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天來,我們連續報道了賴茅酒亂像和四川瀘州用食用酒精制造年份酒的情況,今天我們繼續關注年份酒。川酒甲天下、精華在宜賓,萬里長江第一城、四川省宜賓市在中國白酒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2009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釀酒工業協會授予宜賓“中國白酒之都”稱號,不過近期我們的記者在這里采訪時了解到,在宜賓,同樣充斥著大量的年份酒,這里的年份酒又是怎么制造出來的呢?
一、基酒搖身一變成窖藏
九月底,記者趕到了被稱為中國酒都的四川宜賓,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是這里濃香型白酒的加工集散地,公開資料顯示,現在全鎮有7家企業在生產白酒,其中有兩家酒廠在生產純高梁酒,年產量在270噸左右,其余酒廠則是生產基酒,也就是用于勾兌用的原漿酒,年產量在1300噸左右。走在李莊的街道上,就可以見到大大小小的酒莊在銷售當地生產的白酒,撲鼻而來的就是濃郁的酒香,記者隨機走進了一家當地白酒的店鋪---華樽酒莊。
華樽酒業有限公司銷售人員:這個是30年的。
記者:30年?這個是多少度的?這個是多少年的?
華樽酒業有限公司銷售人員:這個是30年前的。
記者:30幾年。是這個酒放了30年的,還是說?
華樽酒業有限公司銷售人員:酒放了30年的。
記者:那不是原漿酒嗎?
華樽酒業有限公司銷售人員:對,就是原漿酒,這個不是勾兌的,你嘗一下,您就嘗得出來。如果是勾兌的,它的口感不一樣。五糧酒具備的是綿甜、純凈的,到嘴里酸甜苦辣都有,只要你感覺到這個口感它沒有刺激。
這位銷售人員指著埋在地里面的一個大陶土酒缸告訴記者,這里面裝的是30年的原漿白酒,而且價格不菲。
華樽酒業有限公司銷售人員:原漿的賣388一斤,500毫升。還有便宜的,幾十塊錢一斤,三年特釀。
就在這間不大的店鋪里面,擺放了大大小小十幾個酒缸,依照年份的不同,價格有著很大的差距。銷售人員還透露,很多外地商客來批發后灌裝成瓶裝酒,利潤巨大,見記者一行對此話題似乎很感興趣,銷售人員馬上主動聯系起了公司的負責人,不大一會的功夫,這位負責人就趕到了酒莊。
華樽酒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蒲永亮:這款酒,我們公司批出來是28一瓶,一般的零售價,就是賣到168,有的賣198,有的賣178,就是根據當地的情況賣的,我們只是一個廠方給一個建議,建議你們賣多少的事。
為了證明自己所說不虛,蒲永亮一見面就告訴記者,這瓶在當地成本28元的白酒,拿到外地市場就可以賣到168元甚至是198元,利潤極其豐厚,并且市場需要多少他們就能提供多少。那么這些年份酒到底是什么品質,怎么會有這么大量的年份酒呢。
蒲永亮:像這個十年陳釀的酒,從我們廠出來,我大概可以25塊錢一斤拿給你。
通常情況下,白酒因工藝不同,釀造過程中,出酒率大多在25%到45%之間,也就是說,兩到三斤糧食才能出一斤酒,換句話說,按照現在南方市場上高粱的平均售價每斤1.5元進行計算,光釀酒的高粱成本,就需要3到4元以上,這還根本沒有考慮人工、設備、存放等等成本,而眼前的這種十年陳釀的白酒,每斤的銷售價格才25元,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蒲永亮:這種十多二十年的老酒來調味,哪個廠家敢拿十年的酒賣這種價格。如果真正的十年酒原漿的話,能賣多少錢?現在可以說早都沒有了,我們廠里真的原漿酒,最長最長,四五年就不得了了。
記者:就是沒有了。
蒲永亮:你到別的廠家,給你說15年、20年,除非它有調味酒,像我們有幾噸調味酒,那個是有年份的,但是不多。其實真正的糧食酒,它釀出來,只要放上四五年,就已經好的不得了。如果放上十年,那是特少,但是它的價格我們說高得很。
在交談過程中,蒲永亮明確的告訴記者,自己的工廠根本就沒有十年以上的原漿年份酒,最長的也不過四五年,之前那位銷售人員宣稱的30年的年份酒,也是根本不存在的,而他向記者推薦的這種酒是新產的基礎酒與三年陳釀酒混合后的白酒,才會出現每斤25元的成本報價。
蒲永亮:我可以給你看一眼,用金卡紙(音)的包裝,裝這個瓶,已經可以入它的檔次了,沒必要裝那種水晶盒(音)的,水晶盒太貴,如果再高端一點的,那可以做水晶盒的。像這個十年的,就是用金卡紙包裝,我頂多把那個圖畫大一點,現在喜歡用新穎的包裝,一定要大一點的,還要有氣派。像這種做金烤瓷(音)的包裝,一般我們建議就是24塊錢一件的,每瓶投4塊錢就夠了,可以節省包裝。
隨后,蒲永亮又向記者建議,要把包裝搞得好一些,高端一些,才能賣得高價。按照他的建議,從他這里購買一斤25元的白酒,再加上瓶子、外包裝等諸多費用,這一瓶的成本不到37元,而他認為這樣的白酒在北方至少要賣到300元以上的價格。不過,在談到如何在包裝顯示出酒的年份問題上,他顯得有些猶豫。
蒲永亮:我簡單說一下,比如10到15年,上到100都可以,目前的操作全部是這樣,就這么簡單。比如說我拿給你的是十年的,優級酒,你就可以這樣,在這里找一個15年的,再裝回一下,把它圈上,這就可以了,只是寫了一個數字。
蒲永亮反復強調,可以標示出數字10、20、甚至是100都可以,但是不能體現出年份的字樣。不過,在進一步溝通后,他最終表示可以這么操作。
蒲永亮:如果你不怕的話,你非要要求我給你打什么就打什么。
就這樣,一斤在這里售價25元的普通白酒,再加上豪華的包裝之后,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變身為十年二十年的年份酒流向市場,那么其它年份酒又是怎么制造出來的呢,記者又趕到了李莊鎮最大的一家白酒企業天樂酒廠。在一位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進入了廠子的包裝車間。
工作人員:你可以看一下,安徽的客戶。
記者:貼牌的。
工作人員:他們用的就是我們的酒。
這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包裝的是他們給外地客戶貼牌加工的產品,在包裝車間的門口記者見到,已經包裝好的箱子外面標注的商標是天釀,而生產的地址則是安徽的一家公司。
工作人員:二兩的。按他的要求,他選好。
記者:一個品牌的?
工作人員:一個牌子,這是一個系列。
在包裝車間內,記者見到工人們正在裝箱的是二兩裝的白酒。仔細觀察,記者在車間內還發現一個標有10年陳釀酒的包裝瓶。
記者:這是屬于10年的吧.
工作人員:這是10年的,根據酒的等級,比如這個酒是什么檔次,定位,是這樣的。
隨后,記者見到了酒廠的廠長譚思遠,他興致勃勃向記者介紹了銷售白酒的利潤空間。
四川宜賓市李莊鎮天樂酒廠廠長 譚思遠:我們這邊高端的40,中端的是20,低端的10多塊錢。一般高端的做零售,200多、300多,都有人做的。
為了證明自己說的話,譚思遠向記者展示了他們推出的一款老李莊30年的窖藏酒。
譚思遠:就這款。
記者:這款多少錢?
譚思遠:終端價198。走的話120多應該。
記者:方便透露一下這個成本大概多少?
譚思遠:這個酒水就是35的,包裝多少我現在不清楚。
成本35元每斤的白酒包裝成30年的窖藏酒,就可以賣到200元的價格,那么,他們就不怕消費者提出質疑嗎?
譚思遠:這個沒有什么不良反饋。很多打上20、30年的那種,比那個酒還好喝的多。雖然30年的酒沒有,但10多年的調味酒加進去。
譚思遠這里說的調味酒指的是通過延長發酵時間等方式生產,又經過長期陳放,用來穩定與調整酒體風格的酒。即使是真用了十多年的調味酒,那又會加多少呢。譚思遠并沒有透露10多年的調味酒能加多少,他只是強調,原漿酒只要能放上幾年已經品質不錯了。
工作人員:能喝的成品也就是三年,但包出來的成品,多少年的都有。包裝好的放著的。
工作人員:比如我們定現包裝的,比如用5年或10年勾兌的酒有嗎?
工作人員:有。酒都有十多年,幾年的調水進行調制的,但是基礎酒來說,基礎酒存10年再來包裝,意義不大。
工作人員:它是加了老酒的成份,加了一部分。
工作人員:比如高度酒,實際上打的是,我可以說它有30年,為什么呢?我用了一部分30年調的酒.
就這樣,生產出來三年的白酒變成30年窖藏,而且,還可以選擇成本更低的白酒。
記者:比如這一瓶一斤大概價格是多少?
譚思遠:這是20。這是18,35。四星的18,這是20,這是15。
選好了白酒之后,譚思遠同樣建議記者要在包裝上多下些功夫。
譚思遠:中高檔賣200,我覺得包裝,35,另外再花20做包裝,才能符合這種身價。
記者:10年的?
譚思遠:10年的便宜一點,這個20,那個差不多10多塊錢。
解說:至于如何在外包裝上體現年份酒的問題,這位企業的負責人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譚思遠:馬上包完,錢款兩清,馬上拿走。
記者:你的意思還是可以打?
譚思遠:也可以打,沒辦法,你們必須要打,不能有生意來我們不做,但要冒風險。
三年的白酒搖身一變就成了30年窖藏,批發價只有28元到市場就能賣到198,面對酒廠不遺余力的推銷,不由得更讓人對這些白酒產品實際的品質和真正的成本產生懷疑。市場上到底有多少讓人霧里看花的年份酒,普通消費者如何分辨清年份酒的真假呢?
二、年份僅是噱頭要規范
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秘書長 宋書玉:這里面的確有一些比較小的企業,在這個年份標注上,有隨意的輕重發生,所以說才導致了市場,或者消費者的一些質疑。
眼前這位指出年份酒存在造假問題的人,是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秘書長宋書玉,他所在的協會,負責對行業發展進行指導,同時受有關部門委托,參與白酒類產品的技術、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實行監督,開展行業檢查、行業評比。宋書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近年來在市場上確有不少的白酒企業隨意標注年份酒、窖藏酒,白酒生產企業用這些概念來欺騙消費者,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對這點,行業協會和業內很多人士早已了解。
宋書玉:但是這些基本上是在小企業,因為白酒小企業比較多,全國這個小企業數量非常多,所以在小企業在這個標準上,他可能更多的是為了迎合市場,來提高自己的身價。
事實上,記者在調查中也發現,有的酒廠剛剛建廠,卻宣稱自己銷售15年、30年的年份酒。這份年份酒亂象的泛濫,也引起了酒業協會和業內人士的擔憂。
宋書玉:現在市場上這些現象,我們是非常擔憂的,如果不進行很好的梳理和規范的話,對整個白酒產業健康的發展,會產生非常大的隱患。尤其是這種消費層面,消費者選擇白酒產品的時候,就很迷茫,不知道什么樣的來選擇。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之所以會產生年份酒亂象是因為從制度監管層面沒有一個全國統一的標準,來制約監督年份酒的生產。在中國醬香型白酒的生產主產地貴州省仁懷市采訪時,相關專業人士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貴州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仁懷分院總工程師陳懷遠:這些年份酒,首先第一個要基礎酒怎么樣,要設立這個東西,全國基酒是千差萬別,不可能同一個基礎,因為基礎不一樣,需要的調味酒,可能都不一樣,酒種都不一樣,酒種類都不一樣,它的年份你肯定就不一樣,比例就可能不一樣,有這么多不一樣誰能統一到一個國標上來。
事實上,早在2007年底,劍南春酒廠就研發我國第一個鑒別白酒陳釀年份的方法--“揮發系數鑒別法”。在國家相關標準遲遲未出臺的情況下,劍南春的“揮發系數鑒別法”,很快引起了業界的重視和熱議。但是正像陳懷遠指出的一樣,由于釀造方法的千差萬別,這個辦法并沒有得到業界的認可,檢測標準的缺失,從而導致相關監管部門在監管時不斷面臨尷尬。在貴州省仁懷市,管理部門一直在打擊年份酒,但也是不斷遭遇難題。
仁懷市酒類發展局長 歐先奇:由于國家沒有標準,我們監管部門在監管的過程當中,無法可依。比如說標準一個五年、十年、十五年,打一個標簽在上面這個是很隱約,你不準他打的依據是什么,你說不準我打十五年或者五年、十年這么一個標識,但是你的依據呢。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相關的檢測標準缺失的同時,年份酒的價格同樣處于無人監管的空白地區,企業可以任意的定價。
歐先奇:非;靵y,現在一個是國家,從80年代后期價格放開以后,這個價格的制度權是歸屬企業的。所以企業根據市場的供求關系,來致力于確定這個價格。后來在這個發展的黃金十年的后期,就是有一部分產品就有點不太理性了,就成為奢侈品,號召去收藏,去大量的突擊,未來會大量的增值,它已經背離了這個產品,作為一種消費品,或者是我們中國的老百姓離不開的一種嗜好品(音)。
這就是說,對于年份酒的年齡,該由誰來鑒別?該由誰來定價?又該如何鑒別?國家還沒有一個統一標準,也沒有在這個技術難題的解決上有一個服眾、統一的方法。因此,白酒市場關于年份酒的說法,目前并沒有權威依據。記者在離開白酒協會的時候,宋秘書長告訴記者,今年8月20日,中國酒業協會正式啟動了中國白酒3C計劃,也就是誠實、誠心、誠信三個詞的縮寫,加速對年份酒的規范。
宋書玉:主要是集中想解決,中國白酒的真實性的鑒別。傳統白酒中添加食用酒精技術的鑒別技術,傳統白酒中添加食品添加劑的鑒定技術,年份酒的真實性鑒別技術。
中國白酒3C計劃啟動兩個月來,已有幾十家企業陸陸續續加入,宋書玉希望,能通過3C計劃,在2014年完成對年份酒的準入研究,白酒標準的系列修訂工作。
宋書玉:通過這個規范管理,向市場傳達,向消費者傳達,中國白酒年份酒的定義和中國白酒年份酒標注的要求。通過這些規范,使年份酒得到一個規范的管理,使市場上那些沒有按規范標注的,沒有不具備生產年份酒的這些企業,退出市場。
目前市場上到底充斥著多少似是而非的年份酒,到現在也沒有任何部門給出權威調查和數據,不過有一點已經成為業內的共識,年份酒市場已經形成了事實上的三亂:年份亂,品質亂,價格亂,面對亂像,中國白酒業有可能撥亂反正么?
在白酒之都四川宜賓,一部分酒廠不遺余力地向外推銷所謂的年份酒。記者調查發現,所謂的20年、30年年份僅僅是噱頭而已。面對年份酒市場存在的諸多不正,F象,有業內人士提出,如果任由年份酒泛濫,白酒行業有重蹈乳制品業信任危機的可能。
三、行業3C計劃來自救
對于白酒市場來說,一些小型企業隨意標注、售賣年份酒讓消費者真假難辨,那么大型企業對年份酒又是什么態度呢,記者聯系了多家企業,但多數都不愿意接受采訪。最終,參與中國白灑3C計劃的發起企業之一、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接受了記者采訪,10月8號,記者來到了山西杏花村汾酒廠,一見面,總工程師杜小威就把記者帶到了實驗室。
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杜小威:這個是70年代的酒,這個是80年代的,這個是90年代的。你看,這是2002年的。這個不同的年份酒,它的這個圖是不一樣的,前期我們都進行過一些酒的研究。
杜小威說,對于年份酒的測定在技術角度并不特別困難,關鍵是確定標準,在參與3C計劃前后,他們已經在進行類似工作。
杜小威:我們在年份酒這一塊做得還是。應該不同的年份酒,它這個應該是,對我們那個不同年份的酒進行了測試,不同年份。這個工作就是我們前期對汾酒的不同年份的酒,做了一個營銷產品的分析,它的二維圖。
對于目前市場上存在的關于年份酒的種種現象,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韓建書曾進行過長期關注和思考。
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韓建書:我覺得現在白酒的情況,就和早五六年,乳制品行業面臨的情況是一樣的,白酒行業門檻過低,企業太多,平臺太多,品種太雜。就是沒有一個非常規范的標準或者門檻,來制約這個行業的發展,導致現在的,就是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會產生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
當年的乳業亂像至今仍存在著巨大的負面效應,那么目前的年份酒如果任由發展,會對白酒業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對于這個問題,韓建書說,他們現在的回答就是實實在在做起來,積極參與相應的規范發展工作當中。
韓建書:我們承擔的這個責任,主要就是我們公司要組織一部分科研人員,配合行業協會的整體的規劃,參與,這個行業協會會安排我們做哪些項目,什么時候做,做到什么程度,我們按照這個計劃去密切的配合,去跟進,這個是我們要做的。
韓建書說,之所以在第一時間就決定參與3C計劃,是因為汾酒的決策層對于整個白酒行業亂象非常的擔憂,希望盡快能夠出臺強有力的管理措施。
韓建書:讓我們消費者對這個行業反響非常多,就是這個行業管理的太空泛了,使好多行業都解決不好。我們特別希望,不要到了乳制品行業那種不可收拾的局面了,或者已經造成了非常大的一種負面的影響了,再去這么做,可能對行業的影響力。會更不好,對,也有可能是致命的。
現在,結合自身的釀造特點,汾酒開始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白酒品質的檢測標準。
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檢測實驗室主任 王鳳仙:這個酒的品種,我們有十個人,每天對我們公司,一百多個當初的酒釀,每個班組都要品評化驗,上面還有一個化驗室,等于品評,給你感官品評這個等級,另外結合理化的指標,來對標,你這個酒能達到的等級。
這種檢測方式就可以保證汾酒從生產到出廠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得到有效的檢測。
王鳳仙:這個酒如果質量有問題,就出不了廠。因為我們這個標準,這個酒出廠,等于105道參數,從酒的品評上,研酒、小樣,放大樣,包括我們成裝的過程,就是包裝培養的過程,裝了瓶以后,我們每天逐批的都要檢。
對于業內來說,中國白酒3C計劃可以說是白酒業的集體自救行動,同時還是已經達成廣泛共識、真正行動起來的自救行為。
王鳳仙:事實上中國的老百姓離不開白酒這個產品,但是要更加理性的,或者這個行業更加健康的發展,確實需要我們企業、政府、科研機構,更加關注這個產業,讓它更加理性的,更加為我們這個百姓服務吧,我們對這個行業的前景是充滿信心。盡管現在遇到一些比較大的一些問題,但是這個問題通過我們的3C 計劃解決好以后,我想白酒行業會更加理性的發展。
半小時觀察:
有統計調查顯示,在國內目前銷售額前100名的白酒生產企業中,有近80%都推出了年份酒。市場上到底有多少濫竽充數的年份酒,除了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負責人提到的小企業,在銷售額前100名的白酒生產企業甚至是一些品牌企業中,是否也存在南郭先生呢,這些還有待市場進一步檢驗。年份酒其實就是一種“良心酒”,如果廠家只顧炒作概念,勢必會傷害消費者的利益和感情,只是用自己的品牌價值換取一時之利,涸澤而漁,長此以往,最終只能是搬磚砸腳,從這點出發,業內人士發出白酒業面臨乳制品業相似危機的警告并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