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8月16日消息(記者莊勝春)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來,中國反壟斷調查漸漸波及進口汽車、國產合資汽車和4S店售后服務,其中,進口汽車涉嫌靠壟斷牟取暴利引起廣泛關注。
很多消費者出于個性化追求等考慮,哪怕花大價錢,也要買進口車。可在如今的進口車市場上,各種規格的車輛可謂魚龍混雜,這讓不明其中奧妙的消費者頭疼不已。因為按照生產產地不同,進口車可以分為有美規車、中規車、中東版、歐洲版等不同版本的車型,也就是針對不同地區市場,有不同的車型。這其中“中規車”就是針對中國市場的。
詳細的說,中規車是專為中國地區設計的,更適合中國的油品、道路、氣候等。此外,不同的車型在車身的外觀、內飾上也有區別,當然,價格也不會不一樣。
現在有不少消費者會選擇“非中規”車型,但是在國內很容易遭遇到售后服務、甚至政策法規的瓶頸,也就是買起來容易,用起來難。那消費者應該如何選擇呢?
進口車往往價格不菲,而且不論哪種版本,進口車在國內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買起來容易、用起來麻煩”的情況。
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韓峰秘書長今天就跟記者說了一件進口車上牌難的事:
韓峰:我們在深圳的經銷商,訂了一款車,尺寸超過六米了,在廣州上牌就只能上黃牌,上不成藍牌。就沒有一個合法機構來鑒定它,我們也通過當地質檢等部門出具了證明,但是還是不行,消費者就只能退車。咱們國家相關制度還是不完善,比如你美標車買了以后如果出現三包問題,誰給你退?退到哪?
除此之外,各種不同進口版本的豪車因為銷量不高,售后服務質量標準不一、良莠不齊。雖然有業內人士說,美規車在保修期出現問題是小概率事件,但是消費者還是很容易吃虧。
韓峰:基本上這些進口車都會出現傷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被砸什么的,一般可以換,但是進口車就會出現問題。現在很多進口企業、進口商,會盡可能的在一個地區設立一個中心站,委托維修,但是配件怎么弄啊?保險公司都沒法給你算這個價格多少錢。所以買這種車風險比較大。
目前,不同廠商的全球聯保政策并不一樣。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顧問杜芳慈認為,廠商既然賣了車,還是應該想辦法解決相關問題。他也提醒消費者,在選購進口車時,要盡量弄清楚車輛在當地的上牌情況和服務網點情況,而對于汽車進口商來說,一定要弄清楚當地的法律法規。
杜芳慈:進口車里,美標車、歐洲體系的、日本的等等在性能差別上和國內的車型上差不多,因為都是一個公司出來的嘛。但在法律上要滿足中國的情況。中國的法律和法規和美國的是不一樣的,在美國轉向燈是紅的,但是在中國必須是黃的,進口這樣的車輛還有違反中國安全標準的問題,經銷商在進口車輛的時候一定要熟悉各國的法律法規和制造廠所做的聲明。
。ㄇf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