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曝陜汽集團涉嫌違法銷售非公告產品系列報道之一
陜汽德龍被曝早產 質量缺陷致用戶傷殘
背景:
日前,人民網黑龍江頻道報道稱,600多萬元購買陜汽重卡集體出現問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當日,當地工商部門正式立案并致函陜西重汽公司,要求陜汽就“問題”自卸貨車是否為非公告車型一事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根據人民網要求,人民網黑龍江頻道聯合陜西頻道,對此事進行系列調查。
1月6日,記者從哈爾濱市工商局獲悉,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在哈爾濱購買的20臺陜汽德龍F3000自卸車,或系未經公告產品,生產商涉嫌違法生產銷售汽車。
陜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陜汽),總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前身是陜西汽車制造廠。2011年,陜汽產銷各類汽車12萬輛,實現銷售收入310億元,其中重卡實現10萬輛銷售,出口汽車1萬輛,出口總量位居行業前列。
近日,人民網記者進行調查此事,試圖還原事情的真相。
購買陜重汽出產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 使用第二天就出現了問題
記者從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2012年初,經該公司董事會議研究決定,計劃向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購置第一批20臺自卸車,用于工程項目。
匯通公司于2012年3月9日以法定代表人鄭安濱的名義購買陜重汽出產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廠家網上廣告及銷售商首推車型為SX3257DR384。
2012年3月9日,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鄭安濱以個人名義與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紅光公司”)簽訂了《工業品買賣合同》,在紅光銷售公司的協助下,辦理貸款后一次性地購置了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汽)出品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型號SX3257DR384)共20臺。
2012年5月初提車, 6月19日車輛辦理完牌照投入運輸使用,第二天(20號)早晨就因剎車失靈引發事故,21 日中午,因車輛離合器不好用,掛檔摘不下來,引發嚴重的肇事,三人受傷,二人十級殘。
20輛車頻繁出現問題 工程現場一天有十三臺車停運
記者從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所購二十臺自卸貨車即頻繁出現諸如:1、離合及制動系統失靈,整車氣壓下降快,踩三腳剎車氣壓就不足,再踩就踩不動了(離合器總泵和分泵已幾乎全部更換一遍仍無濟于事);2、小取力器傳動軸變形、開裂、脫落(小取力器傳動軸天天脫落,有的一天脫落四、五次);3、車體震動大,導致發動機機體螺栓頻繁脫落(每天至少要緊固一遍);4、大箱后門板開裂(屢焊屢裂);配5、套劣質輪胎等嚴重影響車輛運營和危及運營安全的質量故障。
由于車輛故障頻發,一是致使該公司的二十臺車在工程現場17天內129臺日不能運行,最多時工程現場一天有十三臺車停運,車輛運營率不足35%。 導致工程項目不得不轉包,造成巨額經濟損失。二是因剎車系統故障已造成該公司工程現場內外大小交通事故9起,至今還有兩位十級殘傷者未作完善后處理工作,由此引發的事故賠償高達數十萬元。該公司因此已付出了慘重的經濟代價和企業信譽損害。
黑龍江民企來陜解決問題
據了解,匯通公司自6月中旬開始,不斷地就車輛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與紅光公司及陜汽駐哈辦事處溝通交涉,其間經銷商紅光4S店維修人員多番努力維修,仍無法有效保證車輛正常安全運行。
無奈之下,匯通公司責成公司副總裁等一行三人,帶著《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關于貴公司陜汽德龍F3000工程自卸車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函》于2012年7月29日到陜汽總部,以求徹底解決方案。并于7月30日與陜汽集團的銷售公司趙承軍會面,通報了車輛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
匯通公司稱,在了解情況后,陜西集團對由于車輛存在質量故障問題給匯通公司造成的損失表示歉意并承諾:一、陜汽駐哈辦馬上到工程現場了解詳情,二、安排銷售、技術、質量和配套廠家相關人員赴哈對車輛故障給出徹底解決方案。三、妥善解決車輛存在問題并給與匯通公司相應補償。
所售車輛是無公告產品
2012年12月6日,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發現,所購20臺自卸貨車實際型號為SX3257DR384,與其隨車手續不符。2012年12月7日,經向哈爾濱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車輛管理所及哈爾濱運輸管理局運輸管理處汽修辦咨詢,得知陜汽德龍F3000自卸車SX3257DR384確為非公告車型。
根據《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的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汽車供應商不得供應和銷售不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準,未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汽車。
隨后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要求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和陜汽駐哈辦事處做出解釋,并索要有關SX3257DR384的公告信息資料及配置,得到的答復為:“SX3257DR384車型是SX3255DR384的升級版,兩款車型共用一個合格證書,無法提供公告信息”。
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強說:“我作為經商幾十年的一個企業人士,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這么大的企業,對于產品質量的態度,對于企業誠信的漠視,表示十分的不理解。”
為了解事件的詳細情況,2013年1月6日13時許,記者來到位于哈爾濱市道外區的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但公司工作人員表示,負責人不在,無法接受記者采訪。1月8日,另一外一路記者在陜汽集團采訪此事,卻工作人員告知領導開會去了,婉拒記者采訪。
哈爾濱市工商局消保處處長王緒坤說,按照匯通公司提供的相關證據,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和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涉嫌合同欺詐,違法生產、銷售德龍F3000SX3257DR384型重型汽車,套用合格證和銘牌的事實基本成立,消保處從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法律公平正義,維護良好市場秩序的角度出發,已要求紅光公司在3日內到市工商局接受調查和處罰。(人民網黑龍江頻道、人民網陜西頻道)
取力器傳動軸脫落、吊架變形。
背景:
日前,人民網黑龍江頻道報道稱,600多萬元購買陜汽重卡集體出現問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當日,當地工商部門正式立案并致函陜西重汽公司,要求陜汽就“問題”自卸貨車是否為非公告車型一事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根據人民網要求,人民網黑龍江頻道聯合陜西頻道,對此事進行系列調查。
1月6日,記者從哈爾濱市工商局獲悉,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在哈爾濱購買的20臺陜汽德龍F3000自卸車,或系未經公告產品,生產商涉嫌違法生產銷售汽車。
陜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陜汽),總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前身是陜西汽車制造廠。2011年,陜汽產銷各類汽車12萬輛,實現銷售收入310億元,其中重卡實現10萬輛銷售,出口汽車1萬輛,出口總量位居行業前列。
近日,人民網記者進行調查此事,試圖還原事情的真相。
購買陜重汽出產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 使用第二天就出現了問題
記者從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2012年初,經該公司董事會議研究決定,計劃向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購置第一批20臺自卸車,用于工程項目。
匯通公司于2012年3月9日以法定代表人鄭安濱的名義購買陜重汽出產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廠家網上廣告及銷售商首推車型為SX3257DR384。
2012年3月9日,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鄭安濱以個人名義與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紅光公司”)簽訂了《工業品買賣合同》,在紅光銷售公司的協助下,辦理貸款后一次性地購置了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汽)出品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型號SX3257DR384)共20臺。
2012年5月初提車, 6月19日車輛辦理完牌照投入運輸使用,第二天(20號)早晨就因剎車失靈引發事故,21 日中午,因車輛離合器不好用,掛檔摘不下來,引發嚴重的肇事,三人受傷,二人十級殘。
20輛車頻繁出現問題 工程現場一天有十三臺車停運
記者從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所購二十臺自卸貨車即頻繁出現諸如:1、離合及制動系統失靈,整車氣壓下降快,踩三腳剎車氣壓就不足,再踩就踩不動了(離合器總泵和分泵已幾乎全部更換一遍仍無濟于事);2、小取力器傳動軸變形、開裂、脫落(小取力器傳動軸天天脫落,有的一天脫落四、五次);3、車體震動大,導致發動機機體螺栓頻繁脫落(每天至少要緊固一遍);4、大箱后門板開裂(屢焊屢裂);配5、套劣質輪胎等嚴重影響車輛運營和危及運營安全的質量故障。
由于車輛故障頻發,一是致使該公司的二十臺車在工程現場17天內129臺日不能運行,最多時工程現場一天有十三臺車停運,車輛運營率不足35%。 導致工程項目不得不轉包,造成巨額經濟損失。二是因剎車系統故障已造成該公司工程現場內外大小交通事故9起,至今還有兩位十級殘傷者未作完善后處理工作,由此引發的事故賠償高達數十萬元。該公司因此已付出了慘重的經濟代價和企業信譽損害。
黑龍江民企來陜解決問題
據了解,匯通公司自6月中旬開始,不斷地就車輛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與紅光公司及陜汽駐哈辦事處溝通交涉,其間經銷商紅光4S店維修人員多番努力維修,仍無法有效保證車輛正常安全運行。
無奈之下,匯通公司責成公司副總裁等一行三人,帶著《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關于貴公司陜汽德龍F3000工程自卸車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函》于2012年7月29日到陜汽總部,以求徹底解決方案。并于7月30日與陜汽集團的銷售公司趙承軍會面,通報了車輛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
匯通公司稱,在了解情況后,陜西集團對由于車輛存在質量故障問題給匯通公司造成的損失表示歉意并承諾:一、陜汽駐哈辦馬上到工程現場了解詳情,二、安排銷售、技術、質量和配套廠家相關人員赴哈對車輛故障給出徹底解決方案。三、妥善解決車輛存在問題并給與匯通公司相應補償。
所售車輛是無公告產品
2012年12月6日,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發現,所購20臺自卸貨車實際型號為SX3257DR384,與其隨車手續不符。2012年12月7日,經向哈爾濱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車輛管理所及哈爾濱運輸管理局運輸管理處汽修辦咨詢,得知陜汽德龍F3000自卸車SX3257DR384確為非公告車型。
根據《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的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汽車供應商不得供應和銷售不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準,未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汽車。
隨后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要求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和陜汽駐哈辦事處做出解釋,并索要有關SX3257DR384的公告信息資料及配置,得到的答復為:“SX3257DR384車型是SX3255DR384的升級版,兩款車型共用一個合格證書,無法提供公告信息”。
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強說:“我作為經商幾十年的一個企業人士,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這么大的企業,對于產品質量的態度,對于企業誠信的漠視,表示十分的不理解。”
為了解事件的詳細情況,2013年1月6日13時許,記者來到位于哈爾濱市道外區的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但公司工作人員表示,負責人不在,無法接受記者采訪。1月8日,另一外一路記者在陜汽集團采訪此事,卻工作人員告知領導開會去了,婉拒記者采訪。
哈爾濱市工商局消保處處長王緒坤說,按照匯通公司提供的相關證據,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和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涉嫌合同欺詐,違法生產、銷售德龍F3000SX3257DR384型重型汽車,套用合格證和銘牌的事實基本成立,消保處從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法律公平正義,維護良好市場秩序的角度出發,已要求紅光公司在3日內到市工商局接受調查和處罰。(人民網黑龍江頻道、人民網陜西頻道)
舉升桿落不到位,車輛無法作業,由于沒有更換的配件,致使車輛9天無法作業。
背景:
日前,人民網黑龍江頻道報道稱,600多萬元購買陜汽重卡集體出現問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當日,當地工商部門正式立案并致函陜西重汽公司,要求陜汽就“問題”自卸貨車是否為非公告車型一事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根據人民網要求,人民網黑龍江頻道聯合陜西頻道,對此事進行系列調查。
1月6日,記者從哈爾濱市工商局獲悉,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在哈爾濱購買的20臺陜汽德龍F3000自卸車,或系未經公告產品,生產商涉嫌違法生產銷售汽車。
陜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陜汽),總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前身是陜西汽車制造廠。2011年,陜汽產銷各類汽車12萬輛,實現銷售收入310億元,其中重卡實現10萬輛銷售,出口汽車1萬輛,出口總量位居行業前列。
近日,人民網記者進行調查此事,試圖還原事情的真相。
購買陜重汽出產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 使用第二天就出現了問題
記者從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2012年初,經該公司董事會議研究決定,計劃向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購置第一批20臺自卸車,用于工程項目。
匯通公司于2012年3月9日以法定代表人鄭安濱的名義購買陜重汽出產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廠家網上廣告及銷售商首推車型為SX3257DR384。
2012年3月9日,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鄭安濱以個人名義與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紅光公司”)簽訂了《工業品買賣合同》,在紅光銷售公司的協助下,辦理貸款后一次性地購置了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汽)出品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型號SX3257DR384)共20臺。
2012年5月初提車, 6月19日車輛辦理完牌照投入運輸使用,第二天(20號)早晨就因剎車失靈引發事故,21 日中午,因車輛離合器不好用,掛檔摘不下來,引發嚴重的肇事,三人受傷,二人十級殘。
20輛車頻繁出現問題 工程現場一天有十三臺車停運
記者從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所購二十臺自卸貨車即頻繁出現諸如:1、離合及制動系統失靈,整車氣壓下降快,踩三腳剎車氣壓就不足,再踩就踩不動了(離合器總泵和分泵已幾乎全部更換一遍仍無濟于事);2、小取力器傳動軸變形、開裂、脫落(小取力器傳動軸天天脫落,有的一天脫落四、五次);3、車體震動大,導致發動機機體螺栓頻繁脫落(每天至少要緊固一遍);4、大箱后門板開裂(屢焊屢裂);配5、套劣質輪胎等嚴重影響車輛運營和危及運營安全的質量故障。
由于車輛故障頻發,一是致使該公司的二十臺車在工程現場17天內129臺日不能運行,最多時工程現場一天有十三臺車停運,車輛運營率不足35%。 導致工程項目不得不轉包,造成巨額經濟損失。二是因剎車系統故障已造成該公司工程現場內外大小交通事故9起,至今還有兩位十級殘傷者未作完善后處理工作,由此引發的事故賠償高達數十萬元。該公司因此已付出了慘重的經濟代價和企業信譽損害。
黑龍江民企來陜解決問題
據了解,匯通公司自6月中旬開始,不斷地就車輛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與紅光公司及陜汽駐哈辦事處溝通交涉,其間經銷商紅光4S店維修人員多番努力維修,仍無法有效保證車輛正常安全運行。
無奈之下,匯通公司責成公司副總裁等一行三人,帶著《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關于貴公司陜汽德龍F3000工程自卸車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函》于2012年7月29日到陜汽總部,以求徹底解決方案。并于7月30日與陜汽集團的銷售公司趙承軍會面,通報了車輛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
匯通公司稱,在了解情況后,陜西集團對由于車輛存在質量故障問題給匯通公司造成的損失表示歉意并承諾:一、陜汽駐哈辦馬上到工程現場了解詳情,二、安排銷售、技術、質量和配套廠家相關人員赴哈對車輛故障給出徹底解決方案。三、妥善解決車輛存在問題并給與匯通公司相應補償。
所售車輛是無公告產品
2012年12月6日,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發現,所購20臺自卸貨車實際型號為SX3257DR384,與其隨車手續不符。2012年12月7日,經向哈爾濱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車輛管理所及哈爾濱運輸管理局運輸管理處汽修辦咨詢,得知陜汽德龍F3000自卸車SX3257DR384確為非公告車型。
根據《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的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汽車供應商不得供應和銷售不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準,未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汽車。
隨后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要求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和陜汽駐哈辦事處做出解釋,并索要有關SX3257DR384的公告信息資料及配置,得到的答復為:“SX3257DR384車型是SX3255DR384的升級版,兩款車型共用一個合格證書,無法提供公告信息”。
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強說:“我作為經商幾十年的一個企業人士,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這么大的企業,對于產品質量的態度,對于企業誠信的漠視,表示十分的不理解。”
為了解事件的詳細情況,2013年1月6日13時許,記者來到位于哈爾濱市道外區的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但公司工作人員表示,負責人不在,無法接受記者采訪。1月8日,另一外一路記者在陜汽集團采訪此事,卻工作人員告知領導開會去了,婉拒記者采訪。
哈爾濱市工商局消保處處長王緒坤說,按照匯通公司提供的相關證據,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和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涉嫌合同欺詐,違法生產、銷售德龍F3000SX3257DR384型重型汽車,套用合格證和銘牌的事實基本成立,消保處從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法律公平正義,維護良好市場秩序的角度出發,已要求紅光公司在3日內到市工商局接受調查和處罰。(人民網黑龍江頻道、人民網陜西頻道)
后箱板立刀長度不夠,固定螺絲少,固定力度不夠,致使
螺絲松動,甚至丟失。
背景:
日前,人民網黑龍江頻道報道稱,600多萬元購買陜汽重卡集體出現問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當日,當地工商部門正式立案并致函陜西重汽公司,要求陜汽就“問題”自卸貨車是否為非公告車型一事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根據人民網要求,人民網黑龍江頻道聯合陜西頻道,對此事進行系列調查。
1月6日,記者從哈爾濱市工商局獲悉,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在哈爾濱購買的20臺陜汽德龍F3000自卸車,或系未經公告產品,生產商涉嫌違法生產銷售汽車。
陜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陜汽),總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前身是陜西汽車制造廠。2011年,陜汽產銷各類汽車12萬輛,實現銷售收入310億元,其中重卡實現10萬輛銷售,出口汽車1萬輛,出口總量位居行業前列。
近日,人民網記者進行調查此事,試圖還原事情的真相。
購買陜重汽出產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 使用第二天就出現了問題
記者從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2012年初,經該公司董事會議研究決定,計劃向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購置第一批20臺自卸車,用于工程項目。
匯通公司于2012年3月9日以法定代表人鄭安濱的名義購買陜重汽出產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廠家網上廣告及銷售商首推車型為SX3257DR384。
2012年3月9日,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鄭安濱以個人名義與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紅光公司”)簽訂了《工業品買賣合同》,在紅光銷售公司的協助下,辦理貸款后一次性地購置了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汽)出品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型號SX3257DR384)共20臺。
2012年5月初提車, 6月19日車輛辦理完牌照投入運輸使用,第二天(20號)早晨就因剎車失靈引發事故,21 日中午,因車輛離合器不好用,掛檔摘不下來,引發嚴重的肇事,三人受傷,二人十級殘。
20輛車頻繁出現問題 工程現場一天有十三臺車停運
記者從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所購二十臺自卸貨車即頻繁出現諸如:1、離合及制動系統失靈,整車氣壓下降快,踩三腳剎車氣壓就不足,再踩就踩不動了(離合器總泵和分泵已幾乎全部更換一遍仍無濟于事);2、小取力器傳動軸變形、開裂、脫落(小取力器傳動軸天天脫落,有的一天脫落四、五次);3、車體震動大,導致發動機機體螺栓頻繁脫落(每天至少要緊固一遍);4、大箱后門板開裂(屢焊屢裂);配5、套劣質輪胎等嚴重影響車輛運營和危及運營安全的質量故障。
由于車輛故障頻發,一是致使該公司的二十臺車在工程現場17天內129臺日不能運行,最多時工程現場一天有十三臺車停運,車輛運營率不足35%。 導致工程項目不得不轉包,造成巨額經濟損失。二是因剎車系統故障已造成該公司工程現場內外大小交通事故9起,至今還有兩位十級殘傷者未作完善后處理工作,由此引發的事故賠償高達數十萬元。該公司因此已付出了慘重的經濟代價和企業信譽損害。
黑龍江民企來陜解決問題
據了解,匯通公司自6月中旬開始,不斷地就車輛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與紅光公司及陜汽駐哈辦事處溝通交涉,其間經銷商紅光4S店維修人員多番努力維修,仍無法有效保證車輛正常安全運行。
無奈之下,匯通公司責成公司副總裁等一行三人,帶著《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關于貴公司陜汽德龍F3000工程自卸車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函》于2012年7月29日到陜汽總部,以求徹底解決方案。并于7月30日與陜汽集團的銷售公司趙承軍會面,通報了車輛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
匯通公司稱,在了解情況后,陜西集團對由于車輛存在質量故障問題給匯通公司造成的損失表示歉意并承諾:一、陜汽駐哈辦馬上到工程現場了解詳情,二、安排銷售、技術、質量和配套廠家相關人員赴哈對車輛故障給出徹底解決方案。三、妥善解決車輛存在問題并給與匯通公司相應補償。
所售車輛是無公告產品
2012年12月6日,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發現,所購20臺自卸貨車實際型號為SX3257DR384,與其隨車手續不符。2012年12月7日,經向哈爾濱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車輛管理所及哈爾濱運輸管理局運輸管理處汽修辦咨詢,得知陜汽德龍F3000自卸車SX3257DR384確為非公告車型。
根據《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的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汽車供應商不得供應和銷售不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準,未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汽車。
隨后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要求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和陜汽駐哈辦事處做出解釋,并索要有關SX3257DR384的公告信息資料及配置,得到的答復為:“SX3257DR384車型是SX3255DR384的升級版,兩款車型共用一個合格證書,無法提供公告信息”。
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強說:“我作為經商幾十年的一個企業人士,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這么大的企業,對于產品質量的態度,對于企業誠信的漠視,表示十分的不理解。”
為了解事件的詳細情況,2013年1月6日13時許,記者來到位于哈爾濱市道外區的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但公司工作人員表示,負責人不在,無法接受記者采訪。1月8日,另一外一路記者在陜汽集團采訪此事,卻工作人員告知領導開會去了,婉拒記者采訪。
哈爾濱市工商局消保處處長王緒坤說,按照匯通公司提供的相關證據,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和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涉嫌合同欺詐,違法生產、銷售德龍F3000SX3257DR384型重型汽車,套用合格證和銘牌的事實基本成立,消保處從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法律公平正義,維護良好市場秩序的角度出發,已要求紅光公司在3日內到市工商局接受調查和處罰。(人民網黑龍江頻道、人民網陜西頻道)
板壁太薄致使掛鉤與大廂板結合處嚴重開裂。
背景:
日前,人民網黑龍江頻道報道稱,600多萬元購買陜汽重卡集體出現問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當日,當地工商部門正式立案并致函陜西重汽公司,要求陜汽就“問題”自卸貨車是否為非公告車型一事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根據人民網要求,人民網黑龍江頻道聯合陜西頻道,對此事進行系列調查。
1月6日,記者從哈爾濱市工商局獲悉,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在哈爾濱購買的20臺陜汽德龍F3000自卸車,或系未經公告產品,生產商涉嫌違法生產銷售汽車。
陜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陜汽),總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前身是陜西汽車制造廠。2011年,陜汽產銷各類汽車12萬輛,實現銷售收入310億元,其中重卡實現10萬輛銷售,出口汽車1萬輛,出口總量位居行業前列。
近日,人民網記者進行調查此事,試圖還原事情的真相。
購買陜重汽出產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 使用第二天就出現了問題
記者從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2012年初,經該公司董事會議研究決定,計劃向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購置第一批20臺自卸車,用于工程項目。
匯通公司于2012年3月9日以法定代表人鄭安濱的名義購買陜重汽出產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廠家網上廣告及銷售商首推車型為SX3257DR384。
2012年3月9日,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鄭安濱以個人名義與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紅光公司”)簽訂了《工業品買賣合同》,在紅光銷售公司的協助下,辦理貸款后一次性地購置了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汽)出品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型號SX3257DR384)共20臺。
2012年5月初提車, 6月19日車輛辦理完牌照投入運輸使用,第二天(20號)早晨就因剎車失靈引發事故,21 日中午,因車輛離合器不好用,掛檔摘不下來,引發嚴重的肇事,三人受傷,二人十級殘。
20輛車頻繁出現問題 工程現場一天有十三臺車停運
記者從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所購二十臺自卸貨車即頻繁出現諸如:1、離合及制動系統失靈,整車氣壓下降快,踩三腳剎車氣壓就不足,再踩就踩不動了(離合器總泵和分泵已幾乎全部更換一遍仍無濟于事);2、小取力器傳動軸變形、開裂、脫落(小取力器傳動軸天天脫落,有的一天脫落四、五次);3、車體震動大,導致發動機機體螺栓頻繁脫落(每天至少要緊固一遍);4、大箱后門板開裂(屢焊屢裂);配5、套劣質輪胎等嚴重影響車輛運營和危及運營安全的質量故障。
由于車輛故障頻發,一是致使該公司的二十臺車在工程現場17天內129臺日不能運行,最多時工程現場一天有十三臺車停運,車輛運營率不足35%。 導致工程項目不得不轉包,造成巨額經濟損失。二是因剎車系統故障已造成該公司工程現場內外大小交通事故9起,至今還有兩位十級殘傷者未作完善后處理工作,由此引發的事故賠償高達數十萬元。該公司因此已付出了慘重的經濟代價和企業信譽損害。
黑龍江民企來陜解決問題
據了解,匯通公司自6月中旬開始,不斷地就車輛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與紅光公司及陜汽駐哈辦事處溝通交涉,其間經銷商紅光4S店維修人員多番努力維修,仍無法有效保證車輛正常安全運行。
無奈之下,匯通公司責成公司副總裁等一行三人,帶著《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關于貴公司陜汽德龍F3000工程自卸車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函》于2012年7月29日到陜汽總部,以求徹底解決方案。并于7月30日與陜汽集團的銷售公司趙承軍會面,通報了車輛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
匯通公司稱,在了解情況后,陜西集團對由于車輛存在質量故障問題給匯通公司造成的損失表示歉意并承諾:一、陜汽駐哈辦馬上到工程現場了解詳情,二、安排銷售、技術、質量和配套廠家相關人員赴哈對車輛故障給出徹底解決方案。三、妥善解決車輛存在問題并給與匯通公司相應補償。
所售車輛是無公告產品
2012年12月6日,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發現,所購20臺自卸貨車實際型號為SX3257DR384,與其隨車手續不符。2012年12月7日,經向哈爾濱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車輛管理所及哈爾濱運輸管理局運輸管理處汽修辦咨詢,得知陜汽德龍F3000自卸車SX3257DR384確為非公告車型。
根據《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的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汽車供應商不得供應和銷售不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準,未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汽車。
隨后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要求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和陜汽駐哈辦事處做出解釋,并索要有關SX3257DR384的公告信息資料及配置,得到的答復為:“SX3257DR384車型是SX3255DR384的升級版,兩款車型共用一個合格證書,無法提供公告信息”。
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強說:“我作為經商幾十年的一個企業人士,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這么大的企業,對于產品質量的態度,對于企業誠信的漠視,表示十分的不理解。”
為了解事件的詳細情況,2013年1月6日13時許,記者來到位于哈爾濱市道外區的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但公司工作人員表示,負責人不在,無法接受記者采訪。1月8日,另一外一路記者在陜汽集團采訪此事,卻工作人員告知領導開會去了,婉拒記者采訪。
哈爾濱市工商局消保處處長王緒坤說,按照匯通公司提供的相關證據,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和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涉嫌合同欺詐,違法生產、銷售德龍F3000SX3257DR384型重型汽車,套用合格證和銘牌的事實基本成立,消保處從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法律公平正義,維護良好市場秩序的角度出發,已要求紅光公司在3日內到市工商局接受調查和處罰。(人民網黑龍江頻道、人民網陜西頻道)
離合器失靈,檔復不了位,撞到推土機上,右前角嚴重變形,致使車輛無法作業。
背景:
日前,人民網黑龍江頻道報道稱,600多萬元購買陜汽重卡集體出現問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當日,當地工商部門正式立案并致函陜西重汽公司,要求陜汽就“問題”自卸貨車是否為非公告車型一事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根據人民網要求,人民網黑龍江頻道聯合陜西頻道,對此事進行系列調查。
1月6日,記者從哈爾濱市工商局獲悉,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在哈爾濱購買的20臺陜汽德龍F3000自卸車,或系未經公告產品,生產商涉嫌違法生產銷售汽車。
陜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陜汽),總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前身是陜西汽車制造廠。2011年,陜汽產銷各類汽車12萬輛,實現銷售收入310億元,其中重卡實現10萬輛銷售,出口汽車1萬輛,出口總量位居行業前列。
近日,人民網記者進行調查此事,試圖還原事情的真相。
購買陜重汽出產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 使用第二天就出現了問題
記者從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2012年初,經該公司董事會議研究決定,計劃向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購置第一批20臺自卸車,用于工程項目。
匯通公司于2012年3月9日以法定代表人鄭安濱的名義購買陜重汽出產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廠家網上廣告及銷售商首推車型為SX3257DR384。
2012年3月9日,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鄭安濱以個人名義與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紅光公司”)簽訂了《工業品買賣合同》,在紅光銷售公司的協助下,辦理貸款后一次性地購置了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汽)出品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型號SX3257DR384)共20臺。
2012年5月初提車, 6月19日車輛辦理完牌照投入運輸使用,第二天(20號)早晨就因剎車失靈引發事故,21 日中午,因車輛離合器不好用,掛檔摘不下來,引發嚴重的肇事,三人受傷,二人十級殘。
20輛車頻繁出現問題 工程現場一天有十三臺車停運
記者從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所購二十臺自卸貨車即頻繁出現諸如:1、離合及制動系統失靈,整車氣壓下降快,踩三腳剎車氣壓就不足,再踩就踩不動了(離合器總泵和分泵已幾乎全部更換一遍仍無濟于事);2、小取力器傳動軸變形、開裂、脫落(小取力器傳動軸天天脫落,有的一天脫落四、五次);3、車體震動大,導致發動機機體螺栓頻繁脫落(每天至少要緊固一遍);4、大箱后門板開裂(屢焊屢裂);配5、套劣質輪胎等嚴重影響車輛運營和危及運營安全的質量故障。
由于車輛故障頻發,一是致使該公司的二十臺車在工程現場17天內129臺日不能運行,最多時工程現場一天有十三臺車停運,車輛運營率不足35%。 導致工程項目不得不轉包,造成巨額經濟損失。二是因剎車系統故障已造成該公司工程現場內外大小交通事故9起,至今還有兩位十級殘傷者未作完善后處理工作,由此引發的事故賠償高達數十萬元。該公司因此已付出了慘重的經濟代價和企業信譽損害。
黑龍江民企來陜解決問題
據了解,匯通公司自6月中旬開始,不斷地就車輛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與紅光公司及陜汽駐哈辦事處溝通交涉,其間經銷商紅光4S店維修人員多番努力維修,仍無法有效保證車輛正常安全運行。
無奈之下,匯通公司責成公司副總裁等一行三人,帶著《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關于貴公司陜汽德龍F3000工程自卸車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函》于2012年7月29日到陜汽總部,以求徹底解決方案。并于7月30日與陜汽集團的銷售公司趙承軍會面,通報了車輛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
匯通公司稱,在了解情況后,陜西集團對由于車輛存在質量故障問題給匯通公司造成的損失表示歉意并承諾:一、陜汽駐哈辦馬上到工程現場了解詳情,二、安排銷售、技術、質量和配套廠家相關人員赴哈對車輛故障給出徹底解決方案。三、妥善解決車輛存在問題并給與匯通公司相應補償。
所售車輛是無公告產品
2012年12月6日,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發現,所購20臺自卸貨車實際型號為SX3257DR384,與其隨車手續不符。2012年12月7日,經向哈爾濱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車輛管理所及哈爾濱運輸管理局運輸管理處汽修辦咨詢,得知陜汽德龍F3000自卸車SX3257DR384確為非公告車型。
根據《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的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汽車供應商不得供應和銷售不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準,未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汽車。
隨后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要求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和陜汽駐哈辦事處做出解釋,并索要有關SX3257DR384的公告信息資料及配置,得到的答復為:“SX3257DR384車型是SX3255DR384的升級版,兩款車型共用一個合格證書,無法提供公告信息”。
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強說:“我作為經商幾十年的一個企業人士,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這么大的企業,對于產品質量的態度,對于企業誠信的漠視,表示十分的不理解。”
為了解事件的詳細情況,2013年1月6日13時許,記者來到位于哈爾濱市道外區的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但公司工作人員表示,負責人不在,無法接受記者采訪。1月8日,另一外一路記者在陜汽集團采訪此事,卻工作人員告知領導開會去了,婉拒記者采訪。
哈爾濱市工商局消保處處長王緒坤說,按照匯通公司提供的相關證據,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和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涉嫌合同欺詐,違法生產、銷售德龍F3000SX3257DR384型重型汽車,套用合格證和銘牌的事實基本成立,消保處從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法律公平正義,維護良好市場秩序的角度出發,已要求紅光公司在3日內到市工商局接受調查和處罰。(人民網黑龍江頻道、人民網陜西頻道)
更換下來的總泵, 分泵的生產編號。
背景:
日前,人民網黑龍江頻道報道稱,600多萬元購買陜汽重卡集體出現問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當日,當地工商部門正式立案并致函陜西重汽公司,要求陜汽就“問題”自卸貨車是否為非公告車型一事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根據人民網要求,人民網黑龍江頻道聯合陜西頻道,對此事進行系列調查。
1月6日,記者從哈爾濱市工商局獲悉,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在哈爾濱購買的20臺陜汽德龍F3000自卸車,或系未經公告產品,生產商涉嫌違法生產銷售汽車。
陜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陜汽),總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前身是陜西汽車制造廠。2011年,陜汽產銷各類汽車12萬輛,實現銷售收入310億元,其中重卡實現10萬輛銷售,出口汽車1萬輛,出口總量位居行業前列。
近日,人民網記者進行調查此事,試圖還原事情的真相。
購買陜重汽出產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 使用第二天就出現了問題
記者從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2012年初,經該公司董事會議研究決定,計劃向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購置第一批20臺自卸車,用于工程項目。
匯通公司于2012年3月9日以法定代表人鄭安濱的名義購買陜重汽出產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廠家網上廣告及銷售商首推車型為SX3257DR384。
2012年3月9日,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鄭安濱以個人名義與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紅光公司”)簽訂了《工業品買賣合同》,在紅光銷售公司的協助下,辦理貸款后一次性地購置了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汽)出品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型號SX3257DR384)共20臺。
2012年5月初提車, 6月19日車輛辦理完牌照投入運輸使用,第二天(20號)早晨就因剎車失靈引發事故,21 日中午,因車輛離合器不好用,掛檔摘不下來,引發嚴重的肇事,三人受傷,二人十級殘。
20輛車頻繁出現問題 工程現場一天有十三臺車停運
記者從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所購二十臺自卸貨車即頻繁出現諸如:1、離合及制動系統失靈,整車氣壓下降快,踩三腳剎車氣壓就不足,再踩就踩不動了(離合器總泵和分泵已幾乎全部更換一遍仍無濟于事);2、小取力器傳動軸變形、開裂、脫落(小取力器傳動軸天天脫落,有的一天脫落四、五次);3、車體震動大,導致發動機機體螺栓頻繁脫落(每天至少要緊固一遍);4、大箱后門板開裂(屢焊屢裂);配5、套劣質輪胎等嚴重影響車輛運營和危及運營安全的質量故障。
由于車輛故障頻發,一是致使該公司的二十臺車在工程現場17天內129臺日不能運行,最多時工程現場一天有十三臺車停運,車輛運營率不足35%。 導致工程項目不得不轉包,造成巨額經濟損失。二是因剎車系統故障已造成該公司工程現場內外大小交通事故9起,至今還有兩位十級殘傷者未作完善后處理工作,由此引發的事故賠償高達數十萬元。該公司因此已付出了慘重的經濟代價和企業信譽損害。
黑龍江民企來陜解決問題
據了解,匯通公司自6月中旬開始,不斷地就車輛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與紅光公司及陜汽駐哈辦事處溝通交涉,其間經銷商紅光4S店維修人員多番努力維修,仍無法有效保證車輛正常安全運行。
無奈之下,匯通公司責成公司副總裁等一行三人,帶著《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關于貴公司陜汽德龍F3000工程自卸車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函》于2012年7月29日到陜汽總部,以求徹底解決方案。并于7月30日與陜汽集團的銷售公司趙承軍會面,通報了車輛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
匯通公司稱,在了解情況后,陜西集團對由于車輛存在質量故障問題給匯通公司造成的損失表示歉意并承諾:一、陜汽駐哈辦馬上到工程現場了解詳情,二、安排銷售、技術、質量和配套廠家相關人員赴哈對車輛故障給出徹底解決方案。三、妥善解決車輛存在問題并給與匯通公司相應補償。
所售車輛是無公告產品
2012年12月6日,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發現,所購20臺自卸貨車實際型號為SX3257DR384,與其隨車手續不符。2012年12月7日,經向哈爾濱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車輛管理所及哈爾濱運輸管理局運輸管理處汽修辦咨詢,得知陜汽德龍F3000自卸車SX3257DR384確為非公告車型。
根據《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的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汽車供應商不得供應和銷售不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準,未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汽車。
隨后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要求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和陜汽駐哈辦事處做出解釋,并索要有關SX3257DR384的公告信息資料及配置,得到的答復為:“SX3257DR384車型是SX3255DR384的升級版,兩款車型共用一個合格證書,無法提供公告信息”。
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強說:“我作為經商幾十年的一個企業人士,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這么大的企業,對于產品質量的態度,對于企業誠信的漠視,表示十分的不理解。”
為了解事件的詳細情況,2013年1月6日13時許,記者來到位于哈爾濱市道外區的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但公司工作人員表示,負責人不在,無法接受記者采訪。1月8日,另一外一路記者在陜汽集團采訪此事,卻工作人員告知領導開會去了,婉拒記者采訪。
哈爾濱市工商局消保處處長王緒坤說,按照匯通公司提供的相關證據,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和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涉嫌合同欺詐,違法生產、銷售德龍F3000SX3257DR384型重型汽車,套用合格證和銘牌的事實基本成立,消保處從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法律公平正義,維護良好市場秩序的角度出發,已要求紅光公司在3日內到市工商局接受調查和處罰。(人民網黑龍江頻道、人民網陜西頻道)
取力器傳動軸脫落,這個毛病20臺車每臺都有,而且都是多次脫落,有的甚至于一天脫落4~5次。
背景:
日前,人民網黑龍江頻道報道稱,600多萬元購買陜汽重卡集體出現問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當日,當地工商部門正式立案并致函陜西重汽公司,要求陜汽就“問題”自卸貨車是否為非公告車型一事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根據人民網要求,人民網黑龍江頻道聯合陜西頻道,對此事進行系列調查。
1月6日,記者從哈爾濱市工商局獲悉,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在哈爾濱購買的20臺陜汽德龍F3000自卸車,或系未經公告產品,生產商涉嫌違法生產銷售汽車。
陜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陜汽),總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前身是陜西汽車制造廠。2011年,陜汽產銷各類汽車12萬輛,實現銷售收入310億元,其中重卡實現10萬輛銷售,出口汽車1萬輛,出口總量位居行業前列。
近日,人民網記者進行調查此事,試圖還原事情的真相。
購買陜重汽出產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 使用第二天就出現了問題
記者從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2012年初,經該公司董事會議研究決定,計劃向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購置第一批20臺自卸車,用于工程項目。
匯通公司于2012年3月9日以法定代表人鄭安濱的名義購買陜重汽出產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廠家網上廣告及銷售商首推車型為SX3257DR384。
2012年3月9日,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鄭安濱以個人名義與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紅光公司”)簽訂了《工業品買賣合同》,在紅光銷售公司的協助下,辦理貸款后一次性地購置了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汽)出品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型號SX3257DR384)共20臺。
2012年5月初提車, 6月19日車輛辦理完牌照投入運輸使用,第二天(20號)早晨就因剎車失靈引發事故,21 日中午,因車輛離合器不好用,掛檔摘不下來,引發嚴重的肇事,三人受傷,二人十級殘。
20輛車頻繁出現問題 工程現場一天有十三臺車停運
記者從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所購二十臺自卸貨車即頻繁出現諸如:1、離合及制動系統失靈,整車氣壓下降快,踩三腳剎車氣壓就不足,再踩就踩不動了(離合器總泵和分泵已幾乎全部更換一遍仍無濟于事);2、小取力器傳動軸變形、開裂、脫落(小取力器傳動軸天天脫落,有的一天脫落四、五次);3、車體震動大,導致發動機機體螺栓頻繁脫落(每天至少要緊固一遍);4、大箱后門板開裂(屢焊屢裂);配5、套劣質輪胎等嚴重影響車輛運營和危及運營安全的質量故障。
由于車輛故障頻發,一是致使該公司的二十臺車在工程現場17天內129臺日不能運行,最多時工程現場一天有十三臺車停運,車輛運營率不足35%。 導致工程項目不得不轉包,造成巨額經濟損失。二是因剎車系統故障已造成該公司工程現場內外大小交通事故9起,至今還有兩位十級殘傷者未作完善后處理工作,由此引發的事故賠償高達數十萬元。該公司因此已付出了慘重的經濟代價和企業信譽損害。
黑龍江民企來陜解決問題
據了解,匯通公司自6月中旬開始,不斷地就車輛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與紅光公司及陜汽駐哈辦事處溝通交涉,其間經銷商紅光4S店維修人員多番努力維修,仍無法有效保證車輛正常安全運行。
無奈之下,匯通公司責成公司副總裁等一行三人,帶著《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關于貴公司陜汽德龍F3000工程自卸車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函》于2012年7月29日到陜汽總部,以求徹底解決方案。并于7月30日與陜汽集團的銷售公司趙承軍會面,通報了車輛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
匯通公司稱,在了解情況后,陜西集團對由于車輛存在質量故障問題給匯通公司造成的損失表示歉意并承諾:一、陜汽駐哈辦馬上到工程現場了解詳情,二、安排銷售、技術、質量和配套廠家相關人員赴哈對車輛故障給出徹底解決方案。三、妥善解決車輛存在問題并給與匯通公司相應補償。
所售車輛是無公告產品
2012年12月6日,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發現,所購20臺自卸貨車實際型號為SX3257DR384,與其隨車手續不符。2012年12月7日,經向哈爾濱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車輛管理所及哈爾濱運輸管理局運輸管理處汽修辦咨詢,得知陜汽德龍F3000自卸車SX3257DR384確為非公告車型。
根據《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的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汽車供應商不得供應和銷售不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準,未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汽車。
隨后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要求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和陜汽駐哈辦事處做出解釋,并索要有關SX3257DR384的公告信息資料及配置,得到的答復為:“SX3257DR384車型是SX3255DR384的升級版,兩款車型共用一個合格證書,無法提供公告信息”。
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強說:“我作為經商幾十年的一個企業人士,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這么大的企業,對于產品質量的態度,對于企業誠信的漠視,表示十分的不理解。”
為了解事件的詳細情況,2013年1月6日13時許,記者來到位于哈爾濱市道外區的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但公司工作人員表示,負責人不在,無法接受記者采訪。1月8日,另一外一路記者在陜汽集團采訪此事,卻工作人員告知領導開會去了,婉拒記者采訪。
哈爾濱市工商局消保處處長王緒坤說,按照匯通公司提供的相關證據,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和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涉嫌合同欺詐,違法生產、銷售德龍F3000SX3257DR384型重型汽車,套用合格證和銘牌的事實基本成立,消保處從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法律公平正義,維護良好市場秩序的角度出發,已要求紅光公司在3日內到市工商局接受調查和處罰。(人民網黑龍江頻道、人民網陜西頻道)
由于離合器總泵 分泵的質量原因 燒毀的離合器等。
背景:
日前,人民網黑龍江頻道報道稱,600多萬元購買陜汽重卡集體出現問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當日,當地工商部門正式立案并致函陜西重汽公司,要求陜汽就“問題”自卸貨車是否為非公告車型一事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根據人民網要求,人民網黑龍江頻道聯合陜西頻道,對此事進行系列調查。
1月6日,記者從哈爾濱市工商局獲悉,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在哈爾濱購買的20臺陜汽德龍F3000自卸車,或系未經公告產品,生產商涉嫌違法生產銷售汽車。
陜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陜汽),總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前身是陜西汽車制造廠。2011年,陜汽產銷各類汽車12萬輛,實現銷售收入310億元,其中重卡實現10萬輛銷售,出口汽車1萬輛,出口總量位居行業前列。
近日,人民網記者進行調查此事,試圖還原事情的真相。
購買陜重汽出產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 使用第二天就出現了問題
記者從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2012年初,經該公司董事會議研究決定,計劃向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購置第一批20臺自卸車,用于工程項目。
匯通公司于2012年3月9日以法定代表人鄭安濱的名義購買陜重汽出產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廠家網上廣告及銷售商首推車型為SX3257DR384。
2012年3月9日,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鄭安濱以個人名義與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紅光公司”)簽訂了《工業品買賣合同》,在紅光銷售公司的協助下,辦理貸款后一次性地購置了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汽)出品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型號SX3257DR384)共20臺。
2012年5月初提車, 6月19日車輛辦理完牌照投入運輸使用,第二天(20號)早晨就因剎車失靈引發事故,21 日中午,因車輛離合器不好用,掛檔摘不下來,引發嚴重的肇事,三人受傷,二人十級殘。
20輛車頻繁出現問題 工程現場一天有十三臺車停運
記者從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所購二十臺自卸貨車即頻繁出現諸如:1、離合及制動系統失靈,整車氣壓下降快,踩三腳剎車氣壓就不足,再踩就踩不動了(離合器總泵和分泵已幾乎全部更換一遍仍無濟于事);2、小取力器傳動軸變形、開裂、脫落(小取力器傳動軸天天脫落,有的一天脫落四、五次);3、車體震動大,導致發動機機體螺栓頻繁脫落(每天至少要緊固一遍);4、大箱后門板開裂(屢焊屢裂);配5、套劣質輪胎等嚴重影響車輛運營和危及運營安全的質量故障。
由于車輛故障頻發,一是致使該公司的二十臺車在工程現場17天內129臺日不能運行,最多時工程現場一天有十三臺車停運,車輛運營率不足35%。 導致工程項目不得不轉包,造成巨額經濟損失。二是因剎車系統故障已造成該公司工程現場內外大小交通事故9起,至今還有兩位十級殘傷者未作完善后處理工作,由此引發的事故賠償高達數十萬元。該公司因此已付出了慘重的經濟代價和企業信譽損害。
黑龍江民企來陜解決問題
據了解,匯通公司自6月中旬開始,不斷地就車輛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與紅光公司及陜汽駐哈辦事處溝通交涉,其間經銷商紅光4S店維修人員多番努力維修,仍無法有效保證車輛正常安全運行。
無奈之下,匯通公司責成公司副總裁等一行三人,帶著《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關于貴公司陜汽德龍F3000工程自卸車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函》于2012年7月29日到陜汽總部,以求徹底解決方案。并于7月30日與陜汽集團的銷售公司趙承軍會面,通報了車輛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
匯通公司稱,在了解情況后,陜西集團對由于車輛存在質量故障問題給匯通公司造成的損失表示歉意并承諾:一、陜汽駐哈辦馬上到工程現場了解詳情,二、安排銷售、技術、質量和配套廠家相關人員赴哈對車輛故障給出徹底解決方案。三、妥善解決車輛存在問題并給與匯通公司相應補償。
所售車輛是無公告產品
2012年12月6日,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發現,所購20臺自卸貨車實際型號為SX3257DR384,與其隨車手續不符。2012年12月7日,經向哈爾濱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車輛管理所及哈爾濱運輸管理局運輸管理處汽修辦咨詢,得知陜汽德龍F3000自卸車SX3257DR384確為非公告車型。
根據《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的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汽車供應商不得供應和銷售不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準,未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汽車。
隨后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要求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和陜汽駐哈辦事處做出解釋,并索要有關SX3257DR384的公告信息資料及配置,得到的答復為:“SX3257DR384車型是SX3255DR384的升級版,兩款車型共用一個合格證書,無法提供公告信息”。
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強說:“我作為經商幾十年的一個企業人士,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這么大的企業,對于產品質量的態度,對于企業誠信的漠視,表示十分的不理解。”
為了解事件的詳細情況,2013年1月6日13時許,記者來到位于哈爾濱市道外區的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但公司工作人員表示,負責人不在,無法接受記者采訪。1月8日,另一外一路記者在陜汽集團采訪此事,卻工作人員告知領導開會去了,婉拒記者采訪。
哈爾濱市工商局消保處處長王緒坤說,按照匯通公司提供的相關證據,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和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涉嫌合同欺詐,違法生產、銷售德龍F3000SX3257DR384型重型汽車,套用合格證和銘牌的事實基本成立,消保處從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法律公平正義,維護良好市場秩序的角度出發,已要求紅光公司在3日內到市工商局接受調查和處罰。(人民網黑龍江頻道、人民網陜西頻道)
后大廂板壁薄,焊接不實,致使廂板開裂,不能正常作業。
背景:
日前,人民網黑龍江頻道報道稱,600多萬元購買陜汽重卡集體出現問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當日,當地工商部門正式立案并致函陜西重汽公司,要求陜汽就“問題”自卸貨車是否為非公告車型一事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根據人民網要求,人民網黑龍江頻道聯合陜西頻道,對此事進行系列調查。
1月6日,記者從哈爾濱市工商局獲悉,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在哈爾濱購買的20臺陜汽德龍F3000自卸車,或系未經公告產品,生產商涉嫌違法生產銷售汽車。
陜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陜汽),總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前身是陜西汽車制造廠。2011年,陜汽產銷各類汽車12萬輛,實現銷售收入310億元,其中重卡實現10萬輛銷售,出口汽車1萬輛,出口總量位居行業前列。
近日,人民網記者進行調查此事,試圖還原事情的真相。
購買陜重汽出產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 使用第二天就出現了問題
記者從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2012年初,經該公司董事會議研究決定,計劃向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購置第一批20臺自卸車,用于工程項目。
匯通公司于2012年3月9日以法定代表人鄭安濱的名義購買陜重汽出產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廠家網上廣告及銷售商首推車型為SX3257DR384。
2012年3月9日,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鄭安濱以個人名義與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紅光公司”)簽訂了《工業品買賣合同》,在紅光銷售公司的協助下,辦理貸款后一次性地購置了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汽)出品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型號SX3257DR384)共20臺。
2012年5月初提車, 6月19日車輛辦理完牌照投入運輸使用,第二天(20號)早晨就因剎車失靈引發事故,21 日中午,因車輛離合器不好用,掛檔摘不下來,引發嚴重的肇事,三人受傷,二人十級殘。
20輛車頻繁出現問題 工程現場一天有十三臺車停運
記者從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所購二十臺自卸貨車即頻繁出現諸如:1、離合及制動系統失靈,整車氣壓下降快,踩三腳剎車氣壓就不足,再踩就踩不動了(離合器總泵和分泵已幾乎全部更換一遍仍無濟于事);2、小取力器傳動軸變形、開裂、脫落(小取力器傳動軸天天脫落,有的一天脫落四、五次);3、車體震動大,導致發動機機體螺栓頻繁脫落(每天至少要緊固一遍);4、大箱后門板開裂(屢焊屢裂);配5、套劣質輪胎等嚴重影響車輛運營和危及運營安全的質量故障。
由于車輛故障頻發,一是致使該公司的二十臺車在工程現場17天內129臺日不能運行,最多時工程現場一天有十三臺車停運,車輛運營率不足35%。 導致工程項目不得不轉包,造成巨額經濟損失。二是因剎車系統故障已造成該公司工程現場內外大小交通事故9起,至今還有兩位十級殘傷者未作完善后處理工作,由此引發的事故賠償高達數十萬元。該公司因此已付出了慘重的經濟代價和企業信譽損害。
黑龍江民企來陜解決問題
據了解,匯通公司自6月中旬開始,不斷地就車輛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與紅光公司及陜汽駐哈辦事處溝通交涉,其間經銷商紅光4S店維修人員多番努力維修,仍無法有效保證車輛正常安全運行。
無奈之下,匯通公司責成公司副總裁等一行三人,帶著《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關于貴公司陜汽德龍F3000工程自卸車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函》于2012年7月29日到陜汽總部,以求徹底解決方案。并于7月30日與陜汽集團的銷售公司趙承軍會面,通報了車輛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
匯通公司稱,在了解情況后,陜西集團對由于車輛存在質量故障問題給匯通公司造成的損失表示歉意并承諾:一、陜汽駐哈辦馬上到工程現場了解詳情,二、安排銷售、技術、質量和配套廠家相關人員赴哈對車輛故障給出徹底解決方案。三、妥善解決車輛存在問題并給與匯通公司相應補償。
所售車輛是無公告產品
2012年12月6日,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發現,所購20臺自卸貨車實際型號為SX3257DR384,與其隨車手續不符。2012年12月7日,經向哈爾濱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車輛管理所及哈爾濱運輸管理局運輸管理處汽修辦咨詢,得知陜汽德龍F3000自卸車SX3257DR384確為非公告車型。
根據《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的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汽車供應商不得供應和銷售不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準,未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汽車。
隨后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要求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和陜汽駐哈辦事處做出解釋,并索要有關SX3257DR384的公告信息資料及配置,得到的答復為:“SX3257DR384車型是SX3255DR384的升級版,兩款車型共用一個合格證書,無法提供公告信息”。
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強說:“我作為經商幾十年的一個企業人士,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這么大的企業,對于產品質量的態度,對于企業誠信的漠視,表示十分的不理解。”
為了解事件的詳細情況,2013年1月6日13時許,記者來到位于哈爾濱市道外區的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但公司工作人員表示,負責人不在,無法接受記者采訪。1月8日,另一外一路記者在陜汽集團采訪此事,卻工作人員告知領導開會去了,婉拒記者采訪。
哈爾濱市工商局消保處處長王緒坤說,按照匯通公司提供的相關證據,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和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涉嫌合同欺詐,違法生產、銷售德龍F3000SX3257DR384型重型汽車,套用合格證和銘牌的事實基本成立,消保處從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法律公平正義,維護良好市場秩序的角度出發,已要求紅光公司在3日內到市工商局接受調查和處罰。(人民網黑龍江頻道、人民網陜西頻道)
背景:
日前,人民網黑龍江頻道報道稱,600多萬元購買陜汽重卡集體出現問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當日,當地工商部門正式立案并致函陜西重汽公司,要求陜汽就“問題”自卸貨車是否為非公告車型一事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根據人民網要求,人民網黑龍江頻道聯合陜西頻道,對此事進行系列調查。
1月6日,記者從哈爾濱市工商局獲悉,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在哈爾濱購買的20臺陜汽德龍F3000自卸車,或系未經公告產品,生產商涉嫌違法生產銷售汽車。
陜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陜汽),總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前身是陜西汽車制造廠。2011年,陜汽產銷各類汽車12萬輛,實現銷售收入310億元,其中重卡實現10萬輛銷售,出口汽車1萬輛,出口總量位居行業前列。
近日,人民網記者進行調查此事,試圖還原事情的真相。
購買陜重汽出產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 使用第二天就出現了問題
記者從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2012年初,經該公司董事會議研究決定,計劃向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購置第一批20臺自卸車,用于工程項目。
匯通公司于2012年3月9日以法定代表人鄭安濱的名義購買陜重汽出產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廠家網上廣告及銷售商首推車型為SX3257DR384。
2012年3月9日,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鄭安濱以個人名義與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紅光公司”)簽訂了《工業品買賣合同》,在紅光銷售公司的協助下,辦理貸款后一次性地購置了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汽)出品的德龍F3000自卸貨車(型號SX3257DR384)共20臺。
2012年5月初提車, 6月19日車輛辦理完牌照投入運輸使用,第二天(20號)早晨就因剎車失靈引發事故,21 日中午,因車輛離合器不好用,掛檔摘不下來,引發嚴重的肇事,三人受傷,二人十級殘。
20輛車頻繁出現問題 工程現場一天有十三臺車停運
記者從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所購二十臺自卸貨車即頻繁出現諸如:1、離合及制動系統失靈,整車氣壓下降快,踩三腳剎車氣壓就不足,再踩就踩不動了(離合器總泵和分泵已幾乎全部更換一遍仍無濟于事);2、小取力器傳動軸變形、開裂、脫落(小取力器傳動軸天天脫落,有的一天脫落四、五次);3、車體震動大,導致發動機機體螺栓頻繁脫落(每天至少要緊固一遍);4、大箱后門板開裂(屢焊屢裂);配5、套劣質輪胎等嚴重影響車輛運營和危及運營安全的質量故障。
由于車輛故障頻發,一是致使該公司的二十臺車在工程現場17天內129臺日不能運行,最多時工程現場一天有十三臺車停運,車輛運營率不足35%。 導致工程項目不得不轉包,造成巨額經濟損失。二是因剎車系統故障已造成該公司工程現場內外大小交通事故9起,至今還有兩位十級殘傷者未作完善后處理工作,由此引發的事故賠償高達數十萬元。該公司因此已付出了慘重的經濟代價和企業信譽損害。
黑龍江民企來陜解決問題
據了解,匯通公司自6月中旬開始,不斷地就車輛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與紅光公司及陜汽駐哈辦事處溝通交涉,其間經銷商紅光4S店維修人員多番努力維修,仍無法有效保證車輛正常安全運行。
無奈之下,匯通公司責成公司副總裁等一行三人,帶著《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關于貴公司陜汽德龍F3000工程自卸車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函》于2012年7月29日到陜汽總部,以求徹底解決方案。并于7月30日與陜汽集團的銷售公司趙承軍會面,通報了車輛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
匯通公司稱,在了解情況后,陜西集團對由于車輛存在質量故障問題給匯通公司造成的損失表示歉意并承諾:一、陜汽駐哈辦馬上到工程現場了解詳情,二、安排銷售、技術、質量和配套廠家相關人員赴哈對車輛故障給出徹底解決方案。三、妥善解決車輛存在問題并給與匯通公司相應補償。
所售車輛是無公告產品
2012年12月6日,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發現,所購20臺自卸貨車實際型號為SX3257DR384,與其隨車手續不符。2012年12月7日,經向哈爾濱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車輛管理所及哈爾濱運輸管理局運輸管理處汽修辦咨詢,得知陜汽德龍F3000自卸車SX3257DR384確為非公告車型。
根據《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的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汽車供應商不得供應和銷售不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準,未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汽車。
隨后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要求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和陜汽駐哈辦事處做出解釋,并索要有關SX3257DR384的公告信息資料及配置,得到的答復為:“SX3257DR384車型是SX3255DR384的升級版,兩款車型共用一個合格證書,無法提供公告信息”。
黑龍江匯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強說:“我作為經商幾十年的一個企業人士,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這么大的企業,對于產品質量的態度,對于企業誠信的漠視,表示十分的不理解。”
為了解事件的詳細情況,2013年1月6日13時許,記者來到位于哈爾濱市道外區的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但公司工作人員表示,負責人不在,無法接受記者采訪。1月8日,另一外一路記者在陜汽集團采訪此事,卻工作人員告知領導開會去了,婉拒記者采訪。
哈爾濱市工商局消保處處長王緒坤說,按照匯通公司提供的相關證據,黑龍江紅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和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涉嫌合同欺詐,違法生產、銷售德龍F3000SX3257DR384型重型汽車,套用合格證和銘牌的事實基本成立,消保處從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法律公平正義,維護良好市場秩序的角度出發,已要求紅光公司在3日內到市工商局接受調查和處罰。(人民網黑龍江頻道、人民網陜西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