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經濟之聲《天天315》特別策劃《315維權進行時》。直擊熱點事件內幕,曝光傲慢侵權行為,公開事實真相,呼吁消費法理。天天315,讓消費者更有力量。
今天播出《傲慢的國際大佬》第三篇——開車感受大風吹,車內御寒帶帽子。檢測漏風靠“耳聽體感”土辦法,自詡嚴謹為何公然違背科學精神?善意的背后,到底還隱藏著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寶馬汽車,怎能讓你蒙混過關?
中廣網北京3月14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道,寶馬5系新車漏風事件經過我們的連續報道后,北京寶城百旺經銷商很快再次通知車主驗車,并稱這一次寶馬中國[微博]會派專業的技術人員到現場對車輛進行檢測。但到達現場后,寶馬中國技術人員說還是用“耳聽體感”的土辦法來檢測車輛,這一做法,遭到車主的質疑。
王明:試完就給我一個檢測報告是嗎?檢測報告里肯定會有依據,對不對?那你測出值是用什么?用耳朵,體感,皮膚?你代表寶馬中國來,就要很科學、很客觀地說哪出問題了,你的耳朵不是國標,你的皮膚也不是國標。
寶馬:您說的非常專業,那些東西我都沒有帶,我還是得回去。
寶馬中國技術人員出面的這次檢測,最終不歡而散。記者隨后核實到,國家對于漏風沒有檢測標準。這期節目播出前,我們也再次收到寶馬方面回復的書面聲明,聲明中也提到了寶馬方面同樣了解到目前行業內暫無對車內漏風的檢測標準和機構。
從今年1月29號開始,《天天315》欄目已經連續多期報道了進口寶馬5系轎車漏風事件,這期間共接收到寶馬中國方面的兩封書面回復。第一封是在今年2月6日,第二封是在今年3月7日,中間間隔一個月的時間,但答復的內容并沒有多大不同。
寶馬回復第一封書面答復的前一天,記者和投訴車主同去的4S店,準備見證廠家技術部的檢測過程和檢測結果,但是因為廠家技術部的專業技術人員當時沒有帶專業的檢測設備,所以最終寶馬中國技術部也沒有進行車輛故障的確認,不過當時技術人員提到一定還會對車輛進行檢測,只是檢測時間和領導溝通后再通知媒體或車主。第二天,記者收到寶馬中國方面的書面回復,但里面并沒有提及何時還對車主車輛進行檢測,何時找出漏風原因。
寶馬中國只是回復經銷商愿意嘗試通過更換密封條或更換天窗的維修措施解決車輛問題,并給車主提供一萬元代金券作為誤工補償金,在車輛修理期間為車主提供代步車輛,并且贈送車主金卡。
那么寶馬中國提供給車主的解決方案,車主是否滿意呢?
主持人:寶馬方面說他們愿意提供一份善意的解決方案,你同意這個方案嗎?
消費者:我不同意。
主持人:為什么?
消費者:因為他沒找到問題在哪,整個東西都是在敷衍我。
主持人:你認為他在敷衍你是嗎?
消費者:對,因為沒有查出車輛具體問題,他提出給一萬元的代金券等等,這些東西是安撫性的,而不是真正去直視問題、解決問題。
主持人:他們說,愿意提供一份善意的解決方案,對“善意”這個詞,你個人怎么理解?
消費者:你要表現出想解決問題的誠意,才能體現到你的善意,現在連誠意都沒有。這個問題寶馬中國始終不正式面對我,而讓經銷商反復地找我,勸說我,然后讓我去答應他這份條件等等,要讓我在經銷商這里不停地進行檢測,經銷商已經給我出檢測結果了,已經查不出任何問題。現在我想希望得到寶馬中國給我提供技術支持,對車輛進行全面檢測,現在一直得不到回復。
主持人:上次寶馬的技術人員跟你們去檢測的時候,戴的是耳朵和皮膚檢測,在這之后,他們說稍后會和你們聯系,再具體地通知檢測的時間,他們有通知你時間嗎?
消費者:沒有,寶馬中國一直沒有跟我聯系。
主持人:你現在個人的訴求還有什么?
消費者:我的訴求還是之前的,首先對我的車輛進行全面檢測,找出問題。要么是退,要么是換,因為我是新車,我不可能接受換密封條等等,我根本接受不了,因為都沒有找到問題在哪。
主持人:你覺得他們在回避問題,我能這么理解嗎?
消費者:對,回避問題,包括行業監測這一塊。
經濟之聲評論員包華就此評論。
包華:我認為應該是寶馬中國來解決問題,經銷商雖然有技術人員,但是很明顯這次車輛出現的問題不是經銷商能解決的,而應該是在產品的設計和制造過程中予以解決的,這個層面來說,應該是由生產商,也就是寶馬中國出面來解決問題。至于經銷商本身是否愿意給消費者提供服務,或給予一定的金卡體驗待遇,我認為那是經銷商自身的表達愿望,但是這跟產品質量本身沒有直接關系,寶馬中國應該承擔作為廠商的責任。
現在寶馬中國給予消費者的說法只有一個判斷,這個產品合格,至于為什么出現這樣的問題,一直沒有說,甚至于我認為他是拒絕進行相應的說明。其實解釋本身很簡單,你的車當時是怎么設計的、怎么制造的,由于什么樣的考慮才出現了這樣的問題,這個問題到底合不合理,如果消費者存在身體不適的感覺應該怎樣回避或調整,但寶馬中國繞了一大圈都沒有給出說法,而且經過4S店的比對發現不只一臺車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現在我們有理由懷疑寶馬中國這一款車是存在設計或制造方面的缺陷。
經濟之聲天天315的記者胡波對于寶馬車漏風的問題一直在持續跟蹤,包括車主的投訴,到4S店進行檢測,以及后期跟寶馬中國方面的具體聯系。對于車主的這個說法,胡波怎么看呢?
胡波:這位車主反應的漏風問題,據我們的調查,以及寶馬中國技術人員和經銷商的判斷,我認為這并非是消費者的個別問題,很有可能是寶馬5系車存在的共性問題。在這期節目之前,我們曾多次聯系寶馬中國市場部工作人員,依對方要求,我們將質疑發給對方,可是對方一直婉轉拒絕我們的采訪。一直到3月7號,我們才又收到寶馬中國方面的第二封書面回復。這封回復和前一封回復內容基本一樣。不同的內容是:一是寶馬中國說,他們也了解到目前行業內暫無對車內漏風的檢測標準和機構;另外是說,目前了解到客戶未能認可經銷商提供的解決方案并提出了置換車的需求,對這個要求經銷商不能支持,這里提到的車主不認可的解決方案是指第一封內容中提及的方案;第三個不同之處是,寶馬中國回復,寶誠百旺經銷商會繼續與客戶進行溝通,也期待盡早就車輛問題達成一致,同時,他們會督促經銷商加快與客戶的溝通,并盡可能提供必要的協助與支持。
這其中寶馬中國根本沒有提及他們會再對車輛進行檢測,而是將后續的工作全部交由經銷商處理,為什么寶馬中國不對此事負責到底?既然承諾會對車輛進行專業檢測,為何遲遲不兌現?現在已經有一輛車漏風并造成車主身體不適,寶馬中國應該給這名車主一個合理的解釋,合理的說法才對。
而且最關鍵的是,之所以這名車主投訴的漏風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最初的原因就是寶馬經銷商和寶馬中國的技術人員參照比對試驗,自稱其它寶馬5系車也是這樣,所以不認可車主反映的漏風是一個問題。那么這也反證了漏風可能是寶馬5系車存在的共性問題,對于這個質疑,寶馬兩次的回復中一直都在刻意回避,沒有任何說法。我們希望寶馬中國能夠重視車主投訴,盡快說明寶馬5系車漏風問題,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包華:我認為,寶馬公司肯定知道問題出在哪里,而且是能夠修正的,只不過他不愿意面對自己產品可能存在瑕疵的結論,所以他一直是在回避。其次,他認為問題可以不解決,而只讓消費者不去投訴,不提出就可以了,用另外一種方式,廠商不出面,由經銷商去解決問題的方法,把廠商和經銷商的責任進行區分,從而回避自身的風險。但是這樣的做法讓所有車主都會質疑寶馬公司對自己產品質量究竟是不是負責任,所以我希望寶馬中國公司盡快把問題說明,給消費者一個改變現狀的方案,讓消費者放心。
實際上,消費者的知情權沒有得到滿足,這種情況之下不可能接受任何的解決方案。消費者提出的退換車輛的訴求,我認為本身是得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