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譚琳靜 實習生 鄒爾沛)中秋臨近,人們開始帶著禮物走親訪友,超市里的食用油迎來了銷售小高峰。但記者在市場調查發現,市場上走勢最好、銷售量最大的食用調和油暗藏貓膩,一些品牌調和油打著“茶籽油”的名號,成分卻以價格低廉的大豆油為主。
然而,由于調和食用油國標遲遲難以出臺,雖然明知此舉涉嫌消費欺詐,監管部門卻無法立案查處。
調查
帶“茶”字調和油走俏超市
純茶油是食用油中的“貴族”,在超市里標價往往在200元以上一桶。但由于價格高,超市零售量相對來說并不大。在河西華潤萬家超市,某品牌油促銷員湯女士告訴記者,純茶油一天最好的銷量為5-6桶,但同一品牌的調和油,一天能銷售上百桶。她提供給記者的數據顯示,在這家超市,食用調和油銷售最好的分別是茶苯香調和油、橄欖調和油、花生調和油。其中,幾乎各品牌食用油都推出了帶“茶”字的調和油。
往購物車里放了一瓶茶籽調和食用油的劉先生告訴記者,促使他從琳瑯滿目的貨架上取下這瓶油的原因有兩個:“第一,里面有茶籽油,吃了對身體好;第二,這茶籽調和油的價格和同規格的純茶油相比,只要后者的1/3”。但是,這調和油里究竟有多少茶籽油呢?劉先生搖頭表示不清楚。
識別
帶“茶”字調和油里大豆油最多
記者找遍了所有名稱中帶“茶”字的各品牌調和油,均未發現配料表中明確標明茶油的含量。不過,長沙市食安辦執法綜合協調處處長羅曙光告訴記者,要判斷里面的主要成分切實很簡單:“根據《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中規定,各種配料應該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一一排列。”
按照這個通則,記者隨意從貨架上抽取了本地品牌貴太太的一款茶籽清香調和油查看。記者在配料表中看到,貴太太的這款茶籽清香調和油的成分配比是:大豆油、菜籽油、油茶籽油。這也就是說,根據含量遞減原則,這款茶籽清香調和油中,最為廉價的大豆油含量最多,價格最貴的茶籽油含量最少,卻被作為最大的賣點在命名中特意突出。
無獨有偶,金健也推出一款“茶籽原香調和油”,在精彩生活超市售價72.9元/5升。其配料表顯示,其主要成分從多到少分別是:豆油、菜籽油、茶籽油、芝麻油。
尷尬
消費者投訴卻無法立案
調和油的張冠李戴在行業內很普遍。
“以廉價一大豆油、菜籽油甚至是棕櫚油為基礎油,加點點茶籽油、魚油等較貴油種,而命名時卻以較貴的為賣點!币晃皇秤糜蜆I內人士告訴記者,這是企業鉆了標準空白的空子,為降低成本所為。這位業內人士說,所謂茶籽調和油很多都是象征性地摻入1%至2%的茶籽油,有些根本就不摻。“在調和油里面摻什么油,摻多少,完全由企業自己說了算。”
“很多調和油產品的名稱標識存在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現象,有誤導消費者、故意打‘擦邊球’的嫌疑!弊蛉,長沙縣質監局局長龔軍告訴記者,該局就曾接到消費者就此問題的投訴,“那位消費者買了一瓶花生調和油,但發現很快就凍住了,專家一看就知道,凍住是因為里面棕櫚油成分過高!睋私,棕櫚油價格低廉,在長沙超市,一瓶5升的純棕櫚油,促銷價可低至20元。消費者覺得上了當,向質監部門投訴,然而,質監部門查詢發現,由于目前調和油國標缺失,若對企業查處缺乏依據,根本就無法立案查處。
困惑
調和油國標為何難產
“目前食用植物油、動物油均有國家標準,唯獨調和油標準缺失!绷_曙光告訴記者,今年長沙市全市禁散裝油之前,市食安辦委托抽檢過10批次調和油,卻只能檢菌落總數等11個以衛生指標為主的項目,只能判斷是否合格,無法對品質高低做出判斷。
長沙消費者伍媚認為,不公開調和油成分比例,一方面侵犯了消費者知情權,甚至涉嫌消費欺詐,另一方面企業的隨意勾兌,以次充好也會導致消費者對食用油企業不信任,最終傷害的還是行業利益。
事實上,呼吁出臺的呼聲已久。而早在2005年,《食用植物調和油國標》的征求意見稿就已經形成,并多次公開征求專家和企業的意見。就在去年,國家糧食局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表示,《食用植物調和油標準》已上報主管部門,正待批準發布。但時至今日,都未見食用調和油國標問世! 槭裁匆环輫鴺藭y產八年之久?有人認為,這是因為食用油企業也參與了國標制定,“利益綁架”,但這種觀點遭到了業內人士的反駁。湖南省質監局食檢院楊院長告訴記者:“目前調和油在技術上很難找到一個準確的檢驗方法來判斷是什么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