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山東濰坊峽山區姜農違規超量使用劇毒農藥“神農丹”,而當地姜農都知道這種劇毒農藥的“厲害”,產的姜只外賣,自己不吃。更需深思的是,濰坊當地出產的生姜分出口姜和內銷姜兩種。因為外商對農藥殘留檢測非常嚴格,所以出口基地的姜都不使用高毒農藥。
對此,不少網民表示,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內外有別”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出口管得好、內銷管不住”仍讓人大跌眼鏡。也有不少網民感慨毒生姜、假羊肉等危險食品不經意間竟已成家常便飯。還有不少網民認為,兩高已發布關于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從嚴量刑的司法解釋,不妨從毒生姜問責開始,以儆效尤。
內銷抽檢形同虛設
不少網民對此表示后怕,如此劇毒物質,為何能蒙混過關?網民“期價意”表示,中國北方最大的姜蒜批發市場設在濰坊安丘市大黑埠村,峽山區緊挨著安丘市,生產的生姜最后都匯集到這里交易。而就是這樣規模的生產,想要獲得農業殘留合格的檢測報告,也只需做姜生意的老板們自己往相關部門送檢測樣品,幾斤合格的姜就可讓上百噸劇毒姜蒙混過關。
網民“在北京的南京人”說,濰坊安丘市種植的生姜主要用于出口,因此安丘市對每個鎮和街道、每個社區、每個村都設有農藥監管員和信息員,對農藥的經營和使用實現無縫隙監管。不過,與出口姜的嚴格管理不同,濰坊其他地區生產的內銷姜對農藥殘留實行的是抽查制度,一年抽查不了幾次,無論是做內銷姜生意的姜販還是農戶,對這種抽查都不太擔心。
署名“彤錫蘭”的微博表示,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內外有別”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外商對農藥殘留檢測非常嚴格,“出口姜”的監管就做到了“無縫隙”,就做到了嚴格管理。可見,所謂管不住,是因為根本沒去管。中國人自己吃的管不住,難道是因為自己人好糊弄?
危險食品頻現
豈止是劇毒姜,近期的“摻假羊肉”、“病死豬”等事件讓不少網民感慨危險食品竟成家常便飯。
網民“環形徑”表示,前些天,公安部門查實了用老鼠肉、狐貍肉和水貂肉冒充羊肉。這幾天又曝出,“摻假羊肉”流入了傣妹、小肥羊、譚火鍋、品尚豆撈、澳門豆撈等知名火鍋店。一直以為,前些日子網上炒的很火的豬肉、雞鴨肉吃不得,現在就連羊肉也如此;路邊攤也就算了,知名店也如此,情何以堪。
不少網民引用了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二庭庭長裴顯鼎的一段講話:如果容忍這種犯罪的惡劣程度再發展下去,不僅整個食品行業可能會受到致命傷害甚至可能被毀掉,而且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也必將受到嚴重損害。
依據重典嚴厲問責
不少網民表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天使、一個魔鬼,當沒人監督的時候,“魔鬼”就會溜出來作惡。網民“上甘嶺下山虎”表示,以劇毒姜為例,賣劇毒姜者明知害人仍為之;賣農藥者,明知生姜不可用仍賣于姜農;當地監管部門明知內銷、出口“標準”有別,但懶得去管……整個鏈條上,監管不作為是關鍵。
署名“謝銳佳”的博客也認為,監管失職瀆職是導致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多發的重要 原 因 。5月3日,兩高發布關于對危害食品安全 犯 罪 案 件 從 嚴 量 刑 的 司 法 解釋,對食品監管失職瀆職處理作出了明確規定,“監管瀆職最高可判十年”。如此重典,不妨從毒生姜以及假羊肉問責開始,以儆效尤,讓所有的監管者不敢失職瀆職。
署名“行禮邦”的微博表示,靠民眾的消費選擇來懲罰是被動的,也是無力的。食品安全犯罪的方式不斷創新、手段更趨隱蔽,犯罪案件性質認定難度越來越大。只有專業、有強制力的監管,才能管住。而毒生姜等問題頻發顯示監管失職了。不過,值得期待的是,司法解釋及時明確了危害食品安全相關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希望能為依法懲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編織刑事法網。
(經濟參考報(微博)記者 夏保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