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菜價波動過大 答:品相品種不同
求證1
第一家大型連鎖超市回應:
品相品種不同導致價格差異
調查顯示:11月28日至11月30日3天內,超市1門店多個產品價格波動過大,其中以白條雞價格最為突出。3天分別為白條雞每公斤25.8元、16.7元、22.8元。
當超市負責人接到記者提供的這組數據后表示,其在昆明地區所有超市門店不存在刻意壓低價格的情況。隨即調出上個月的數據進行比對,“電腦顯示11月29日白條雞價格的確為16.7元/公斤,而11月28日和30日兩天的價格并非白條雞價格,而是童子雞的售價。”該負責人表示,該連鎖超市的生鮮產品進貨及定價采用隨行就市。而同一產品的定價是根據進貨價格、賣相等因素決定。以茄子來說,不同品種的茄子價格差可能超過每公斤1元,如果今天只有價格偏高產品入貨,售價自然也就偏高。此負責人表示,生鮮產品價格起起落落很正常,不能根據一個品種一個價格來武斷看行情變化。
第二家大型連鎖超市回應:
雞蛋價格波動不大
調查顯示:11月28日至11月30日3天內,超市2門店生鮮產品中,白條雞、雞蛋、茄子、青菜、西紅柿等產品出現波動過大的情況。
為此,記者聯系了該連鎖超市昆明區相關負責人。記者將幾組數據以郵件形式發給此負責人,得到的回復是:“同一個產品因為不同的品相,不同的品種價格會有很大的差異。”數據顯示,這3天內雞蛋每公斤分別為10.3元、9.2元、10.2元,“雞蛋分為紅皮蛋和白皮蛋,近期紅皮雞蛋價格一直在9塊多一公斤;白皮雞蛋價格在10塊多一公斤,并未出現較大的波動。”該負責人說。
求證2
供貨商稱:
報價隨行就市 供散菜不賺錢
在昆明市內各大超市的生鮮區域,蔬菜分為包裝后的精品蔬菜和未包裝的散菜,價格也相差甚遠,此次采訪主要針對的是散菜部分。
據業內人士透露,供應兩大超市散菜的多為昆明規模較小的蔬菜企業,記者多方聯系,各家企業均不愿意以公司名義接受采訪。某菜企負責人表示,與大型連鎖超市合作,報價的確是隨行就市的,價格并不比批發到昆明市內農貿市場的貴,反之為了進入大超市,報價往往偏低。
“如果買的是精品蔬菜,市民購買時可看出產菜企名稱,而購買散菜時卻不能了解產品來自何家公司。總而言之,進入大超市銷售并不能賺到錢。”某菜企負責人表示。
求證3
采價過程:
收集數據對應超市公示價格
“昆明市重要民生商品價格信息公布表”是如何得出的?記者就此采訪了昆明市發改委價格監測和成本調查監審局相關人士。據介紹,每周推出的一期“昆明市重要民生商品價格信息公布表”都是由采價員實地到所采集數據的各個超市,在價格公示日當天上午,在同一個時間段內,對各個超市的相關商品明碼標價的價格進行收集,并在當天11:00~12:00反饋至昆明市發改委價格監測和成本調查監審局匯總得來的,并在次日通過媒體向市民公示,每個超市都會有至少一位采價員負責信息的收集,并保證所收集數據的準確性。
律師觀點 >> 價格不當調整 涉不誠信經營
云南凌云律師事務所律師朱禹睿認為,如果超市是明碼標價的話,不同日期商品價格不同,可能是市場規律使然,商家并無過錯。而如果說是商家為了應付有關政府主管部門采價而采取的臨時價格調整行為,這涉及的就是經營誠信的問題。
面對價格起伏變化,消費者是有選擇權的,如果采價當天價格便宜,你可以選擇當天去購買,就好比部分連鎖藥店選擇周末打折一樣。希望超市方面能加強自律,同時,如果證據確鑿,建議有關價格主管部門能加強監管,采取一定的處罰措施。
市民聲音 >> 產品種類標示 應更加明晰化
向本報提供相關菜價數據的讀者李阿姨表示,價差如此明顯很不合理,為了應付主管部門的詢價而刻意調價的行為沒有誠信可言。詢價前后,市民就得買價貴產品,這種行為需要一個合理解釋。
昨日,記者將兩大超市的回應告知李阿姨,她表示,可以理解茄子有兩個甚至是幾個品種,品種不同價格自然不同,可標示不明確,消費者購買時也就難以區分。超市方應該在工作中,解決這一問題。為此,涉事超市一負責人表示,已經和超市主管部門聯系,市民的這一建議將在今后工作中逐步完善。
統籌 戴川 本報記者 陳琳娜
王淑娟 戴川 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