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政策,無疑是“從源頭上”嚴把肥料市場準入關,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保護農民及生產企業合法權益,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然而,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好幾年的王洪慶,多少聽說過一些這個行業的“內幕”,他坦言,“雖然國家嚴令禁止不允許這樣的現象發生,但對地方上的執行層面來說,‘代工’‘貼牌’現象仍然比較普遍。”
產品:“鉆地龍”大量元素水溶肥料4kg 登記證號:農肥(2011)準字2005號
但他也感受到行業的這幾年的一些變化,“過去像濟南鉆地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這樣使用別家登記證號的現象,在農資市場上比較常見。”王洪慶說,市場上沒有登記證號的產品就無法銷售,不辦又不行。現在一些企業辦登記證還有一些難度,要有生產線、化驗室,化驗室也要有省里給的資質,加上每年的專家組考核。
王洪慶說,過去,不少企業之間采用“合作”的方式,生產后就直接將證號打印在了外包裝上。現在,國家加大了監管力度,沒有合格證的產品根本進不了市場。大部分企業就以代理產品銷售為主,主要是授權經銷。但也存在少部分企業使用“貼牌”生產,有登記證的企業進行生產,在包裝袋上打上被授權公司的LOGO。
肥料登記管理爭議不能成為制假借口
事實上,至今十幾年時間里,肥料登記管理這項旨在規范行業、服務“三農”的制度,一直在化肥行業尤其是復混肥行業里飽受爭議。
產品:“鉆地龍”大量元素水溶肥料4kg 登記證號:農肥(2011)準字2005號
在《肥料登記辦理辦法》發布開始,現任中國磷肥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的武希彥當時就曾反對過此辦法的實施。武希彥說:“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企業都有營業執照,二是有肥料標準,三是有生產許可證,再加上工商局和質監局,完全可以保證肥料的產品質量。”
2013年11月,河北省發布根據《冀政辦2013年17號文》,取消了肥料登記制度。然而,這一政策剛實施,就不得不面臨了一個嚴重問題——河北省內企業產品銷往外省如何與外省在肥料登記證方面就會不協調。比如,在別的省市市場上銷售的肥料,必須看原產地的肥料登記證,而出產自河北的肥料已經取消了這類證件,這就不得不與肥料的實際生產銷售形成沖突。
盡管如此,這些都不能作為企業冒用肥料登記證號、造假制假的理由。武希彥說:“在現行的登記辦法里,企業登記的標準、程序和收費標準都有不同程度的調整,最初是統一由上海化工研究院統一進行組織,后來到省級質監局和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和上海均有)可以進行具體辦理,這就是很明顯的變化。”
肥料是農民最常用的生產資料之一,它在增產增效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市場的開放,農資市場上的肥料名目繁多,魚龍混雜,質量參差不齊,正規廠家生產的貨真價實的肥料雖然是主流,但處于非主流范圍內的不法廠家還是橫行霸道。
針對肥料登記證的核實問題,中國質量萬里行提醒消費者,如果是屬于農業部肥料登記的肥料產品,如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等水溶肥料,可到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網站查詢;微生物肥料到農業部微生物肥料中心網站查詢;屬于省級農業行政部門登記的肥料產品,如復混肥、配方肥(不含葉面肥)、精制有機肥就到本省農業行政部門網站查詢。