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內地游客來港采購各類藥品,令本地藥房增加了很多生意。來源:香港《大公報》
中新網8月16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經深圳口岸赴港買藥的內地旅客近期越來越多,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受到內地居民追捧的“港版”藥品有兩種,一是香港常備保健藥品,這類藥品多為旅客“手信”(出門到外地時為親友買的禮物),亦是跨境水客走私的熱門貨品;二是治療罕見病、腫瘤、癌癥等病特效藥,因在香港上市的品種多,加之動輒上千近萬元的兩地差價,吸引內地患者赴港買藥。
15日,記者走訪落馬洲口岸的多家香港藥房發現,胃仙-U、黃道益、虎標油、蜆殼胃散等港版常備保健藥最吃香,前來光顧的多為內地旅客。在香港西環,有連鎖大藥房的老板稱一天銷售額可達10萬港元,內地人占一半比例,在中環、銅鑼灣、尖沙咀等游客集中的地區藥房,這個比例更高。
在深圳港貨店,除了奶粉就屬港版藥品最暢銷,價格則比香港貴二成至五成。在福田區科學館附近的一家港貨店店主稱,市民相信港牌質量,買的多是“家庭藥箱”常用到的藥品,店家也是走量,薄利多銷。
水客炒港版常備藥牟利
但這些港貨店的港版藥物多是通過水客攜帶入境。更有水客頭直接在網上招聘“藥品”水客,稱代購港版黃道益活絡油,直接現金收付。本月6日,深圳居民陳某因銷售大量從香港偷帶入境的“無比滴”被深圳檢方批捕。這種藥水專為蚊蟲叮咬除癢,受到內地市場追捧,陳某以每瓶幾元的差價在網上月銷1000瓶。
內地與香港藥品差價最大的是進口特效藥,且多數未被納入醫保范圍,屬自費藥物。因罕見病或腫瘤、癌癥令內地家庭承受經濟重擔,這也促使大批旅客選擇赴港購藥,其中尤以深圳患者赴港買藥最為頻繁。
兩地特效藥差價近萬
以治療癌癥的特效藥格列衛為例,內地售價高達25800元人民幣一瓶,香港則便宜8000多元人民幣;一盒治療乳腺癌的赫賽汀,在香港普通藥房只需約15200元人民幣一盒,在深圳公立醫院卻要24500元人民幣一盒,差價近1萬。
另有不少內地罕見病患者,會赴港購買未在內地上市的特效藥,但需提前向香港藥房預訂。設在北京的罕見病發展中心副主任肖磊透露,在海外上市的400多種特效藥,只有不到20種在內地上市。據他所知,至少有三種罕見病的特效藥,患者需要去香港才購買得到,并偷偷帶回內地。
需赴港買藥治罕見病
深圳居民袁碧霞便是其中一員,她4歲的女兒在出生52天被診斷出一種罕見性基因遺傳病——結節性硬化癥,導致癲癇癥狀。她告訴記者,女兒需要服用一種境外產的特效藥——喜保寧(sabril),每盒售價一千多港幣,單人一月需要一盒半的用量。
因臨近香港,袁碧霞有幫其他病友帶藥,一次購買61盒藥,因數量太大未申報,被海關查扣。她說,患兒不能斷藥,現在只能出動更多家長分批次去香港帶藥。
內地首家香港獨資醫院——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運營管理部主任謝麗娜表示,不少內地的患者對港版藥有指定需求,但這些藥多在內地沒有上市,醫院一般會使用相同成分的替代藥品。但若找不到替代品,亦會建議患者到香港中環的眼科中心去拿藥,有一定的差價。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