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記者 陸玫 通訊員 肖揚
檢驗鈔票真偽的驗鈔機可能也會“掉鏈子”——早報記者昨日從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獲悉,該局近日抽查杭州、溫州、金華等地43家企業生產的43批次人民幣鑒別儀產品,不合格的有16批次,批次不合格率為37.2%。
據透露,不合格批次中有6批次為銀行類點驗鈔機等級,有流入各大銀行的可能。
浙江省質監局產品質量監督稽查處工作人員告訴早報記者,本次抽檢產品的不合格項目集中在鑒別能力、假幣提示、漏辨率、電磁兼容要求、抗電強度、券別、套別及版別識別能力、紙幣數量顯示位數等。其中,鑒別能力、假幣提示、漏辨率項目不合格的直接結果就是無法準確判定鈔票真假。
“鑒別能力不達標,大部分是因為企業為降低成本,將各項鑒別能力進行屏蔽或偷工減料,存在誤收某些假幣的風險。”上述工作人員介紹,驗鈔機驗出假幣時應有聲光報警,并自動停機、分離出假幣,使用者能直觀辨出假鈔進行處理,假幣提示項目未達標,就容易造成誤判;漏辨率則指未辨出的假幣張數與實際清點假幣張數的比率,是點驗鈔機的核心指標之一,漏辨率不合格,說明產品的抓假能力不符合要求。
質監方面表示,不合格的16批次產品中有11批次的鑒別能力不合格,是最突出的問題,“特別對新出現的假幣,會因為驗鈔機的鑒別能力沒有及時升級,造成經濟損失!
人民幣鑒別儀分A、B、C三個等級,A、B為銀行類點驗鈔機等級,A級須具備9種以上鑒別能力/技術,B級須具備5種以上;C為商業類點驗鈔機等級,須具備4種以上鑒別能力/技術。鑒別能力/技術的數量越多,意味著產品的傳感器數量越多,結構越復雜,假幣識別能力也相應越好。
據了解,在不合格產品中有10個批次屬于C級,A、B級銀行類點驗鈔機各有3批次。例如浙江金利電子有限公司生產的A級點驗鈔機被檢出鑒別能力、券別、套別及版別識別能力、假幣提示、電磁兼容要求不合格。據其官網顯示,公司客戶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但真實性有待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