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破產程序是無奈之舉?
據悉,耀榮公司經營困局真正的原因或許還是內部股東多,分歧大。2001年12月,耀榮公司將欠款以“債轉股”形式改制成南通耀榮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由五家股東持股,分別是: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南通新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南通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其中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為最大股東,與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股東一共持有66%的股份,他們的工作地都在南京。第三大股東產控集團和南通新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一共持有34%的股份,這兩家企業均屬于南通國資委。雖然耀榮公司的日常事務實際是由產控集團代為管理,而在南京的資產管理公司股東持有了耀榮公司大部分的股份,在決策中更有力。
而據熟知內情的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因為有股權的(南京三股東)距離太遠,能管理(產控集團)想管理的又沒有決策權,造成耀榮公司股東之間的矛盾分歧嚴重。這也是許多人猜測這次破產背后,是否是產控集團想要通過重組實現股權大洗牌,也有可能是產控集團看中那塊土地了。
對于債權人代表方的質疑,陸強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耀榮公司走向破產程序也是無奈之舉,幾家債轉股的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是大股東,產控集團方面只是小股東方,集團公司曾經多次給其在資金、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但由于幾家資產管理公司是債轉股又遠在外地,平時很多方面不便溝通。“我們就耀榮公司的發展轉型曾經多次開專題會議研究,也多次研究過各種方案,其中包括找接盤的實力企業以及產控集團購買下幾大資產管理公司的股權自己接手等。但最后都沒有成行,不是他們幾家股東不同意就是操作起來難度太大。”
破產管理人方單律師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了解,耀榮公司是新建,規劃比較合理,設備新,周圍的交通方便,有水路和陸路。這樣的企業恢復生產對社會有好處”。恢復生產也有多種途徑,“只要一位出資人提出重組,重整難度應該不大,企業有望很快恢復生產。目前我們在鼓勵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在股東之間協商,協商后或許股權轉讓,然后實現重組。如果實在不得已走向清算,在打包變現以后也希望能有實力的組織生產,現在也有一些公司在接洽”。
誰在推動耀榮破產清算?
對于有質疑稱破產只是一個幌子,想要賤賣國有資產或是股權洗牌,單律師表示,其也是剛接手此案,之前和耀榮公司從無往來更談不上了解,所以不好回答。
對此,南通市國資委主任助理季士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耀榮公司充其量只能算我們國資委的孫公司,產控集團以及新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只是耀榮公司小股東,南通國資委并沒有實質的控制權。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為最大股東,與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股東一共持有了66%的股份,作為耀榮公司的大股東,他們對此是怎么看?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江蘇分公司資產經營部的李北虎經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作為大股東就此也的確開過多次會議,但幾家資產管理公司均是極力反對耀榮公司破產,反而是產控集團以及新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積極主張破產。曾經的南通納稅大戶,投資近3億元?新廠開工不到11個月,這家企業的確沒有達到資不抵債的情況。
對于產控集團方面表示曾經幾次想收購他們股權的事情,李北虎表示,其實產控集團沒有真正地和幾家資產管理公司交流過,更別提購買股權價格等問題了。“再者我們幾家債轉股資產管理公司,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也不能夠參與企業的管理經營等問題,情況并不是產控集團方面所說的那樣。”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江蘇分公司的閆東經理則對此表示,這個地方的情況太復雜,不便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