。此外,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正就有關茅臺酒含塑化劑的報道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系及了解情況。
最高可判監六個月
據介紹,就其中兩宗投訴,食環署人員聯絡投訴人時,投訴人均沒有提供有關樣本。至于另一宗,投訴人僅表示希望該署跟進有關白酒含塑化劑事宜。
發言人還表示,香港管理當局會為超出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行動水平的食品作風險評估。發言人說,任何出售擬供人食用的食物,不論進口或本地生產,必須適宜供人食用。觸犯相關法例,最高可被判罰款五萬元及監禁六個月。
相關報道
衛生部稱限值很有針對性
昨日,衛生部食品安全與衛生監督局局長蘇志在衛生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臺灣地區塑化劑事件發生之后,相關監管部門加強了這方面的監督檢查。
他表示,包括一些國際組織都沒有塑化劑在食品中含量是多少的規定。我國在2008年就關注了食品容器、食品包裝材料中的添加劑(叫增塑劑),增塑劑可能被遷移到食品當中去,我國在這方面是有標準的。
“去年551號文件就是針對控制違法添加!碧K志說,規定的限量值參照了國際上其他國家的限量。專家們認為,如果超過了這個值,就要認真追查原因,啟動相關的行動。
對于是否會為白酒單獨制訂一個標準,蘇志表示相關部門對這個問題也高度重視,相關部門正在做工作。衛生部在今年的風險監測中,也安排了重點食品的塑化劑方面的風險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