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網報道,2012年7月6日,海南旅游市場專項整治工作會在海口召開。海南省長助理、省旅游委主任陸志遠在會上怒斥無良導游,同時認為旅游委作為政府職能部門市場監督管理不到位,對此他表示要自我檢討,并坦承自己“不稱職”。
從陸志遠的怒斥中,我們可以看出問題由“無良導游”而起。但導游們為何偏偏在海南就變成屢教不改的“無良”呢?難道是因為“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嗎?
同時,我們也高興地看到,陸志遠不僅代表政府自行揭短“監管不到位”,而且勇擔責任地承認自己“不稱職”。
然而,政府監管的短板到底在哪里?如何才能從根源上徹底杜絕“無良導游”的滋生?又如何將“無良導游”教育和規范成受人喜愛的好導游?
對此,本報將推出海南旅游系列報道,全面揭示海南發展旅游業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一步剖析“零團費”、“負團費”、“黑導游”、“黑旅行社”產生的深層次原因,探究海南離國際旅游島還有多遠?政府監管的著力點又在哪里?
本報記者 黃貴耕 高煜榮報道
2012年春節期間,島城海南突然“聲名鵲起”。然而讓這個國際旅游島名聲遠揚的,并不是那里獨特的熱帶風情和風景,更多的則是景區、餐館宰客、導游甩客、強制購物等惡劣事件造成的不良影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隨后,三亞市委市政府一則旅游案件零投訴的《聲明》,更將這個旅游大省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海南旅游宰客現象由來已久,也屢見報端,當地政府也多次表態要下狠心整頓。但是,種種跡象表明政府整治的收效甚微,其根源到底是什么?
日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通過參團旅游,不僅親身體驗到低價旅游團背后的“高消費”內幕,而且親耳聆聽到“宰客導游”及“宰客旅行社”面臨的生存困境與無奈。
海南旅游 斗智斗勇為防“宰”
有人調侃,“天涯海角美如畫,海南宰客名天下”。海南得天獨厚的風景與地理位置,原本是旅游者向往的天堂,卻因為屢屢傳出“天價”宰客的新聞,讓眾多旅游者既愛又恨,甚至望而卻步。如今,去海南旅游已經成為了很多網友擔心的旅程,甚至有網友專門制定了海南旅游防宰攻略以供游客自衛,旅游由一件身心放松的愜意之事,變成了一場需要斗智斗勇競技之旅,實在有一種有苦難言的苦澀。
海南資深導游鄔敬民在接受《河北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從導游的角度來說,他最有發言權,“五天四晚,團價在1000元以下都不夠成本,有的甚至零團費。”天下沒有免費的宴席,“不讓你花錢怎么行?”在海南,行業內有句黑話叫“填坑”。“‘一米坑’就是每個游客導游要賠100元,也就是說他必須想辦法掙出100元才保本。”鄔敬民說,“現在甚至有很多‘十米坑’,導游壓力大,不玩兒命宰你才怪。”
不管旅行社、景點還是飯店,招攬客源是首要任務,然后再各施其能讓游客掏腰包,于是,其中便形成了錯綜復雜的利益鏈條。
“眼里只有錢,就會帶著太多的偽善。”鄔敬民說,“游客可能覺得,導游都很客氣,嘴甜,一見面就拉家常,甚至講些葷段子拉近距離,服務也很到位。可對有些導游來說,這都是鋪墊,真正到了宰游客的時候,那真是往死里整。”按照鄔敬民的意思,市場潛規則已經形成,導游也身不由己。
2012年2月2日,據《河北青年報》報道稱,回扣,是談論三亞旅游避不開的字眼。在三亞旅游圈,幾乎每個從業者對能從每個景點、旅社和飯店拿到多少回扣門兒清,其中價格的空間,足以讓外人咋舌。“比如新開發的一個景點,政府定價是每人128元,底價你知道是多少?10塊錢!”“景點賺錢的辦法就是一些附加項目,誘惑或逼著你花錢,更多的是購物。”
海南旅游宰客到底如何?經過一年的整治,海南的旅游市場是否有所改觀?本報記者于2013年1月12日、13日親歷兩天一晚海南島內游。
為了慎重起見,記者在報名參團之前先在海口市街頭咨詢了三四家掛牌旅行社,各旅行社兩天一晚三亞游報出的價格從240至260元不等。
隨后,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記者又專程趕到海口市的萬綠園門口,剛剛走下過街天橋,便有成群的“旅行社”工作人員圍上來發傳單,不到10分鐘,記者手中已經被塞了厚厚一沓旅游傳單,記者細看這些傳單,雖然參觀順序略有差別,但景點基本雷同,對于三亞兩天一晚游的報價也相差不多,基本上分成三個價位:特價團100元、純玩團200元、豪華團400元。
回到賓館后,記者通過電話與自稱是海南省中國旅行社散客部業務主管的李姓工作人員取得了聯系,該工作人員稱,她們提供上門服務,并以旅行社離賓館距離遠婉拒了記者上門簽約的要求,親自上門與記者簽訂了一份《協議書》,協議書規定,兩天一晚純玩游費用200元每人,包含三星級酒店住宿、優秀中文導游服務,豪華空調旅游大巴車,八菜一湯三頓正餐、一頓早餐 ,此外,還包括旅游意外保險一份。
第二天一早,旅游公司的大巴車自海口市到文昌市再到瓊海一路接人,直至中午11點左右才湊夠一車34個游客,但是一路上導游介紹的并不是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旅游特色,而是抱怨這一車來自海南本土的游客購買力低,他這趟可能會虧本。
據隨車導游介紹,這一車34個人來自20多個旅行社,所簽約的標準包含了100元、200元和400元三個價位標準,但是行程將是一樣的,自上車這一刻起,就要聽從他的安排,不論和哪個旅行社簽訂的協議書,都是無效的,只能是廢紙一張。繳納400元團費的幾位游客剛剛提出疑義,便被一句“誰跟你簽約的找誰”打斷,再不敢言聲。
隨后,導游給大家算了一筆賬,此行兩天一晚游包含租車費、門票、三個正餐費、一晚住宿費,此外,與大家簽約的工作人員需要提人頭費,早上負責到各處接客人的小妹需要勞務費,開車的司機也要辛苦費,這樣算下來,每個人最低消費是350元以上。所以車上的人100元到200元的團費,肯定是賠錢的,400元團費的略有贏余,但利潤也不大。
導游稱這兩天時間不可能全部安排旅游,景點可以去幾個,但購物也是必須的,即使你什么都不想買,也必須從頭跟到尾,因為即使不買東西,導游也可以從商家拿到人頭費。該導游稱,因為他是老導游,有自己的實體公司,并不缺錢,是為了考察市場才來帶這個團的,不然像這種本地團,根本沒人接,如果是那些新導游接團,遇到不買東西的,肯定不會有好臉色給游客看。
為了讓大家少去幾個購物點,導游稱,讓大家自主選擇一處門票為130元的椰田古寨私人景區,但據記者觀察,一車34人除了兩位年齡較大的女士沒有進去參觀外,32個人都選擇了繳費進入參觀,而那兩位女士在第二天離團時被責令以后都要不許再參加兩天團,否則會被直接趕下車。
雖然如此,兩天后旅游團最終還是走了6個購物點,比最初約定的還多了一個,而那些所謂的景點大都是走馬觀花式的稍做停留便匆匆離開。更有甚者,有些景點就是在車子行駛過程中大家在導游的指引下向車外張望,即所謂的車覽景點。
兩天的行程走下來,記者所體驗到的“旅游”方式似曾相識,梳理過往的媒體報道發現,似這類的旅游方式,在去年的報道中早已不是新聞。據2012年12月6日《羊城晚報》發表的《海南游跟團被宰 海南旅游宰客現象》一文報道,《羊城晚報》記者在隨團暗訪時發現,導游向團友們介紹三個自費景點:玉帶灘、檳榔谷和鹿回頭,玉帶灘門票70元,檳榔谷門票165元,鹿回頭門票65元,合計300元。“這些景點是自愿參加”,導游強調,但絕大多數團友當即交了錢。
表面上看起來,導游都是按照景點公示的價格收費,也沒有強迫購物。但在興隆植物園、檳榔谷等景點,景點方會要求團友戴上景點指定標識。一切都顯得十分正常。可是,就在參觀完興隆植物園的當天晚上, 一位興隆鎮的出租車司機泄露了“天機”。她告訴記者,興隆植物園、檳榔谷等景點之所以讓游客戴上標識, 是因為團友在景點的購物點購物時,商家以標識作為標記,將來與旅行社、導游分成。特別是一些自費景點,實際上門票價沒有那么高,如玉帶灘只需35元,檳榔谷大約65元。在鹿回頭景點的值班經理室,一位負責人向記者解釋,景點門票分為散客價和團體價。散客價就是公示出來的價格,而團體價是旅行社與景點協商的價格,導游賺的就是這個差價。“至于我們景區收你們團什么價錢,要看協議具體怎么訂的。”他說,“有的景點對本地人收費比較便宜,對外地游客收費則高得多。”據他介紹,海南不少導游是向旅行社包團來做,由于海南省嚴管導游強迫購物,只能通過這種辦法賺錢。
還有,曾引起海南旅游委主任怒斥的也是媒體曝光一名安徽游客到海南旅游遭遇消費陷阱,因拒絕游覽自費景點遭到帶團導游熊某惡語攻擊。據報道稱,當時這位七十多歲的安徽籍老人身上總共只剩有400塊錢,導游居然還要強迫他交800塊錢游覽自費景點。
神秘的“海南鑫旅”
據帶團的導游介紹,海南的導游既沒有基本工資,也沒有保險,帶一天團還要給旅游委交30元出團費,如果不交這些費用,年底導游證是沒辦法年檢的。
事后,《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向他問起了旅游委交費的事情,該導游告訴記者,錢是交給鑫旅公司的,但也可以說是交給旅游委導游管理中心的,是一回事,如果大家不掛靠鑫旅公司,就沒有接待外團的資格,但掛靠在鑫旅公司出團不繳費,到年底就會被注銷導游證。
此刻,海南鑫旅公司開始浮出水面。
《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調查發現,海南鑫旅公司全名為海南鑫旅導游服有限公司(下簡稱海南鑫旅)。目前該公司相關的公開信息很少,只有辦公地址顯示為海口市海府路6號海旅大廈六樓603房。
但是,從海南省導游管理中心官網上可以看出,海南鑫旅與海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下簡稱“海南旅游委”)有不一般的關系。在該官網的底部主辦單位一欄并列標稱有四個單位分別是:海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 海南省國際旅游開發服務中心 、海南省導游管理中心以及海南鑫旅導游服務有限公司。
此外,在一份海南省旅游委下發的《關于做好導游員統一著裝上崗有關工作的通知》中,海南旅游委指定海南鑫旅導游服務有限公司負責統籌全省導游員統一服裝的訂購工作。據此可以看出,海南旅游委對海南鑫旅的倚重程度。
據知情人士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透露,前些年海南省的年接待能力只有七八百萬人次,隨著海南旅游的逐年建設,近年來年接待游客已達2000萬人次以上,導游數量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的需要。因此,海南省的導游準入門檻也逐年降低,甚至有些連高中文化都達不到的人也通過種種渠道拿上了導游證,這些導游即使一年之內一個團都不接,也需要向海南省旅游委繳納幾百元至上千元的管理費來保證導游證的年檢,出團的話則必須每天繳納30元的出團費給所屬公司,如果未繳納這筆費用擅自帶團,年底導游證將會被注銷,只要按規定繳納了這筆費用,旅游委便會對導游的一些違規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知情人士還告訴記者,海南省目前約有導游13000人,掛靠在海南鑫旅公司名下的占70%以上,這些人每年向該公司繳納600多萬元左右管理費、出團費、培訓費,而這筆費用最終流向何處,海南鑫旅和海南省旅游委究竟是怎樣一種附屬關系,記者就此事采訪海南省旅游委時,負責媒體接待的綜合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表示,只能以公函方式接受采訪,拒絕當面采訪。
關于海南鑫旅到底有什么政府背景,海南導游宰客屢禁不止與該公司又有多大瓜葛,本報將追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