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交易第一天,水井坊(600779)又迎來一根綠線,利空消息來自周末傳出的“‘年份酒’涉嫌虛假宣傳”一事。水井坊方面回應稱“從未生產銷售過‘年份酒’”,然而,市場對于白酒“年份酒”的質疑仍然揮之不去。
水井坊否認產銷“年份酒”
日前,有報道稱,在水井坊全系列產品中,打著“典藏”、“公元十三”名號的超高端產品并沒聽起來那么年代久遠按照GB18624-2007《地理標志產品水井坊酒》國家標準,水井坊酒從原料投入到產品出廠,只需要5年就達到標準。此外,上述報道還指出,該公司的8口古窖均未使用。受此消息影響,昨天水井坊(600779)延續上一周的跌勢低開低走,收報于13.50元,跌幅2.17%。
對此,水井坊方面回應稱,公司產品是嚴格按照純糧固態發酵白酒傳統工藝生產的,“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從未生產銷售過所謂的‘年份酒’,更不存在涉嫌虛假宣傳的問題。”
該公司表示,水井坊博物館從元代、明代到清代,“一直使用至今的窖池遠不止8口”。對于“典藏”和“公元十三”,水井坊指它們都為產品名稱,水井坊所有產品均“嚴格按照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標準進行生產”。
公司同時強調,國家目前尚無“年份酒”的標準,該公司從未生產銷售過所謂的“年份酒”,從未在產品的包裝上標注酒體“年份”,也從未在推廣中宣傳酒體“年份”。
水井坊還表示,“對個別媒體偷換概念、惡意中傷的行為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白酒百強六成推“年份酒”
在中國白酒市場,最早打年份概念的古井貢酒,在上世紀90年代即推出“10年原漿酒”,起初并未在市場引起大的波瀾。進入21世紀,“年份”白酒迎來了黃金時代。2004年,茅臺推出15年、30年、50年、80年的年份酒;2005年,五糧液推出10年、15年、30年、50年、60年年份酒;隨后,瀘州老窖、沱牌、汾酒等酒企紛紛爭相推出年份酒系列。這一概念越炒越熱。
去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抽樣調查顯示,銷售額前100名的白酒企業中,有近60%推出了年份酒,年份酒年銷售額不低于50億元。
一位在白酒行業浸淫多年的業內人士透露:“現在,三線品牌以及不入流的小酒廠、成立一兩年時間的新廠也紛紛推出10年、20年的年份酒。整個白酒業一片亂象,無法收拾。這樣下去,消費者會相信嗎?”
大廠收購小廠基酒勾兌
一不愿具名的釀酒師告訴記者:“大批年份酒最近幾年才涌入市場,以10年、20年窖藏為主,如果按生產時間和儲存期推算,這些酒應該是在1993年至1999年期間釀造,但當時全國多數酒廠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我們廠就是那時破產的,年份酒出處不詳。”他還說:“幾十年的酒不是沒有,是太少了,怎么夠到市場上去流通?送領導都不夠啦!”
各大酒廠對老酒儲量一向都諱莫如深,視之為商業機密。每家酒廠究竟儲存了多少10年老酒、20年老酒、30年老酒……只有酒廠自己才清楚。沱牌舍得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蒲吉洲曾向記者透露,沱牌是全國擁有老酒最多的企業,15年以上的老酒有幾萬噸,占了全國總儲量的一半。如果照此推測,全國15年以上的老酒儲量最多也就十幾萬噸。
在業內還曾流傳著一條夸張的段子,有企業用牙簽蘸一點陳酒放在酒池里攪一下,一池老年陳酒便生產出來了。
一位四川酒商在第三屆廣東酒飲博覽會上爆料說:“我們每年向某大型酒廠提供基酒6000噸,這些酒他們用來調制高檔白酒,部分好一點的酒還以20年、30年的年份酒面貌出現,賣到市場上。”據介紹,當地到處是酒廠,但有些酒廠自己的酒賣不出去,只好向大酒廠出售基酒賺些小錢。
知名酒水營銷專家穆峰表示,目前,大多數年份酒,都是購買少量年份稍長的原酒做引子,再勾兌新酒,標注的卻是時間最長的原酒年份。為保證產品的統一性,勾兌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在于是否真有年份原酒、比例是多少。
“很多消費者以為標注10年、20年、30年的酒就真的全是陳放了幾十年的老酒,其實要真是100%的老酒口味沒那么好,都得用不同年份的基酒來勾兌才好喝。”經銷商陳先生告訴記者,還有一些產品干脆就用歷史來混淆年份概念,比如用窖池的年代當產品名稱,比如用“窖藏”、“典藏”、“珍藏”這類有收藏意思的詞當名稱,等等。
記者在超市看到,各種品牌的年份酒外包裝上僅有生產廠家的名稱,并無基酒來源,也沒有不同年份基酒用量的勾兌比例。難怪業界稱“年份酒”為“良心酒”,因為陳釀原酒的含量究竟有多少,“就要看廠家的良心了”。
如何定義標準爭議大
“年份酒需要上升到標準,協會今年正在考慮通過認證,規范年份酒管理。”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兼白酒分會秘書長宋書玉對本報記者說,盡管協會沒有統計過有多少企業生產了年份酒,但不少企業的隨意性受到消費者質疑,協會把今年工作的重點之一放在了規范年份酒上。
但這卻是一件操作起來很困難的事,因為白酒的香型、工藝都十分復雜,難于“一刀切”。
記者能查到的關于白酒行業唯一和年份酒相關的國家標準,是早在2001年就頒布實施的《地理標志產品貴州茅臺酒》國標。其中規定,陳年貴州茅臺酒是酒齡不低于15年,并經勾兌而成的貴州茅臺酒。其酒齡是指生產出來的酒在陶壇中儲存老熟的時間,以年為單位。2007年該標準重新修訂,從強制性國標變成了推薦性國標。
而五糧液集團董事長唐橋認為,濃香型白酒儲存510年后的產品,達到國家質量標準可以喝,就可以叫年份酒。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專家賴登輝則表示,存放二三十年及以上的白酒,用不同年份的酒勾兌后,當年的基酒含量至少要超過50%才能打稱標注酒齡。
“事實上,年份酒標準已經醞釀了很久,但是一直沒能出臺。”穆峰坦言,“核心原因在于部分大企業對年份酒的標準有異議,一些企業堅持和國際接軌,即一瓶白酒的基酒最低年份是多少,就只能標注多少,一些企業堅持按照調味酒的年份標注。”
據悉,商務部去年已下達了《酒類行業流通服務規范》國內流通行業標準制定計劃,將從生產企業的資質審定、年份酒的產量、產品輸出渠道等多方面規范年份酒的生產和銷售。年份酒的市場規范仍需等待法規完善和監督的強化。
南方日報記者 周照
(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