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 (記者 王智汛) 近年來,網購熱度不斷提高。如今時到年底,各大購物網站紛紛大搞促銷活動,不少街坊紛紛參與網購年貨。近日,多家政務微博紛紛發布一則名為“網購年貨警惕四大陷阱”的帖子,提醒廣大市民注意網購陷阱。
小心變“坑錢節”
“臨近春節,網上又辦起了‘年貨節’——‘全場5折起’、‘限量大禮包’、‘1元秒殺’……廣告語刺激人們網購的欲望。然而,網購雖方便,但陷阱也不少。”近日,廣州多個政務微博均發布了該提醒信息,不過呈現形式卻各有不同。“@中國廣州發布”、“廣州司法”以傳統文字型長微博把四大陷阱簡單地呈現出來,而“@廣州公安”則以文字結合漫畫形式的長微博呈現。相對這些傳統微博提醒形式,來自山東濰坊的“@昌邑公安”以電影截圖配合圖表的形式制作的微博則更為生動。記者看到,“@昌邑公安”這條微博不但給自身引來大量的轉發,還有不少其他地區的政務微博以復制的形式轉發。
網友稱提醒是“及時雨”
那么,網購年貨四大陷阱到底是什么呢?記者看到,這些網購陷阱分別是:一、隱藏的霸王條款;二、商品以次充好;三、給差評后果很嚴重;四、網購糾紛投訴無門。這些都是網購常見陷阱,讓不少網友感到頭痛。對于這些陷阱,網友“@黃圣淘”表示,上次“雙十一”就有很多人上當,這回得理智一點了。看清了,看好了才買。不要隨便相信商家怎么說。
設計師陸小姐告訴記者,她在同事的影響下,今年準備在網上購買年貨。不過對于網絡上的一些陷阱并不了解,各大政務微博的提醒對她來說是一場及時雨。“之前遇見過‘只換不退’等霸王條款,也不知道可以直接投訴,只能忍氣吞聲,以后網購遇見這種情況我一定會維權到底。”
網購年貨警惕4大陷阱(節選)
陷阱1 隱藏的霸王條款
一些商家會在消費者注冊成為會員的合同中隱藏霸王條款,企圖規避賣方義務。
支招:遭遇“只換不退”、“單方任意解除合同”等霸王條款時,消費者可以直接向消協投訴,也可通過訴訟確認合同條款無效。
陷阱2商品以次充好
有消費者在網購時遇到實物與網站介紹出入很大,甚至買到假冒偽劣商品。
支招:網購時必須保留買賣發票、物流單據及聊天記錄。在和賣家交流時要仔細詢問細節,特別把網站宣傳、介紹產品的廣告詞復制到聊天記錄,以此來固定證據。
陷阱3給差評后果很嚴重
部分消費者在對商家給予“差評”后,可能遭受商家威脅取消售后服務,甚至長期電話騷擾。
支招:給“差評”是消費者正常權利,如果遇到長期電話騷擾等惡性行為,應當直接報警。
陷阱4網購糾紛投訴無門
消費者與商家發生糾紛,想通過民事訴訟維權,消費者所在地法院卻不受理。
支招:消費者在大額購物時,可能面臨較大風險,應詢問商家公司注冊地或者實際經營地,最好事先約定管轄法院,盡量選擇方便消費者訴訟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