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何蒼綜合報道
還記得一年前,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廣東汕頭的垃圾玩具事件,汕頭市副市長公開向消費者道歉,相關瀆職人員被停職。如今,那里的毒玩具消失了嗎?
玩具行業是廣東汕頭市澄海區的支柱產業,澄海當地與玩具相關的企業有3000多家,擁有一大批馳名商標、名牌產品和專利授權產品。然而誰能想到,制作兒童玩具的塑料竟然來自垃圾回收站,甚至包括輸液管這樣的沒經過任何處理的醫療垃圾。多次回收使用的“二料”還會釋放出甲醛等有害物質。
問題玩具經過去年3·15晚會曝光后,汕頭市澄海區委區政府連夜迅速行動,對全區塑料加工黑作坊、黑塑料回收站進行清查整治。隨后,汕頭市主管玩具產業的副市長在接受財經頻道記者專訪時,就問題玩具事件向消費者道歉,當地政府部門也對相關瀆職人員做出停職處理。
一年過去了,有毒的玩具消失了嗎?
3月1日,媒體記者來到汕頭澄海區,發現這里大大小小的廢品回收站有很多家,店家表示,他們主要是回收塑料廢品,收集好了之后,就賣給澄海區的一些二料加工作坊。一位正在分揀舊塑料玩具的廢品回收站人員告訴媒體記者,像她家這樣的回收站有差不多有150家。
不遠處就是多家二料加工的作坊,亂七八糟的二料散發著難聞的氣味。據了解,這里的二料只是簡單地把垃圾粉碎,之后再用水沖洗一遍晾干,就可以銷售給玩具工廠了。更可怕的是,一些塑料藥瓶,也被用來當作二料的原料。一位二料作坊主透露,為了能賺得更多,他會往這些本就極不衛生的二料里添加了“色母”,就是石頭粉,使這些料更沉。當然,不只是他會這樣做。
孩子的玩具,就是由這些塑料垃圾加工成的,連最基礎的衛生標準也不能達標,產品質量更是奢談。但就是這些非法原料做成的兒童玩具,成了當地的支柱型產業。
在汕頭最大的玩具批發市場澄海塑料城里,媒體發現這里銷售的玩具產品根本就沒有國家質檢部門頒發的3C安全認證標志,甚至很多產品連廠址、廠名都沒有標注。
“反正就能賣就是了,我們這個東西又不是走超市的,走批發市場。”一位商家說。據這些商家透露,供應大超市的產品,一般會使用新料和質量好一點的二料。而那些三無產品的玩具,通常會使用比較差的二料,因為不合格,所以大家都不敢印廠名和廠址。但一些經銷商告訴記者,如果有需要,他們隨時可以印上這些標注。但都是假冒的,在3C認證的官網上一查便知。
可以說,盡管經過了去年媒體全國范圍內的重點曝光,但廣東汕頭澄海區的有毒玩具依舊在猖獗地生產和銷售著,這個市場的毒瘤,并未去除。
難道說監管機構在這一年中沒有做任何監管工作?一商家告訴媒體,并不是不查,只是在“抓嚴”的時候都會提前通知商鋪關門幾天,等查處時間過去后再開業。還有商家透露,工商所只查假冒大品牌的產品,對三無產品從來不查處。
事實上,汕頭市澄海區廣益工商所就位于澄海塑料城中。工商部門是政府主管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的工作部門,但對于近在眼前的三無玩具產品,這里的工商部門幾乎視而不見。當媒體記者以買家身份帶著這些產品來到工商所一間寫著副所長標識的辦公室時,里面的工作人員只是讓記者與經銷商自己去協商處理,連辦公室都不愿離開,更談不上前往市場現場取證查處。
記得去年曝光之后,當地政府很快就通過媒體向全國的消費者進行了道歉,并進行了專項整治行動。而現在的混亂景象讓人不禁感到,整改不過是一場戲。
一個有著支柱型地位的玩具產業,在歷經中央媒體全國范圍內重點曝光之后,依舊在無序違法地生長著。媒體記者離開汕頭澄海區的時候,這里的垃圾玩具依舊在熱熱鬧鬧的銷往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