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塊錢的“下腳料”飛絲冒充優質羽絨,2毛錢就能買個“90%白鴨絨”充氣標……天氣寒冷,上周本報連續兩篇針對羽絨服質量的報道都引起了公眾關注。昨天,又有業內人士向記者爆料稱,一些原本生產成品羽絨服的廠家將半成品“衣皮”直接銷往二三級市場和定制小店,隨后這些被添加過來路不明羽絨的“大牌”羽絨服會源源不斷地流向市場。
“羽絨服衣皮”只要幾十元
“這個叫記憶面料,賣得特好。你要十件以上的話算便宜點兒,240元一件。直接往里充絨就行了。”在木樨園附近一家“定制翻新”店里,滿墻都掛著不同顏色、款式和質地的羽絨服“衣皮”,店主一邊為來店“翻新”的顧客量體,一邊向記者推銷。記者看到,店里堆著的羽絨服半成品只經過了初加工,都是一片一片的,沒有配拉鏈和紐扣等輔料;有消費者到店“定制”或者“翻新”,店主現場測量尺寸后充絨并縫合成品再銷售。一旁有工人正在從顧客送來“翻新”的羽絨服里掏取羽絨,既沒戴手套也沒有口罩,掏出來的羽絨就直接塞在一個塑料袋里。
記者在淘寶網[微博]“鹽城衣戀”看到,半成品羽絨服批發價最便宜的才幾十元。一款“英國啄木鳥羽絨服半成品批發男中老年中長款帶帽”標價70元,店主特別提示稱:“買回后可就近找羽絨服定做門市縫合成成品再穿”。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商場里的品牌羽絨服已經賣到四位數,一些樣子時尚,面料裝飾比較特別的羽絨服要價往往在三五千元。而量身定制的“街邊店”和網店里的羽絨服,即使中長款也只需要幾百元。
賣“皮兒”的商家傍著大品牌
“這些小店里的羽絨服質量說不上好,但便宜啊!一樣的樣式,商場里都要上千塊了。”在紅廟附近有好幾家羽絨服定制店,年輕白領朱小姐選擇了其中一家。她花了450元,購買了一件標著“波司登”商標的羽絨服,其中300元是店主所謂“80%白鴨絨”的價錢,而一件衣皮只要150元。朱小姐說,店主稱這些衣皮“都是從正規廠子進的貨,是人家大品牌銷售的尾單”,店里還有皮爾卡丹、雅鹿、雪中飛等眾多品牌。朱小姐拿到衣服之后半信半疑:“商標還挺像真的,但總覺得樣式和做工不大對頭。”
在 “美揚揚半成品羽絨服”網店,“皮爾卡丹”牌的中長款女式羽絨服衣皮售價才105元,店主說“有授權”。對此,一家商場的“皮爾卡丹”專柜促銷員反問記者:“105元的羽絨服外殼還‘皮爾卡丹授權’?您信嗎?”
“您說的這些都是典型的仿冒產品。”而記者隨后從花花公子和波司登兩家品牌的負責人處了解到,企業從來都是銷售成品羽絨服,絕對不會將“衣皮”單獨銷售。
“人工充絨”死蛾子也往里填
“現在有些工廠的確在接‘皮兒’的訂單,有些還是‘山寨’名牌。”凡客誠品[微博]主管羽絨服事業部的副總裁陳熾向記者表示,“消費者圖便宜買半成品充絨,但這些衣服是完全沒有保障的。”
陳熾告訴記者,品牌羽絨服的生產過程受到各方監督,“原料絨的清潔度、蓬松度、殘脂率都必須符合標準,整個生產過程有十幾道工序,包括高溫高壓除菌脫脂等。”但是,不規范的生產企業則會在各個方面“偷工減料”:有些小廠家為了省針線,衣服面料縫制時針腳很稀,導致鉆絨現象嚴重。“而凡客專門有縫線針腳數的標準,而且羽絨服縫線用的都是圓頭針,要求必須勤換,這是為了防止針頭過尖‘扎傷’面料,造成鉆絨。”
陳熾特別強調稱,給羽絨服充絨的工序需要嚴格保證環境的清潔度,“在我們工廠里都有專門的充絨間。”但在很多小作坊里,填充用的羽絨被隨便擺放,充絨過程也沒有任何清潔保障。“我們曾經買回來一些手工作坊充絨的劣質羽絨服,剪開一看里面的填充物特別臟,還翻出一只死蛾子來。”
本報記者 竇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