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帝景的“名校資源”哪去了?
最近有讀者向本報反映,位于通州的大盤合生濱江帝景據稱擁有“史家胡同名校領銜的教育資源”。然而購房合同中卻注明“該商品房不在史家胡同小學招生范圍內,不屬史家胡同小學學區”。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對此,開發商稱并未說過是史家胡同小學的學區房,業主子女可以上附近的玉橋小學。但記者在向通州區教委核實時獲悉,由于玉橋小學教育資源非常緊張,合生濱江帝景劃入該校招生范圍的可能性很小。
“名校資源”帶來熱銷漲價
某網站的網頁顯示:2012年5月初,合生濱江帝景的項目負責人在接受采訪中,稱該項目擁有六大優勢,其中第一條就是“史家胡同名校領銜的教育資源”,并表示將“信諾如山”。
隨即,網上出現了一批介紹合生濱江帝景的文章,稱其“位居史家胡同小學學區,獨享史家胡同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在京城僅此一家。合生濱江帝景正是依托史家胡同小學而建,致力于為孩子打造最優質的教育服務體系,在業界被稱為優質教育地產。”
巧合的是,開發商開始調整價格。該項目去年開盤兩次,共推出792套精裝住宅,單價16650—17500元/平方米。今年則上漲到19500元—22000元/平方米,但這并不是最終的購房單價,按開發商的要求,購房人還必須另簽標準為2000元/平方米的精裝修合同。故此,按其7月6日開盤價計算,目前合生濱江帝景的實際售價已經超過23000元/平方米。
上史家胡同小學分校沒戲了
然而,在價格上漲的同時,購房人發現合生濱江帝景并不屬于史家胡同小學通州分校學區。
7月14日,合生濱江帝景C1號樓的一位購房人向記者展示了購房合同,上面明確寫著:“出賣人已明確告知買受人該商品房不在史家胡同小學招生范圍內,不屬史家胡同小學學區,買受人已知悉該事實,并予以認可”。
7月19日,合生濱江帝景項目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并未說過該項目是史家胡同小學的學區房,“哪個項目屬于哪個學校的學區房,教委說了算。所以你根本就不該問我,要去問教委。”
通州區教委負責劃分學區的規劃發展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州區引入史家胡同小學是市發改委“名校辦分校”工程的一部分,由輸出區縣和引入區縣的教委協調進行,并非開發商可以決定,如果有開發商使用了所謂“引入”、“打造”、“依托”等說法,都站不住腳。
他明確表示,“在史家胡同小學分校的引入上,我們絕對沒有和濱江帝景的開發商接觸過,更不要說由其牽頭引入了。”
業主子女未來哪兒上學仍未知
記者查閱合生濱江帝景當初拿地時的標書發現,除了幼兒園外,該項目并沒有配建任何小學或中學的規劃。那么,作為一個建筑面積40多萬平方米,總共2800多套房源,明年就要交房入住的大型社區,合生濱江帝景的業主子女就學問題到底怎么解決?
對此,該項目負責人對記者說:“我們已經聯系好了附近的玉橋小學,業主子女明年就能去那里上學。”但他未向記者出示濱江帝景已納入玉橋小學招生片區的相關證明。
銷售人員的說法卻明顯不同:“沒有任何人告知我們項目是玉橋小學的學區房。如果真是學區房的話,我們肯定會在第一時間獲悉并告訴購房人,因為學區房非常搶手。”
“我們可以肯定,玉橋小學目前的招生能力已接近極限,接受這么一大片生源的可能性很小,”通州區教委相關人士說,“玉橋小學所在的運河大街沿線有20多個小區,教育資源極度緊缺,需要年年調配,不可能提前那么早劃分。”
玉橋小學一位員工告訴記者,該校現在的招生范圍以玉橋北里和喬莊北街小區為主,暫時不會擴大,“我沒有聽到過濱江帝景劃進我們學校招生片區的消息。”
【現場】
“名校資源”只是文字游戲
“教育配套升級”、“15年名校教育環繞”……在合生濱江帝景售樓處內的示意圖上可以看到,有很多中小學校環繞在該項目周邊;合生濱江帝景的官網“項目介紹”一欄中也稱“社區內引進紅黃藍雙語幼兒園,社區外鄰近百年名校史家小學,藍天雙語幼兒園、運喬小學、潞河中學、時代中學、運河中學、三橋中學伴顧周邊,創造15年一站式教育體系,讓社區融入濃厚的教育學術氛圍。”
然而這些教育資源與該項目有什么直接關系呢?
“這只是告訴業主我們項目周圍有哪些學校分布,但我們絕對沒有承諾,事實上也不可能承諾業主的子女能夠就讀這些學校中的哪一所,我們至今沒有和任何中小學簽訂入學協議,”銷售人員說,“我們2014年才交樓,然后辦理正式的街道區劃編制,這樣才能劃分學區,現在房子還沒有蓋好,哪來的劃分學區?”
【律師說法】
現在不解決 將來維權難
值得關注的是,在合生濱江帝景購房合同的補充協議中,注有“出賣人發布的廣告、展示的沙盤宣傳冊和其他展示宣傳品均為要約邀請。”
對此,北京中允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商宏冬律師表示:“要約邀請又稱要約引誘,是訂立合同的預備行為,要約邀請人一般不承擔責任。購房人想憑此和開發商討說法,是較難勝訴的。如果購房人現在不督促開發商盡快解決教育配套問題,未來將面臨子女入學難和維權難的雙重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