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被禁14年之久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今年被“解禁”,不少人擔憂“白色污染”卷土重來。在經濟相對發達、市民素質較高的香港,政府對發泡餐具一直未禁止。記者看到,香港街頭、垃圾桶旁時常可見白色發泡餐具。為解決這些問題,當地政府采取各種措施,促使發泡餐具使用率不斷下降,許多大型餐飲店采用更環保餐具。
叉燒飯、云吞面、炒牛河……每到午飯時分,無數個“外賣仔”奔走在香港的寫字樓、商場、碼頭,把一份份盒飯送到忙碌的人們手上,同時也讓發泡塑料餐具傳遍城市角角落落。
發泡塑料垃圾日均104噸
未禁發泡塑料餐具,但使用量連年下降
發泡塑料,香港俗稱“發泡膠”,學名泡沫聚苯乙烯。在一些低檔餐館,午飯外送、晚餐打包,都愛用發泡塑料餐具。香港街頭,垃圾桶旁邊,也時常見到丟棄的發泡塑料餐具,好在清潔工多數時候能迅速清理。
商家圖便宜,消費者圖方便,也不拒絕發泡塑料餐具。香港西區水果碼頭一帶,中午很多司機師傅在此停車休息、吃午餐,多數都是手捧一個發泡塑料飯盒就餐。記者詢問了幾位司機,都認為餐盒沒有什么大問題。
據香港特區政府環保署統計,2011年,棄置在垃圾堆填區的發泡塑料廢物,估算平均每日約104噸,占城市固體廢物總量的1%。其中,發泡塑料餐具和其他發泡塑料廢料分別為50噸和54噸。數字雖然驚人,其實香港發泡塑料餐具廢料已經連續多年下降。2006年,香港每天約有135噸發泡塑料廢料,其中約97噸是食物或飲品容器。
香港政府未禁止發泡塑料餐具,但社會環保意識提高、政府采取各種措施,使其用量不斷下降,許多大型餐飲連鎖店已逐步采用由聚丙烯制成的“可重復使用餐具”。
政府呼吁各界少用發泡塑料餐具
學校受資助采用可重復清洗餐具,發泡餐具已基本不用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的王奕助理教授,是研究生物可降解包裝材料的專家。他介紹,發泡塑料污染環境,是因為聚苯乙烯不可降解;危害健康,是因為溫度達到75攝氏度之后,聚苯乙烯的結構被破壞,釋放出苯乙烯,而國際上普遍認為苯乙烯是“可疑致癌物”,并可能對胃腸道、腎臟、呼吸系統有害。“使用過程中,一些小細節都可能導致問題。”
記者問王奕,如果叫外賣發現店家用發泡塑料餐具,會不會拒絕?“只要不是油質的,我自己也懶得跟商家說。油的溫度可以非常高,使餐具產生更多有害物質。” 王奕說。
既然發泡塑料餐具不環保,政府為何不禁止使用呢?環保署并未正面回應記者這一提問,只是強調減少廢物產生是香港面對嚴峻廢物問題的首要策略。香港政府“鼓勵餐飲業界盡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盒或餐具(包括發泡塑料餐盒),并通過宣傳向市民傳達相同訊息,以減少廢物的產生”。
在香港,開會、辦活動都比較簡樸,“吃盒飯”是最常見的款待方式。政府號召社會各界選用可重用餐具,避免使用發泡塑料餐具等即棄餐具或用品。
為推動學校減少使用即棄飯盒,環保署聯同教育局邀請全港學校簽署環保午餐約章,已有近300所學校簽署約章。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預留1.5億元,資助學校改建和加裝基本設施,以推行現場派飯,讓學生可以使用自帶餐具打飯。同時還資助學校采用可重復清洗的餐盤及餐具。現在已有88間學校獲批資助。此外,新建校舍的設計和裝置,也配合現場派飯模式。
環保署的資料稱,校園膳食供應商已經棄用發泡塑料餐具,目前較為普遍的是聚丙烯餐具。環保署2010年向全港中小學發出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約有55萬名學生在校進食午餐,使用即棄飯盒者(包括紙質飯盒、錫紙飯盒和發泡塑料飯盒)約占14%。
學校曾經是一次性餐具“重災區”,但近年發泡塑料餐具接近絕跡。環保署統計,2010年,香港學校每天丟棄的飯盒有7萬多個,主要為聚丙烯餐具。這一數字,已比2003年減少3萬。
有專家提醒記者,一件產品是否具有“環保效益”,要從產品生產過程的每一階段加以考慮,從選用的原料和生產過程,到產品的使用和最終棄置,都要顧及,綜合考慮。香港環保署提供的資料顯示,雖然一般人以為紙杯比發泡塑料水杯環保,其實制造發泡塑料水杯所需的蒸汽和電,僅為制造紙杯的1/12和1/36。
運輸收集成本較高
香港只有少數發泡塑料回收商;正考慮推行固體廢物按量收費
香港如何回收、處理、再利用一次性發泡塑料?環保署介紹,清潔的發泡塑料產品,經壓縮或熱熔后可拉粒成為原材料,以制作新產品,比如花園裝備、衣架及唱片盒等。泡沫聚苯乙烯的發熱量比煤高,在熱能回收系統或設有污染控制設備的焚化爐內燃燒,不會釋放出有毒或危害環境的物質。
但是,由于運輸及收集發泡塑料廢料成本較高,發泡餐具回收價值較低。因此,現在香港只有少數發泡塑料回收商。
有香港專家建議,內地放開發泡塑料餐具,回收再利用手段必須跟上。光大環保公司運營中心工程師江曉華認為,發泡餐具回收體系應該是垃圾分類回收的組成部分,可以在現有的垃圾分類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同時,可參考國際通行的“誰污染誰負責”原則,按標準向生產廠家收取污染治理費,作為回收、處理的資金來源之一。
回收只是一個前奏,處理發泡餐具并實現再利用也是關鍵問題。江曉華介紹,臺灣已有類似的處理、再利用機制,將沒有沾染油污的餐盒進行粒子再造,油污餐盒則通過焚燒方式處理。
江曉華還建議,在建立發泡餐具的回收、處理、再利用機制時,應同時引入監管體系,不斷提高處理水平和資源再利用水平。
目前,香港已推行塑料購物袋每個征收0.5元環保費。環保署已經完成一項公眾咨詢,探討是否應通過都市固體廢物按量收費,促使進一步減少即棄廢物,包括發泡塑料餐盒。根據所收到的意見,香港政府已經建議確立方向,推行都市固體廢物按量收費,并就廢物收費的實施細節展開第二階段公眾參與。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