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腳料去哪兒了?進毛絨玩具肚里? 記者探訪膠萊鎮(zhèn)下腳料集散地紡成棉后,大多賣往南方城市
“要賺錢,吃小孩”這是社會上流傳的一句俗語。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長在孩子身上的投入也越來越大,一個孩子從小到大所買的玩具家長是很難計算的。然而 ,近日,記者得知線索 ,在以收售下腳布料聞名的膠州市膠萊鎮(zhèn) ,一些下腳布料被用作玩具的制作填充材料 。12月16日,城市信報記者趕赴膠萊鎮(zhèn) ,走訪了這些村莊,開始了對這一現(xiàn)象的調(diào)查……
走訪 靠下腳料致富的村莊
“在膠萊鎮(zhèn)的一些村莊里,下腳布料的收售已經(jīng)很具規(guī)模,很多農(nóng)民都不種莊稼轉行了,專門靠下腳料發(fā)家致富。”報料的張先生先生是膠州市膠萊鎮(zhèn)居民,12月1日,他聯(lián)系上城市信報記者,反映膠萊鎮(zhèn)上很多人靠著下腳料掙錢。“他們以低價從一些服裝廠或者收廢品的人那里,大量收購像碎布條之類的下腳料,再以高價賣給前來購買的工廠,賺取中間的差價。”
靠這個,這些人都賺了錢,遠比種地要多得多,可是,他們就顧著賺錢了,又沒有想過這些工廠收這些爛布條干什么用。
按照張先生的說法,其實村里的人大都知道下腳料用來干什么,一些下腳料被工廠買回去之后,經(jīng)過數(shù)道加工,就會紡成棉花,這些棉花又可以作為紡布的原料。看起來好像是廢物循環(huán)利用,可是,做出來的棉花和布料是不是安全的,就沒人知道了。
張先生之前見過人干過,“他們把下腳料收回來之后,泡在池子里,淺顏色可能就不用泡了,深顏色的就會在池子里加上漂白劑,給布料褪色。”張先生雖然不知道這些下腳料經(jīng)過漂白后會用來干什么,但是他擔心這些東西會用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的直接跟人皮膚接觸的東西,用上了漂白劑,會不會對人體有害呢?
張先生擔心,一些村民富了是富了,但是可能會昧著良心賺錢,做出有害于別人的事情,在這之前,他聽說周邊的一些村民說過,有些下腳料用來紡棉,被人收走之后做成了黑心棉,更有一些人將這些紡棉賣給了玩具廠,成了玩具里的填充物。這讓張先生十分擔心,如果真的是做成了玩具的話,是不是經(jīng)過必要的消毒程序呢,如果不經(jīng)過消毒處理,孩子一旦跟這些東西接觸會不會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呢?“即使經(jīng)營的話,也得合法經(jīng)營啊,最起碼不能昧著良心這么干。”張先生說,現(xiàn)在一些村里屯下腳料的廠房也越來越大了,一些地方因為下腳料廢棄沒用,焚燒痕跡到處都是,特別影響環(huán)境。
尋蹤 下腳料紡成棉,用作玩具填充物
16日上午,記者趕赴膠萊鎮(zhèn)。直到中午記者才趕到膠州東北部這個偏遠小鎮(zhèn),主干道干凈整潔,兩旁的商店林立,私家車也常在鎮(zhèn)里穿梭,看得出來,鎮(zhèn)上的村民大都很富有。一些村民告訴記者,鎮(zhèn)上不少人靠著收購和買賣下腳料為生,一些人賺了大錢。但說起下腳料比較集中的地方,一位姓張的村名告訴記者,這個得要去前進村和周邊的幾個村,“前進村,收購和買賣的最多。”
記者不得不再次從鎮(zhèn)上出發(fā),幾公里后,到達前進村和省道217交叉口,路北有一家商店和兩家廠房,兩家廠房門口的廣告牌已經(jīng)很舊,上面寫著回收下腳料等。從廠房的鐵門中可以看到,廠房很簡易,也沒有門,廠房內(nèi)一個個袋子鼓鼓的堆放在一起,大概有四五米那么高。藍的、黑的、白的里面各種顏色的布條都有。一件廠房里裝滿了幾十個白色的袋子。在廠房里,記者聽見了轟鳴的機器聲 ,一位經(jīng)過的村民告訴記者,那是在紡棉。在屋頂上,記者看到了紅色的瓦縫里,有著白色的棉絮。
沿著交叉口走過一條約兩里路的水泥路,才能到前進村,村里時不時駛出一輛輛大貨車,車上一個個白色袋子里裝滿了布條,高約四五米。在路邊干活的李華國老人告訴記者,現(xiàn)在來到人沒以前多,天太冷。那這些東西都用來干什么呢?
“手套啊,玩具啊,很多地方都能用到”
“玩具里也會用到?”“嗯,有些毛絨啊,都是用下腳料紡成棉的,比如服裝廠用作羽絨服沒用的毛絨等,有些布料也不用絞碎,可以當做玩具娃娃的布”,李華國告訴記者,布娃娃的種類和小部件很多,一些下腳料,收回來后根本不需要處理,直接就被人運走。
深入 處理工廠在深宅大院,貨物一般賣往南方
按照李華國的說法,膠萊鎮(zhèn)周邊地區(qū)沒有人做玩具,這些做玩具的下腳料也不會運到附近。“我們這些地方只負責收和賣,做的大點的可能會紡棉,但是紡棉的人家并不多,幾個村只有四五家吧。”李華國告訴記者,因為南方做玩具多,用下腳料地方也多,不少大貨車都是從南方直接過來的,而以江浙溫州等地居多。“在濰坊昌邑和東營也有一些工廠會用到下腳料,但是還是沒有南方多,山東這邊很少聽說有做玩具的來這邊過來運下腳料的”。
蘭先生建議記者去問問紡棉的廠家,這家紡棉廠內(nèi)機器轟鳴,屋頂覆蓋了一層白色的棉。當時正好趕上工人下班,但一位工人一見有陌生人過來就迅速關上大門,兩條大狗也竄出來狂叫。“這些地方你們還真的是很難進,進貨的一般都是熟客,你一個陌生人人家肯定不待見,你看他們大都是深宅大院的,里面又有狗,他們可能也有擔心吧。”蘭先生說道。
“他們一般都怎么處理那些用做玩具的材料”“一般漂白絞碎就行了”“有沒有毒,這些可都是孩子玩的”“有沒有毒?這我哪知道,呵呵”,蘭先生笑了笑,沒說什么話。
記者就此事咨詢了即墨長期從事回收衣服的劉經(jīng)理,劉經(jīng)理告訴記者,雖然干的不是回收下腳料,但是其實過程都差不多。“就像我們回收舊衣服一樣,下腳料回收后會分揀,然后用特定的機器清洗消毒晾曬,然后拿出去賣,他們也是這樣的,也要分檢處理消毒的。”
但劉經(jīng)理告訴記者,與村里面的這些收購點不同的是,下腳料收購只是一個集散地,大都只是將下腳料拉回來分揀、漂白、絞碎、打包等過程,一般不負責清理消毒等程序,光這個機器都得花不少錢,他要是做的話,這個成本就大了。
同樣,劉經(jīng)理告訴記者,正因為只是個集散地,他們不需要對下腳料或者紡棉做消毒等后期處理等程序。“他們其實就是鉆了法律的空子,他只負責收和賣,他們又不做這個玩具,這個就交給玩具廠商去做了。但是玩具廠將下腳料拉回來是不是處理呢,這個我就不清楚了。”
劉經(jīng)理告訴記者,因為下腳料來源廣泛,是個重要污染源。“有些是穿過的,扔在地上,有的還是從垃圾站撿回來的,有些收回來后還需要經(jīng)過各種程序處理,會用到一些藥物,如果說在后期不經(jīng)過消毒處理,那對皮膚和人身體健康是有很大危害的。”
◎相關鏈接
毛絨玩具填充物必須經(jīng)過嚴格消毒
記者了解到,市場上目前存在不少三無毛絨玩具。而在這這些三無毛絨玩具,很可能含有大量的細菌,會引起兒童呼吸道和皮膚感染,影響兒童健康。這些三無產(chǎn)品很可能就是用下腳料由小作坊生產(chǎn)出來。
記者了解到,按照《國家玩具安全技術規(guī)范》規(guī)定,從2007年6月起,對童車、電動玩具、塑膠玩具、彈射玩具、娃娃和金屬類玩具等6大類玩具產(chǎn)品強制執(zhí)行“3C”認證制度。也就是說玩具只有取得3C認證,才能在市場上銷售。所以,廣大消費者選購時,要去大超市購買,看有沒有合格證和3C認證。
同樣,對玩具的材質(zhì),我國《兒童玩具強制性國家標準》規(guī)定,合格的玩具必須注明生產(chǎn)廠名稱、廠址、商標、主要材質(zhì)或成分、使用年齡段、安全警示語、執(zhí)行標準代號、產(chǎn)品合格證等。該強制性新規(guī)定對認證的玩具質(zhì)量要求嚴格,達標玩具必須達到《國家玩具安全技術規(guī)范》標準的要求,比如毛絨玩具的填充物必須無毒無害,而且要經(jīng)過嚴格消毒;毛絨玩具的眼睛、鼻子、紐扣等不可拆卸小零件,按規(guī)定承受拉力應該在90牛頓以上等。 文/圖 記者 林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