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瓶山寨果粒橙掃碼掃出“涼茶”
近日,網友“貓兒也瘋狂啊”碰到了一件蹊蹺事。他在一家食雜店買了一瓶果粒橙,沒想到竟然買到了“山寨貨”。雖然從外包裝上看與真品的果粒橙幾乎一致,但仔細看發現,原來果粒橙的LOGO上面寫著其他名字。此外,該網友用手機上的掃碼軟件一掃,竟然標注為某廠商的涼茶。
山寨果粒橙竟然是涼茶
記者從“貓兒也瘋狂啊”發來的圖片看到,這瓶果粒橙從外觀上看,瓶體設計和真果粒橙大致一樣,幾乎與原版的無異,但仔細查看還是有一些細節上的差別。首先,在果粒橙的LOGO上,寫著另外一個名字,而非市面上流通的某大品牌廠家;此外,用掃碼軟件掃瓶體的條碼,竟然標注為廣東佛山市一家廠商的“清火王涼茶飲料”。該網友驚呼,“山寨貨也應該做全套吧,大家買的時候一定要留心品牌。”記者看到,從圖片上掃出的結果能看到,該廠商識別代碼已在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注冊,但編碼信息未按規定通報。隨后,記者在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的官網上查詢到了該公司,與手機掃出的內容相符。
不少消費者不知條形碼
記者來到本市的幾家大型超市、家電賣場等走訪發現,絕大多數商品都標注了條形碼,在產品外包裝背面下部位置都能很快找到,印刷也比較清楚、規范。一位銷售員告訴記者,這些商品在超市進貨時,都有著嚴格的把關,如果條形碼和商品實物不符合,都不會被引進。隨后,記者又來到了市內幾家連鎖便捷小超市和食雜店,大部分商品的包裝上也能找到條形碼,但在一些面包、糕點等快速消費品的包裝袋上,個別品牌卻沒有標注條形碼。店家解釋說,這些食品的保質期都很短,利潤也不高,廠家和店家也不太愿意花錢再去弄個什么條形碼了。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不少消費者在購物時都沒有看條形碼的習慣。記者隨機詢問了一些消費者,他們均表示買商品更注重的是價格和實用性,對于條形碼從來都不會留意,甚至有不少消費者表示,不知道什么是條形碼,到底有什么作用。
說法
山寨飲料有“傍名牌”之嫌
記者在網上發現,山寨的商品層出不窮,花樣繁多,不少商品都被網友曬出來曝光。那么,山寨產品是否侵權?對此,記者咨詢了遼寧新世紀律師事務所牟飛律師,她認為,根據《商標法》規定,網友“貓兒也瘋狂啊”所購買的這瓶果粒橙飲料是典型的“傍名牌”。該飲料的申請人在注冊時鉆了法律漏洞,混淆了消費者對名牌的認定,有主觀惡意“傍名牌”的嫌疑,從法律角度說是故意侵權。另外,山寨飲料還侵犯了名牌產品的知識產權等合法權益。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齊書勤
(半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