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所學校26444套校服已停用送檢 本市研究制定更嚴格校服地方標準
申城擬建校服供貨商“黑名單”制度
晨報記者 張昱欣
針對“問題校服”事件暴露出的監管漏洞,本市將研究建立針對校服的更嚴格地方標準,同時研究實施相對集中采購模式、進行前置檢驗、建立校服供貨廠家“黑名單”制度等5項監管措施。而浦東新區已將相關企業供貨的21所學校26444套校服全部暫停使用并送檢,相關檢測結果近期將對外公布。
存在監管不嚴、職責不明
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官方微博“上海發布”昨日發布微博稱,針對近期質監部門抽查中發現上海歐霞時裝有限公司的問題產品,本市有關部門和區縣高度重視,責成有關方面深入調查。一旦發現公職人員、學校教職工有違規違紀行為,將予以嚴肅處理。
據了解,發現問題的浦東新區已將相關企業供貨的21所學校26444套校服全部暫停使用并送檢,相關檢測結果將在近期對外公布。教育部門將舉一反三,在全市全面排查涉事企業的相關服裝,確保學生服裝安全可控。
在調查上海歐霞時裝有限公司存在問題的過程中,有關部門發現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著監管不嚴、職責不明等問題,各部門間協調機制尚不完善,監管也有一些漏洞。
研究相對集中采購模式
質監、教育、物價等主管部門連夜對形成校服監管的長效機制進行深入研究,抓緊落實一系列舉措。
一是明確準入標準,質監部門將抓緊在一般服裝質量標準的基礎上,研究建立針對校服的更嚴格的地方標準。在新標準尚未形成之前,必須嚴格執行現有標準,并通過大幅度增加抽檢比例和頻次,實現最嚴格監管。
二是規范訂貨主體和程序,在當前各校自行采購的“大分散”格局下,研究區縣和學校相結合的相對集中采購模式。采購過程中,質監部門將進行前置檢驗,并充分發揮學校家長委員會的作用,訂貨過程要對學生和家長充分公開。
三是實施過程抽查,責成區縣教育部門和學校必須積極配合質監部門開展過程監管,一旦發現問題立即召回整改,并嚴肅處罰。未整改合格的企業,不得作為校服供貨廠家,建立“黑名單”制度并予以公布。
四是合理確定校服價格,實施“保本微利”原則,既充分考慮學生和家長的承受能力,又兼顧企業合理利益。
五是信息充分公開,建立健全在不同訂購主體范圍內的信息公開制度,面上抽查檢測結果要及時向區縣教育部門、學校及公眾公開。
本市校服質量總體穩定
市質監部門表示,歷年來本市校服的抽檢合格率保持在較高水平。2012年起,質監部門在抽檢中增加了標志標示項目,不少廠家未能及時執行這一標準,導致合格率降為48.7%。如果排除這一不影響服裝質量安全和穿著功能的檢測項目,校服合格率為87.8%。總體來看,本市中小學生校服質量較為穩定。
[“毒布條”源頭探訪]
校服面料分環保與非環保 每套成本差5元
晨報特派記者 姜鵬 紹興報道
“毒校服”事件中,一段縫在學生服袖子上寬1厘米的黑色布條成為惹禍的主角,而據廠家負責人介紹,這段布條采購自浙江紹興柯橋。
柯橋是目前亞洲最大的紡織品批發市場,“有毒”布匹是否大行其道,究竟潛藏著何種危害?晨報記者趕赴紹興柯橋,發現批發市場的面料有環保與傳統印染之分,“每套環保校服的成本僅貴5元錢”。
對于致癌物芳香胺染劑的使用情況,多名布料批發行老板均表示“不太了解這種染料”,堅稱絕不會使用致癌染劑。
非環保面料很多攤位有售
昨日下午,晨報記者趕赴柯橋輕紡城東升路市場,在B區布匹交易區,記者以采購校服之名向多家攤位詢問,一家名為“布行者紡織行”的店主魏老板介紹說,自己為不少校服工廠供貨,校服大多使用T/R面料,經濟實惠。魏老板指著一款黑色布匹介紹,這款T/R面料,染織辦法、環保要求不同,價格也不同,采用環保染劑的稍貴。
記者還發現柯橋輕紡城多家攤位均銷售環保與非環保兩種面料。兩者的區別,魏老板解釋說,一般小型的染廠采用傳統染法,用非環保的染料,所以價格略低,而大型染廠使用環保染料,價格相應水漲船高。
據廣州市纖維產品檢測專家、高級工程師潘偉介紹,我國對紡織品成分有嚴格的標準與規范,采用非環保染料并不意味著不合格。
“如果不查,推薦便宜的”
記者發現,非環保面料更受采購商青睞。魏老板表示,如果買家不提出特別要求,自己一般會傾向推薦價格更便宜的布料。
成本方面,一紡織行店主介紹,一款經濟實用的校服面料約為13.2元/米,以每件校服2.5米使用量算,每套校服布料成本約33元。
當記者問及面料是否環保,該店主表示可使用環保染劑面料,但價格貴0.8元/米。這名店主甚至說,“如果教育局不查,我推薦你用便宜的,如果需要通過環保檢測,那就用14元的”。
在柯橋輕紡城北八區,一家紡織行老板也向記者介紹,一套校服布料價格約35元。該老板甚至表示可以幫助聯絡江蘇鹽城的服裝加工廠,加工成成衣共需60元左右,“加上運輸費、包裝費等,每套成本約75元左右”。當記者強調校服應符合環保標準時,該老板表示,只需要適當增加成本,就可以全部采用環保布料,“兩者相差5元一套吧”。
[對話學校]
“選擇歐霞,是其他學校推薦的”
晨報記者 林穎穎
昨天凌晨,浦東新區教育(體育)局官方微博公布了2012年浦東21所采購歐霞校服的學校名單。晨報記者昨天一一撥打了21所學校的電話,試圖從中找到答案。
民辦育辛高級中學:
選歐霞,是政教處決定的
問:學校是通過什么渠道了解到這家廠的?
答:是原來附近的幾所學校推薦的。
問:最終選擇歐霞是誰決定的?學校家委會是否參與此事?
答:是政教處決定的。我們也看了廠家的營業執照,資質等。發給過家長征詢單,告知校服價格。
孫橋中學:
家長只選尺碼,不能選廠家
問:學校是通過什么渠道了解到這家廠的?
答:我是2008年6月上任的,之前我們學校采購校服的廠家就是歐霞。我上任后,采購廠家和采購程序,都是沿用以前的做法,基本沒變過。
問:中間沒考慮過換一家,或者比較一下其他服裝廠嗎?
答:他們的服務還可以。當時我上任后,曾經提出來校服的樣式要好一些,他們廠家就拿來了一批樣品,我們摸一摸,挑一挑,最后挑了幾套,款式有所變化。其他的也沒多想,我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找提供校服的廠家,沒有這方面信息。基本上用這家,就一直到現在。
問:選擇校服,學校家委會是否參與此事?
答:剛才我已經講了,因為在我這里沒有另選校服廠家,所以沒有召開家長討論,至于之前有沒有征詢過,我不是很清楚。但是訂單每年都是發給家長的,讓他們選擇。
問:讓家長選擇什么?
答:不是選擇廠家,是選擇服裝的尺碼。
問:最后的采購價是多少?
答:真的很抱歉,我記不清楚了。不過價格我們都是備案的,校服價格是物價局批下來的,我們再在這個基礎上跟對方討價還價,基本上是低于這個價格的。
[回訪歐霞]
負責人昨未再露面傳其曾在學校工作
晨報記者趙磊報道 上海歐霞時裝有限公司被立案調查后,位于川六公路附近大院內的公司廠房前,不斷有記者到來。不過,大家都失望而歸,歐霞仍舊大門緊鎖,企業負責人再未露面。
昨天下午,記者重返歐霞所在大院,隔窗注意到,底樓靠近寫字臺的窗戶前,拉起綠色窗簾,透過大門玻璃向內望去,寫字臺也被白色的圍簾遮擋起來。繞至后方,貨架上的校服也已不見。顯然,在記者前天傍晚離開后,一些編織袋被收了起來。
而昨天,也有傳聞稱,王某曾在某學校工作,其丈夫也從事教育工作,在一家學校任職。但這樣的傳聞,沒有得到相關方的證實,王某本人也未回應或澄清。
[香港模式]
家長參與校服招標廠家2年重選一次
晨報記者 張智麗
“毒校服”事件持續發酵,引發大眾對校服采購、征訂模式的反思。記者昨天采訪香港的福建中學(小西灣)校長黃均瑜發現,香港中小學校服的采購在招標過程中,家長代表充分參與其中選擇和決策。
家長可以比價格、看布料
是否一定要穿校服?就這個問題,黃均瑜介紹說,香港政府部門也沒有規定中小學生一定要穿校服,這一決定權在學校。“就我所知,所有的中小學都規定穿校服的,曾經有一所學校不要求學生穿校服,但后來也要穿了。”原因是,“看起來比較整齊、容易管理和辨識。”
那么,香港的學校是如何采購校服的呢?黃均瑜介紹,學校先定下一個款式,然后找一些供應商,由他們做一些樣板來參與招標。他特別強調,在招標過程中,一定會有家長的參與,“因為買校服的錢是家長出的”。“學校有家長教師委員會,委員一半是家長,一半是教師,他們可以比價格,看布料,最終決定選擇哪家供應商。”
黃均瑜坦言,有些家長有服裝行業的知識,那最好,但絕大多數家長就像自己買衣服一樣。至于布料質量問題,他認為學校和家長也只能聽供應商介紹,布料從哪里來,供貨過哪些學校等,“如果布料有問題,還是要靠政府部門去監管”。
家長可選其他渠道買校服
為了保證校服質量,校方會每2年重新選擇一次供應商,換掉一些不滿意者。在學校最終確定了供應商后,家長仍然有權選擇其他渠道購買校服。“比如可以自己做,可以自己找人做。”黃均瑜表示:“學校選擇一家供應商,是為家長提供方便,但政府規定,學校不能強制要求家長只能通過這個渠道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