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的關鍵是,“召回”與否的發起者應該是企業,而非政府。政府只是在企業不作為的情況下,會采取強制措施,強制其執行。那么,按照現在的“皮球”踢給質檢總局的情形,基本可以推斷大眾是不愿意召回的。
新年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對于大眾集團來說卻是難過的一天。2012年沸沸揚揚一整年的大眾DSG問題又一次浮出水面,原因竟然是中國臺灣的一次召回。
大眾在臺灣的總代理太古標達汽車日前宣布,為提升行車安全,太古標達汽車將針對2012年3月之前生產配備7速DSG雙離合變速箱的車型實施主動性召回,進行軟件升級。同時,臺灣地區DSG變速箱的四年不限里程質保期延長至五年不限里程。
這份召回文件中,大眾承認,少數配備7速雙離合變速箱的車型,會出現行進間失去動力或失去部分擋位,或以固定擋位行駛,出現排擋指示燈閃爍、行進間抖動以及離合器無動力輸出等情形。
應該說,上述問題與DSG變速箱在大陸地區出現的問題基本相似。但是,臺灣同胞享受到了“召回”服務。事實上,不僅僅是臺灣,2009年以來大眾在全球范圍內,針對DSG的問題,分別在德國和美國實施了召回,但是在國內“召回”變成了“延保”。
去年,迫于DSG問題的壓力,大眾宣布將在2012年12月31日之前生產的6速和7速雙離合變速箱質保期,延長至10年或16萬公里。大眾選擇采取軟件升級和延長質保期的補救措施,但一直極力回避“召回”措辭,以淡化DSG變速箱故障的嚴重性。同時,廠方、專家和媒體人士也紛紛占出來表示,“延保”比“召回”實惠,對消費者更有保障。
以至于臺灣實施“召回”的消息爆出后,國家質檢總局方面表示,從未說過大眾DSG變速器問題不用召回。但是2012年6月,面對上千車主提交的“召回”申請,國家質檢總局回復稱,專家對DSG變速箱故障問題進行了分析、調查、論證,認為目前尚不能認定為缺陷。
從半年內的兩個回復看,唯一的結論是,“是不是缺陷不確定,要不要召回不確定”。雖然,我們認同質檢總局辦事嚴謹的作風,但是從2012年4月,質檢總局向社會公開征集DSG故障信息已經過去了8個月;從2011年12月,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宣布當年汽車產品缺陷信息投訴,DSG變速箱抖動、頓挫問題排在首位已經過去13個月;從2009年9月,一汽大眾召回09款的2760輛邁騰已經過去39個月。
為什么時間過去這么久,召回還是不召回,仍有這么多不確定。
事實上,問題的關鍵是,“召回”與否的發起者應該是企業,而非政府。政府只是在企業不作為的情況下,會采取強制措施,強制其執行。那么,按照現在的“皮球”踢給質檢總局的情形,基本可以推斷大眾是不愿意召回的。
那么為什么大眾不愿意召回呢?原因是大眾的“第一”綜合癥,這個病癥的原因不外乎如下幾重:
一,配備7速DSG的產品很多,召回后波及面很大。這個理由顯然站不住腳,2009年~2011年,豐田史上最大規模的召回,數量過千萬。所謂的“油門踏板問題”,現在并無明確結論。很多人將其視為美國政府聯同車企制衡豐田北美發展的一步棋,但即便如此,豐田一樣渡過了難關。而國內配備DSG的車輛顯然遠遠沒有達到千萬級別,為什么不能召回。
二,損壞了大眾在國人心目中的品牌形象。這個理由也站不住腳,一家愿意承認自己錯誤,并誠心為客戶服務的企業怎么會失去客戶呢?2012年,寶馬中國[微博]召回了部分勞斯萊斯車型,2010年,大眾旗下子品牌賓利在國內也進行過召回。如果談到品牌的高端形象,這些品牌難道不擔心自己嗎?大眾在國內的品牌形象,實際是在收到產品質量“流言”的侵蝕,與其如此,不如主動出手終結“流言”。
三,對自己政府公關能力的自信。實際上,這并不是一個理由。作為進入中國最早的汽車企業,作為向國內汽車工業輸出人才最多的公司,大眾的確有政府關系資本。大眾將自己的資源和國內的環境做了最好的匹配。在國內,特殊的環境導致法規執行過程中的寬松度很大,自由裁量的空間很大。但是,這實際上意味著,問題無論是粉飾也好,暴露也好,或者從粉飾走向暴露也好,過程都很快。媒體、政府、行業協會作為主體,都會引發上述過程,這實際會牽扯企業調動十倍、百倍的公關資源,來平息事態發展。這些資源甚至還不如按照正常程序召回,回饋消費者能夠得到更為實際回報。
因此,對于大眾來說,僅僅將避免“召回”這個說法視為成功,而投諸巨大的資源,其實是脫離了企業運營的實際。讓自己回歸到作為企業的原點,回到服務客戶的原點,并非從云端墜落的過程,而如同參孫重新站立大地一般,會獲取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這一點也許是DSG事件的啟事。
至于國家質檢總局,面臨的形勢與以往也不盡相同。今年1月1日《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這個條例進一步明確了生產者的責任義務,加大了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最高可以處以缺陷汽車產品貨值金額10%的罰款。
如果之前,處于一個沒有依據,可“召回”可“不召回”的寬松狀態,那么現在有明確的法規依據,一切希望變得干凈利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