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何穎思、劉冉冉)昨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再次聚焦假羊肉,報道遼寧警方破獲一起專門制作假冒羊肉卷案件,案情指制假者用鴨肉作為生產羊肉卷原料,使用低價羊油把鴨肉味變成羊肉味,在加工過程中還添加了含有肉制品禁用防腐劑的“保水劑”。假羊肉銷售到了吉林、黑龍江、上海等全國多個地區。
本報也曾在去年11月報道一些“羊肉串”原料主要是鴨肉的情況。本報記者當時在東旺凍品批發市場找“羊肉串”,結果店主拿出一包山東生產的“燒烤肉串”稱這就是燒烤攤上賣的羊肉串。但在“燒烤肉串”外包裝上清楚標明主要配料為鴨肉。
廣州市質監部門和工商部門昨日則對記者表示,去年至今暫未查獲鴨肉冒充羊肉的案件。
然而,廣州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向本報透露,雖然廣州市場上目前暫時沒有檢查到假的牛羊肉,不過,工商部門分布在各區的免費食品安全監測點經常接到街坊報料,稱在肉菜市場上買到一些疑似假牛肉的肉制品,懷疑是豬肉加上添加劑制成,“不少消費者帶著一些肉菜市場上銷售的牛肉來檢測,稱那些肉制品看起來并不像真的牛肉那么紅,而且紋理比較細密,懷疑是用豬肉、雞肉等加工之后,當做牛肉來賣。”工商部門食品處在對消費者提供的多批次“疑似假牛肉”等肉制品進行DNA檢驗后,發現其實多數是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