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的凈水器售價不菲。 (資料圖片)
商報記者 任忠君
行業標準形同虛設、數千家廠商自定標準、廠家宣稱具有“美容”“抗癌”等神奇功效……凈水器市場亂象紛呈。
亂象根源被歸結為——國標缺失。這部自2007年開始籌備的飲水器國家標準到目前依舊沒有出臺,致使目前擁有數千家企業的凈水器行業依然處在“盲戰”狀態。
日前,重慶商報新財商指數研究院獨家發布的《“五一”消費調查》顯示,隨著環境問題加劇,一半以上市民開始關注環境電器,其中,64.4%的市民將關注重點放在凈水器上。
面對數千家凈水器廠商、價格從100元左右到上萬元的凈水器、廠家自稱有“美容”甚至“抗癌”功效,消費者究竟該如何選擇,這無疑是一道難題。
現狀
市場龐大
數千廠商爭食“凈水器”
近年來,隨著“水問題”成為市民關注焦點,凈水器市場隨之井噴。以深圳為例,慧聰家電新聞中心統計的數據顯示,2010年,深圳的凈水器廠商僅200多家,到2011年年初就迅速增加到400多家,而截至2012年,深圳凈水器廠家已達1200家左右。
目前,全國究竟有多少企業在從事凈水器生產和銷售?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的答案。
來自中怡康的最新統計數據是3000多家,威世頓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則是4000多家,而國家衛生部網站上顯示的卻僅2000多家。
“因為統計方式和統計對象不同,導致各個機構的統計結果出現差異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機構也好,衛生部也好,在進行統計時,統計對象都是主要瞄準已經取得生產許可、有品牌的凈水器廠商,但涉及到一些無品牌、無生產資質的凈水器廠商,幾乎沒有統計在內。”一位不愿具名的品牌凈水器銷售公司高層人士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隨著我國居民水健康消費意識的提升,凈水行業發展增速越來越快,未來三年,我國凈水器市場很可能將達到1000萬臺的年銷售規模。”蘇寧相關負責人昨日告訴商報記者。而按照每臺2000元均價計算,這將是一個價值200億的市場蛋糕。“在此背景下,不少廠商紛紛進入該領域,其中不乏美的、格力等在內的老牌家電廠商。”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賀在華告訴商報記者。
亂象
價格亂
售價萬元出廠價不超800元
商報記者多方調查發現,伴隨廠商“井噴”的,是體現在終端市場上的諸多亂象。
在主城多家主流家電賣場內,商報記者看到,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凈水器品牌約10個左右,均為美的、安吉爾等知名廠商,價格則主要集中在1000元到2000元之間。
“現在沁園旗下的大部分凈水器銷售價格都在1500元左右,其中五層凈化的UF1是我們最暢銷的產品,市場價格1259元。”大坪蘇寧店沁園專柜導購告訴商報記者。
但商報記者查閱淘寶、京東等多家網上商城發現,來自某品牌廠商的一款最便宜的凈水器僅標價98元,而同樣是該品牌廠商的一款最貴的產品標價則達到了10777元。“無毒凈”、“真能”等凈水器廠商,盡管品牌名不見經傳,但其凈水器標出的銷售價格均達到2000元以上。
那么,這樣一款產品究竟出廠價多少?隨后,商報記者以加盟商的身份致電包括真能、鼎美等在內的多家凈水器廠商后得知,一臺市場售價在1000元左右的凈水器,其出廠價格僅150元左右。
“正因為現在市場剛剛興起,消費者對凈水產品的質量和功能不甚了解,所以產品還處于暴利階段,我們現在最貴的產品在終端都能賣到上萬元,但給你們經銷商的出廠價格都在800元以下。”鼎美一名自稱郭亮的銷售經理告訴商報記者。
宣傳亂
過濾“神水”降血壓還抗癌?
在混亂的價格之外,“活化水”、“礦化水”、“小分子團水”等新鮮概念,亦成為諸多商家吸金的主要手段。
在我市一家知名家電賣場,某知名品牌凈水器推出了能生產軟水的系列凈水產品,其在宣傳海報上明確稱,飲用該凈水器生產的軟水有美容功效。
在真能凈水器的官方網站上,則將其凈水器凈化后的水稱為“高能活化水”,并稱該水具有祛黑斑、防日曬、治療香港腳、高血壓、口腔疾病、外傷,甚至提高性能力等神奇療效。聲稱能生產類似“神水”的凈水器產品不勝枚舉,一家名為“名泉”的上海凈水器廠商更直言“產期飲用通過我們凈水器凈化的產品,能延年益壽、抵抗癌癥。”
“事實上,早在2005年,衛生部就曾發文稱,衛生部從未批準生產過任何離子水機,涉水產品不得宣稱任何保健功能,且對部分水質處理器在獲得涉水產品衛生許可批件后又擅自更改許可內容和范圍,改制成離子水機生產銷售,或宣稱保健功能的,各地要嚴格按照《行政許可法》、《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辦法》嚴肅查處。”中國凈水行業協會秘書長顧久傳無奈地告訴商報記者,“盡管如此,但缺乏對違規行為的具體處罰規定以及網絡違規取證困難等因素,導致如今諸多自詡擁有降血壓、防三高、清煙毒、解酒護肝、控制糖尿病等療效的涉水產品比比皆是。”
原因
行規無強制性 國標醞釀六年難產
為何諸多凈水器廠商如此肆無忌憚地宣揚其產品的功效?商報記者調查發現,行業規范無強制性、國標缺失是亂象的根源所在。
“目前的凈水器行業并不是沒有規范,相反,規范還很多。”顧久傳介紹,目前主要適用于凈水器生產的標準有四個:一是把天然水加工成自來水,按GB5749-2006標準,必須要通過衛生部門發衛生批件;第二個標準是衛生部門2001年發布的行業規范《一般水質處理器衛生安全與功能評價規范》,目前絕大部分凈水器廠商都是按這個規范進行生產;第三個行業規范,是建設部出臺的,主要針對凈水器的納濾;第四個是衛生部2001年發布的行業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與功能規范》,主要針對凈水器的反滲透。
“然而,盡管凈水器行業目前已經先后出臺了多個行業規范,但對整個行業能起到強制性規范的國家標準迄今仍未正式出臺。”顧久傳告訴商報記者,從某種意義上講,上述規范對凈水器生產廠商而言,只能起到參考作用,并不能強制其執行。
“真正對整個行業能起到強制性規范作用的飲水器國家標準早在2007年就已開始籌備,這個由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導的《家用及類似用途凈水器》強制性國家標準,時隔六年依然沒有正式出臺。”沁園集團一位資深員工告訴商報記者。
縱深
廠商自定標準方便 國標短期難出臺
為何歷時六年,國標依然難產?對此,商報記者多次撥打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電話均無人接聽。
“一個行業性國標的出臺涉及到各大部門,比如衛生部、質檢總局、行業協會、龍頭廠商等,多方權衡下,本身就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時間周期。”凈水行業資深專家唐建星曾在多個凈水行業研討會上解釋。
而商報記者調查發現,諸多品牌廠商對國標的“曖昧”態度,同樣成為國標遲遲未能出臺的一大原因。
“盡管現在的凈水器市場很亂,很多龍頭企業也身受其害,但國標的缺失同樣也給各凈水器廠商帶來更大的操作空間,比如現在所有廠商使用的都是企業自定的生產標準,產品如何全是企業自己說了算,這無論從宣傳還是銷售上,都意味著很大的便利。”一名不愿具名的品牌凈水器廠商內部人士告訴商報記者。
多名業內人士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也坦言,盡管長期來看,國標出臺對整個行業利大于弊,但就目前而言,一旦國標出臺,對我們而言不僅將面臨調整產品帶來的成本,大批中小廠商關門,同樣不利于炒熱整個市場。因此,他們認為國標在短時間內可能仍難出臺。
提醒
購買凈水器 須認清兩個“認證”
那么,在國標未出臺之前,面對混亂的凈水器市場,消費者該如何選擇正規的凈水器?
衛生部在官網上提醒說,消費者在選購家用飲水機、凈水器等水質處理器時,要向銷售商索取兩個“認證”,一是要看其有無家用電器的3C認證(此為家用電器生產規范的強制性認證,所有家電產品都必須擁有);二是要看其有無衛生許可認證,并要核對凈水器的品牌、規格、型號與衛生許可證是否相符。
而消費者一旦發現沒有衛生許可批件的涉水產品上市銷售,或違規宣傳各種保健功能的水質處理器,可向當地衛生監督機構反映,衛生監督機構將依法作出處理。
(重慶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